司馬昭爲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司馬昭一直野心勃勃,為何沒有取魏而代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體現司馬昭的遺憾和謀略。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掌權不到兩年便病逝而去,其子司馬師執掌了魏國大權並在不久之後廢除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洛陽周邊將士聽到此事,紛紛發動暴動討伐司馬師,司馬師在鎮壓暴動時期受傷,因膝下無子,實權移至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為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司馬昭掌權後跋扈專權,魏帝曹髦不甘心做一個傀儡皇帝,提筆寫下《潛龍》一詩。詩中描述一條因傷受困的龍,無法跳出深潭,只能看到泥鰍、鱔魚等在自己面前張牙舞爪,對此表達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痛苦心情。此詩被司馬昭得知,當場質問曹髦,"你為何把我們比作泥鰍鱔魚?"曹髦聽了,嚇得渾身發抖。司馬昭見他不敢作答,冷笑一聲離去。

魏帝曹髦深知司馬昭之心,如不行動,不久的將來必然遭其迫害。曹髦秘密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王業等朝臣,暗中商談除去司馬昭的計謀。但是司馬昭在朝中根深蒂固,黨羽遍佈,曹髦不聽取老臣的勸阻,私自頒佈要求天下諸侯討伐司馬昭的詔書,詔書筆跡還未乾,便被司馬昭知曉。曹髦手握佩劍衝出宮去,司馬昭私下裡派賈充率領一隊兵馬攔截,在城中與禁軍展開激戰。

司馬昭為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爾等豈敢弒君造反!賈充看到眾將士紛紛撤退,不敢阻擋,手下將士成濟忙問如何是好,賈充吼道:"司馬公養著你們,不就是要你們為他效力的嗎?"成濟聽到此話,帶領眾將士衝上前去,一劍刺穿了曹髦的前胸,當場死亡。

司馬昭聞聽自己的屬下殺死了皇帝,也驚恐萬分,立即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對於司馬昭本人,這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但是他不能表現的過於高興,所以司馬昭一邊假裝悲痛,一邊想著如何收拾殘局。陳泰告訴司馬昭,為今之計必須殺了賈充和成濟,只有這樣才能平民憤,才能讓眾大臣信服。司馬昭聽完這些話後,雖有不捨,但是為了成就大事,必須當斷則斷。以魏太后的名義下旨,賈充被貶為平民,成濟被扣上弒君的罪名,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果,司馬昭狠毒之心,也不忘把尚書王經等人一起處死,以絕後患。

司馬昭殺死曹髦後,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也是魏國最後一位皇帝。曹奐僅為十五歲,完全被司馬昭掌控,也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司馬昭一直野心勃勃,為何沒有去取而代之?為何還要如此麻煩的另立新君?

司馬昭為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司馬昭年少跟隨司馬懿南征北戰,經常在外領兵打仗,和那些世襲王位、手無縛雞之力的王公貴族相比,司馬昭更清楚的看透世道,瞭解亂世中的主要矛盾,明確自己的治國之道。在治國上,司馬昭是一位實幹家,輔佐朝政,相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修改律法,整頓吏治;經濟上注重發展農業,提倡節儉,注重老百姓的生活。魏國的政治和經濟一度發展。

司馬昭為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司馬昭掌權執政後,多次發動戰爭,平叛淮南地區的叛軍,使魏國進入一個和平的環境時代。等到國中經濟穩定後,司馬昭開始著手消滅蜀漢和東吳。當時的蜀漢已經日益衰敗,國內戰亂不斷,百姓生活窮苦,四下逃竄,各地出現叛軍起義。三國對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結束割據勢力,統一天下是順乎天意,魏國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徹底了消滅了蜀國。此外,雖然後來東吳不是司馬昭收取的,但是沒有司馬昭前面的努力和準備,司馬炎豈能如此容易。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一直都有篡位之心,但是被成濟錯殺魏帝曹髦,惹怒了朝中大臣,執意奪取帝位,必然引起血雨腥風,此時的司馬家族經不起半點曲折,一不小心必然萬劫不復。司馬昭野心實幹,弒君是他的恥辱,也是阻礙他不能篡位的主要原因。只有後人才能看到司馬昭的謀略和遺憾,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雖有心稱帝,然不利人和。

司馬昭為什麼敢讓路人皆知自己的篡位之心,卻還是不敢稱帝?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點一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