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非周室宗親諸侯,卻何以直接承襲周部族的發祥之地?

康定全


秦為何能擁有岐、豐之地,進而佔據整個關中平原?

這一問題的答案在於兩個方面:其一,秦人擁有其他諸侯國所無法擁有的機遇;其二,秦人擁有實力。


西申國聯合犬戎滅西周時,秦人究竟是助周平王還是助周幽王?

要明白秦人為何能獲得其他諸侯國所無法擁有的歷史機遇,這一問題的答案卻是關鍵。

周厲王執政期間,西戎滅了秦人的大宗大駱之族。為了確保周王國西北的安全,周宣王繼位後,任命秦仲為大夫,讓他討伐西戎,奪回族人故地。後來,秦仲不幸被殺,周宣王又力助秦仲五個兒子七千兵馬,讓他們繼續與戎人作戰。這一次,秦人不負眾望,終於奪回了失地,在犬丘(甘肅天水附近)故地站穩了腳跟。

由於當年秦人非子在渭河平原上被封秦邑(陝西鳳翔縣長青鎮),秦從此成為橫跨隴山東、西,在陝西河甘肅境內都有領地的附庸國。

瞭解了秦人領地範圍後,在西周覆滅時,秦人的立場就頗為微妙了。

傳統上,犬戎入侵渭河平原,都是從寧夏固原進入涇河流域,從陝西旬邑再到涇陽而進入周王畿。然而,犬戎滅西周時,卻很可能是走的“回中道”。(詳見本人頭條號文章《試解千古之謎:還原滅西周真兇,探尋犬戎滅西周路線》)而秦人在渭河平原上的領地秦邑,就剛好位於“回中道”進入渭河平原上的入口附近!

《史記·秦本紀》說,在犬戎滅西周時,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幽王都死了,西周都覆滅了,秦襄公“救周”到底救的是哪個“周”?他的“功”究竟是對周平王而言還是對周幽王而言?

考慮到秦邑剛好位於“回中道”入口的關鍵位置,而秦人又沒有阻擋住犬戎與西申國的入侵,秦人在西周覆滅時的立場似乎已不言自明瞭。正是因為秦人早早地加入了周平王政治集團,所以在周平王東遷之時,秦人才成為渭河平原上平王政治集團唯一的支撐勢力。

由於犬戎進入了渭河平原,不但將鎬京焚燬,還佔據了岐豐之地,對犬戎早就心存不滿的周平王才會對渭河平原山唯一的心腹秦人說:“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在關鍵時刻支持了周平王,這讓秦人獲得了別人難以企及的歷史機遇。

秦人能佔據岐豐之地的第二個原因,是秦人的實力。

秦人從周宣王時期崛起,到秦襄公時被列於諸侯,其實力相對於中原的諸多諸侯國,並不算強大。

但西周覆滅之後,周王國在渭河平原上的勢力,幾乎被消滅殆盡——除了渭河平原東部邊緣殘存的幾個小諸侯國。這意味著,在渭河平原上,周王國出現了權力真空期。

渭河平原的西部和中部,除了入侵的犬戎,就是秦人。犬戎雖然是平王政治集團的盟友,但是平王東遷之時,已明確將他們重新當做了敵人。在周王國體系之下,秦人的實力並不算突出。但是,相比較於組成複雜的犬戎部落,秦人實力雖不能說佔據壓倒性優勢,但卻足以與之相抗衡。

在秦襄公接受了周平王消滅犬戎的指令後,秦國隨即開始了在渭河平原上的擴張歷程:齊襄公時,“伐戎至岐,卒”;秦文公時,“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秦憲公時,遷都平陽(陝西寶雞東平陽鎮),領土擴展至鎬京故地;秦武公時,向東將領土擴張至華山腳下,向西打下了邽(甘肅天水清水縣)、冀(甘肅天水甘谷縣),基本佔據了整個渭河平原。


所以說,秦國雖然不是周王室宗親諸侯,卻能承襲周部族的發祥之地:一是因為秦國的機遇,二是因為秦國的實力。


欲雲談史論今


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伯翳(伯益),本為古部落首領少昊後裔,為“嬴”姓。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華夏部族聯盟的共主之位是實行禪讓制的,到了大禹時期各部族推舉伯翳為大禹的接班人,但大禹之子啟破壞禪讓制,殺死伯翳,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嬴姓部族在首領伯翳死後被啟開創的夏王朝打壓,被迫從今天的山東地區向西遷徙,逐漸來到今天陝甘交界一帶。商湯滅夏時嬴姓部族趁機報復夏朝,為商湯建國立下功勞,於是被商王朝提拔重用。武王伐紂之後嬴姓部族作為商朝貴族被清算,由商王朝的貴族淪為周王室的牧馬奴隸。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秦國的出身的確如題主所言並被周王室的宗親諸侯,而是地位卑下的奴隸。

