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送新兵——永順縣首屆革命功臣送新兵現場特寫

湖南日報記者 彭業忠 通訊員 彭城

今天上午10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一中的藝體館內,“湖南省永順縣首屆革命功臣送新兵”活動正式開始。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活動現場

藝體館內座無虛席,來自社會各界的3000多名群眾,與即將奔赴祖國各地的近140名新兵和他們的家屬,整齊劃一地坐在各自的區域內。

湖南省軍區喻軍副政委參加送新兵活動。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抗美援朝老兵李家瑞

93歲、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羅發家老人,與兩位同是89歲、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李家瑞和符官恆,以及另外9名各個時期的解放軍功臣,一同參加此次送新兵活動。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抗美援朝老兵符官恆

高潮,從一開始就到來了。

首先被請上臺的,是二等功功臣王正江的父母。屬於西藏軍區某部的王正江,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15年,正在黎巴嫩執行聯合國的維和任務。舞臺後的大幕上,播放著王正江的相關視頻。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抗戰老兵羅發家

當王正江68歲的父親王東衛,佝僂著腰,站在舞臺中央時,臺下,掌聲雷動。掌聲,是對軍人的致敬,也是對軍人家屬的敬意。

佝僂著腰的父親,與英武的兒子,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反差。掌聲之後,是出奇的安靜。觀眾中,便有熱淚在眼眶中打轉,便有了輕微的啜泣。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王正江的爸爸王東衛正在接受採訪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王東衛身後視頻中的王正江(左一)在國外執行任務

王東衛在臺上接受採訪時,從其胸腔裡迸發出的聲音,卻是聲如洪鐘。“兒子,你安心在國外執行任務,為中國軍人爭光,為中國人民爭光。”的聲音,久久在偌大的藝體館裡迴盪。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少先隊員為功臣代表們送上鮮花

12位各個時期的革命功臣,穿著各個時期的軍服、佩帶著各式軍功章,被請上了舞臺。羅發家、李家瑞和符官恆3位功臣,儘管年事已高,但在舞臺上敬軍禮時,依然一絲不苟。

喻軍等人,走上舞臺,給老功臣們頒發“功臣之家”匾牌並與他們合影時。由衷的掌聲,表徵著臺下人熱血沸騰。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一路順風

個子小巧的張華,是一等功榮立者。1985年出生的張華,2003年12月從永順縣小溪鎮入伍,服役於陸軍某部,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對他的採訪,或許對同為年輕人的新兵們更具號召力與影響力,張華的話語,沒有故作高大上的炫耀,反而出奇地樸實無華--為個人爭前程、為家人爭臉面、為家鄉爭榮光、為強軍夢中國夢做貢獻!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功臣代表上臺為新兵整理軍容

新兵們的掌聲,格外響得清脆、有力。

近140名新兵,在舞臺上整齊列隊,佩帶新兵授帶,接受臺下群眾的審視與檢閱。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淚別親友

最後的高潮,是淚水送新兵。群眾在大街小巷自發等待和歡送新兵們。有老人們結伴而來的,有婆孫同來的。這樣的場景,感動著新兵們、感動著前來送行的新兵親人們。新兵上車時,有相擁而泣的;有夫婦倆站得遠遠的,與兒子相望而泣;也有新兵坐上車後,新兵們與親人,隔著窗戶,從內外手掌印著手掌,任淚水流淌。

淚水,也感動著在現場做視頻圖文直播的新湖南客戶端的記者們,莫成、周金標、劉玉芳、孟春絨、餘光龍等,每個都是淚眼婆娑,擦眼淚接著工作。

泪送新兵——永顺县首届革命功臣送新兵现场特写

依依不捨的戰士家屬

永順縣是革命老區,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8萬人參加和支援紅軍作戰,1.18萬人壯烈犧牲;永順縣十分重視擁軍優屬工作,出臺了《永順縣現役軍人立功獎勵實施辦法》《軍隊各類人員免費或半價參觀永順縣各類景點實施辦法》《永順籍現役軍人功臣及其直系親屬免費體檢實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