周孝王時期(前897年―前886年)為了振興王室,抵禦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汧水、渭水之間這塊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大肆繁殖馬匹。周孝王對這件富國強兵的大事十分重視,每年都要去牧場檢閱一番。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視馬匹飼養情況,從牧場中一位犬丘人那裡得知:嬴姓部族的非子極會養馬,馬只要一經他手,就會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養馬的小臣帶非子來見。周孝王問到養馬之道,非子對答如流,對於馬匹的調養、訓練、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說出一套高超的辦法。周孝王聽後十分高興,於是便讓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非子受命之後處處盡職盡責,沒過幾年時間馬匹數目大大增加,而且養的馬雄峻無比,周孝王每年來看都非常滿意。為了獎賞和表彰非子的功勞,周孝王想讓非子繼承其父大駱的宗脈。申侯的女兒是大駱的妻子,生有兒子成,是大駱的宗脈。申侯便向周孝王說:“從前我們先祖住在驪山生下一個女兒,成為戎胥軒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親戚關係,而中潏歸附周朝,保衛西部邊垂,西部邊垂也因而和睦。現在我把女兒嫁給大駱,生下嫡子成。申、駱再次聯姻,西戎都歸服,所以您才坐穩王位。求您仔細考慮一下。”於是周孝王說:“從前伯益替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賜姓嬴。現在他的後人也替我養馬,我就分給他土地,讓他作為一個附庸國。”周孝王聽了申侯的建議把秦地賜給非子,讓他再延續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而且也不廢黜申侯女兒的兒子成做大駱的宗脈,以便與西戎和睦。簡單來說雖然非子的父親是大駱,在非常重視宗法制度的周代,大駱一族的宗脈被大駱的嫡子,也是大駱與申國國君的女兒所生的兒子成所繼承。非子被周孝王賜姓嬴,並且接續嬴氏的廟祀,這樣非子以及後世歷代秦的國君,就從大駱一族中分離出來,但是在血緣上仍然是屬於大駱一族。

想那非子不過是牧馬奴隸出身,如今獲王室提拔成為政府公務員,但不過是最基層的幹部,乾的還是養馬的老本行,就好比孫悟空被玉帝官封弼馬溫。此時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也就是說這時根本還沒有秦國的概念,這時的嬴姓部族擺脫了奴隸身份,開始擁有封地,也就是有了自己的家,但此時他們還稱不上有國。所以非子還不夠格稱為國君,只不過是後來秦國強大起來後才追封這位始祖為開國之君,此時我們姑且稱之為嬴姓部族的族長吧。雖然這個部族不過是一個為王室養馬的部族,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時誰又能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養馬部族後來不僅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成為最終結束春秋戰國時代一統天下的勝利者呢?別人想不到,嬴姓部族的歷代首領們可從來不曾放棄做大做強的希望。到了第四代族長秦仲時正趕上週厲王倒行逆施,引起了許多諸侯國的叛變,而西方的少數民族西戎也加入反叛周室的行列。在這次西戎的叛亂中大駱一族遭遇到滅頂之災,遭到了西戎軍隊的殘酷清洗,整個宗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作為與大駱宗族有著直接血緣關係的秦,自然而然與西戎結下了不解之仇。周厲王死後周宣王繼位(公元前827年),立刻命令秦仲討伐西戎,秦仲為了報大駱宗族被滅之仇,率兵急匆匆地殺向西戎,由於報仇心切,在軍事行動上顯得不夠穩重,孤軍深入,況且這時秦的軍隊十分弱小,根本不是數百年後那支令人膽戰心驚的鐵血兵團,所以反而被西戎打得大敗,連秦仲自己也戰死在沙場。西戎在斬殺秦仲之後,又大兵壓境,嬴姓部族本就地小人稀,哪是強大的西戎軍隊的對手,不久嬴姓領地落入西戎人之手。

秦仲戰死、領地淪陷之後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出秦國,長子秦莊公繼任國君。此時秦莊公雖然有報仇的志向,卻無奈只是個空頭司令,手上沒有軍隊沒有領地,沒有報仇的實力,流亡到了周王室領地。在這個時候,周王室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持,猶如雪中送炭,這是秦歷史的一大轉折點,周王室調拔了七千勇士給了秦莊公,並且配給了所需的物資給養,憑藉著周王室相助的七千人的軍隊,秦莊公開始了他偉大而又艱辛的開拓。秦莊公是秦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首領,也是一名傑出的戰士,他一生的事業都在與西戎作戰。秦莊公率領從周王室所借來的七千人的軍隊,打敗了據守在秦領地的西戎軍隊,收復了秦國的土地。但他卻沒有滿足於收復國土,秦莊公在位共四十四年,但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基本上都是在與西戎作戰的前線,而將朝政交給他的弟弟管理。大駱家族被滅、父親秦仲被殺、國土一度淪陷,這些國仇家恨交織,使得秦莊公的一生只有一個使命:消滅西戎。可以說他的一生不是在和西戎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在統率大軍出征西戎之前秦莊公讓他的三個兒子莊嚴地宣誓:“西戎殺了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絕不歸來。”這種勇武直前的精神也為後代的強秦樹立了一個勇武的傳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秦莊公就是秦國鐵血兵團的締造者和精神領袖。後來勤王輔佐周平王東遷的秦國軍隊正是秦莊公所一手建立的百戰雄師,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由此為開端,秦莊公為秦的數百年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此時他們還並不是一個國家,連軍隊都是向周王室借來的,但一代代嬴秦子孫就是這樣懷揣著秦莊公遺傳給他們的夢想一步步走向強大。哪怕此時他們手中一星半點的資本都沒有,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他們即將在華夏民族的歷史舞臺上演繹出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

秦莊公在為消滅西戎的事業奮鬥了四十四年後去世,秦襄公繼位(公元前777年),不久便發生了申國勾結犬戎攻打周王室的戰爭,周幽王被殺身亡,當東方強國都採取坐山觀虎鬥這態勢時,秦襄公於公於私,都必須捲入這場鬥爭之中,因為犬戎正是西戎的一支。在周平王即位後,被申國請來的犬戎軍隊仍無退兵之意,仍然在周王室的故地上肆意蹂躪,秦襄公舉起了尊王的旗幟,率軍出戰,遏制住了犬戎軍隊的攻勢,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親自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要知道普天之下大國強國多了去了,而此時的嬴姓部族尚未正式建國,卻帶頭勤王抗敵。深受感動的周平王投桃報李將秦襄公封為諸侯,切莫小看這個名頭,秦原先僅僅是作為周的附庸,而現在封為諸侯國,在政治上已經是與東方各諸侯國有著平起平坐的地位,這是政治上的重大勝利,秦國作為諸侯國的一員,正是從此開始。相比東方諸國秦的建國始自周平王,比其他國家晚了整整一個西周時期。雖然周王室經此一劫,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與權力,但是名義上週王仍然是天下共主。如今秦襄公獲周王冊封意味著擁有了合法的諸侯身份,再做什麼事都顯得名正言順底氣十足。不僅如此,周平王還給了秦襄公一個許諾:由於當時周王室領地中的岐山以西的土地統統落入犬戎人之手,周平王許諾只要秦國能把犬戎擊敗,那麼奪回的土地就歸秦國所有。對於秦國人來說這無異於天賜良機,國偏地瘠一直是秦之心痛,也大大限制了秦的發展,而現在周王室許諾的岐山以西的土地是周王室領地所在,是十分肥沃的土地。

秦襄公的勤王義舉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但周平王所許諾的土地其實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此時岐山以西的土地已淪為犬戎之地,周王室自己無力收復,索性做了順水人情送給秦襄公,其實是慷他人之慨。可這地並不在周王室手中,周平王對此表示:這我可就管不著了。你能拿下,地盤就是你的;拿不下嘛,就恕我愛莫能助了。當然這張空頭支票是有政治意義的:有了這張空頭支票,秦國奪取岐山以西之地的行為就是尊王攘夷捍衛華夏文明的合法行為正義之舉,就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不過要將空頭支票變現靠周王室是靠不住了,一切只能靠自己。

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與犬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秦襄公在許多方面跟他的哥哥秦莊公很相似,他也親自統領秦軍,戰鬥在最前線,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國的軍隊兵臨岐山,但不幸的是秦襄公在此時病逝於岐山前線。未竟的事業由秦襄公的兒子秦文公繼續完成,到了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國終於擊敗西戎,收復了被西戎人佔領的周王室的土地,並且也佔領了部分西戎人原有的土地。從秦莊公經秦襄公到秦文公曆經三代共計七十二年的時間,秦國在這漫長的時間中由弱小變成強大,自秦文公之後到最後秦統一中國的數百年間,秦國一直保持著國力的強盛,一直是一等的強國。秦文公在擊敗西戎之後遵照與周王室的約定:岐山以西的土地歸秦國所有,而岐山以東的土地,秦國歸還給周王室。秦對西戎的勝利意義重大:首先是政治上的勝利,秦國被周王室列封為諸侯國,急需有軍事上的勝利來作為與東方強國平起平坐的資本,當時周王室雖然威風不在,但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而秦國為其奪回岐山以東被佔領的地盤,提高周王室地位的同時,秦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其次秦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締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秦國與西戎開戰之初秦莊公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依靠著周王室所借的七千人的軍隊起家,而到了秦文公擊敗西戎,秦國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西戎本是遊牧民族,善於騎射,秦軍在長期與西戎作戰中,也吸收了西戎精於騎射、強悍的特點。再者秦國得到了岐山以東的土地,以及這片土地是的原先隸屬於周王室的人民,在春秋戰國時代土地與人口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極其的重要,這奠定了秦國發展的基礎。至此靠著一代代秦人的奮發努力,當年周平王開給秦襄公的空頭支票終於變現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人的立國,與周王室的滅亡密切相關。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王朝滅亡,末代周王——周幽王被殺,原本引來犬戎的太子宜臼不得不求救於諸侯,但此時晉、齊、魯、鄭等諸侯國都沒有出兵(營救周王是大功,只要有舉動肯定會記載,但各國的世家中都沒有,所以最大可能是沒有出兵),最後是一直處於偏僻西部的秦人出了兵。

此前秦人已與戎狄部族浴血拼殺了多年,尚武且善戰,這時的秦部族領袖是秦襄公,正是他領兵營救周平王,又護送平王東遷到洛邑,憑藉這一系列汗馬功勞,周平王將秦襄公封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還立了個誓:“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大概意思就是,西戎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歸秦國。

這是一次極為特殊的分封,一來關中地區是周王室的,從未有哪個中央政權將王畿之地分封給異姓諸侯,二來那裡已被遊牧民族佔領,秦人必須通過奮戰才能奪回。換個角度理解,周平王是為秦人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打得過就能擋住後,打不過就拉倒。

儘管如此,這對秦人來說依舊是一個足夠有吸引力的條件。秦人始終對中原文明十分嚮往,憑藉這一許諾,他們可以重新回到中原,並得到中央朝廷的承認。最終在秦襄公的帶領下,秦人助周王東遷,自己也得以立國,與其他諸侯平起平坐。


張不叄讀秦史


題主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很多人都忽視的問題:秦襄公得到周平王賜予岐山之西的土地,那岐山以東屬於周的土地的關中土地,周又是什麼時候丟失的呢?從來只見晉和秦在河西的爭奪,沒見過東周如何失去岐山東關中土地的記錄。

關於題主的答案,很簡單。西周分封諸侯有三種類型:

一,姬姓王室,如晉,魯,衛,曹,蔡等

二,立功之人,如齊,秦

三,望族之後,如宋,陳等

秦襄公支持周平王,並出兵護送,這就是擁立之功。不算小,封個侯不算過分


歷史哨聲


西周周孝王時期,秦先人非子被安置於汧、渭之間管理馬匹,馬畜蕃息。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併成嬴姓的大宗,續其祭祀,後人稱其為“秦非子”。

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秦最初的領地為甘肅東南部,興盛於陝西關中一帶。當時秦國只是作為西周的附庸。



周宣王即位,秦仲被封為大夫,命伐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即位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裡。秦仲有五個兒子,其長子太子即位,是為秦莊公。

周宣王召見莊公兄弟五人,交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他們討伐西戎,莊公把西戎打敗了,收復了犬丘。周宣王於是把土地重新給予秦仲的子孫,包括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犬丘在內,一併歸他們所有,任命他們為西垂大夫。於是秦國兼有了兩個封邑,一在秦(天水),一在犬丘(咸陽興平)。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公元前677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佔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