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來風」這是一個關於免費高職校的逆襲故事

7月2日,碧桂園職業學院迎來了第二屆學生畢業典禮,這所由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出資創辦,全國唯一全免費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連續兩屆學生就業率達100%,初次就業就拿到萬元月薪的畢業生共31人,在“產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基層一線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累計429人,在與一眾本科生的職場較量中,他們沒有輸。

「八面來風」這是一個關於免費高職校的逆襲故事

畢業生獲萬元月薪

鄧振全是碧桂園職業學院2014級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去年首屆畢業典禮上,他接過了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親自頒發的畢業證書。之後,他入職碧桂園集團下屬的廣東國良建築工程公司,隨即派駐江蘇泰州的碧桂園在建項目,成為首屆畢業生中11名月薪過萬的學生之一。

1996年出生的鄧振全來自廣東肇慶,父母在家務農,既要供他和哥哥唸書,又要贍養老人,家境十分貧困。“我有時候回頭想想,就好像做了一場夢。當時因為高考成績不是特別理想,想著當兵或者到外面打工就算了。如果當時去外面打工,往後的發展可以預見,身邊很多不少初中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的同學,現在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環境跟我有很大的差距。”

“在我入學碧桂園職院時起,家裡狀況就逐漸改善了,因為不僅三年學費都免了,學院還發放生活費。”曾經因為貧困,差點輟學,更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鄧振全在大一大二時發奮讀書,第三學期競聘當選組長,負責分配組員的工作內容,讓每人都要得到相應的鍛鍊,並匹配加強型培訓。在學院工程測量大賽中,鄧振全帶領團隊在兩個造價班6個組中突出重圍,與建築工程專業的兩個勝出小組決賽。“建工專業在工程測量方面更加專業,他們學習的時間更長。”不過,鄧振全的團隊還是超越了建工一個小組,斬獲第二名。

在各種“戰役”中,鄧振全的個人綜合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許在學院屢屢獲勝,他開始飄飄然了,到了大三參加企業頂崗實習,立即碰了一鼻子灰。

“我在校內參加過廣聯達軟件的全國性大賽,拿到了比較好的成績,並且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可能太過於自信,有點飄了,企業導師安排任務也是用廣聯達軟件來操作的,當我把工作成果信心滿滿地交給導師準備接受表揚時,結果他找出了一大堆的問題,那一次我真的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至今他仍記得“模型建對了,但抹灰工程量提取方法是錯的,之前根本沒有注意這個細節。”“終日思而不得,其病在儲備不足”,鄧振全領悟到,“若是心中知識已累積得非常可觀,思考問題必將如魚得水。”得益於“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鄧振全通過公開競聘獲得了預算主管一職,與他同一個級別的正是已工作十年、曾帶他實習的企業導師。

“超碧生”享高薪待遇

在碧桂園職院,每名入讀學子各有不同的家庭不幸,但自從踏進學院後,幸福的夢想卻是相同的:一人成才,全家脫貧。今年畢業的王嘉寶以“超級碧業生”的身份被肇慶碧桂園鳳凰酒店錄用為賓客關係主管,成為今年20名月薪過萬的畢業生之一。

王嘉寶從小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而胰島素費用高昂,一家人靠著爺爺少得可憐的工資生活。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他利用寒暑假打工,經常穿梭在派傳單行列,一次偶然機會來到清遠碧桂園假日半島酒店。

王嘉寶說,“那是我第一次與碧桂園相識,看著這些氣派的別墅,當時心裡就在想: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讓爺爺奶奶和爸爸住上這樣的大房子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高考後,全家正為學費一籌莫展,就在王嘉寶準備放棄大學夢想去打工時,偶然得知碧桂園職院是全免費、純慈善的院校,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

在企業實踐學習時,王嘉寶所在部門來了一名儲備幹部,是酒店集團在重點院校進行校招、聘請回來的管理幹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計劃生”。王嘉寶突然接到領導的“特殊任務”——在接下來的日子,由他帶領這位儲備幹部工作和實習。“我既開心又擔心,開心是因為領導信任我,曾經我是導師的學生,現在我是小導師,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擔心是因為自己才剛上手,會不會有不到位的地方呢?”

然而,領導拍拍他的肩膀,說了一句話:“放心,你可以的。”衝著這句話,王嘉寶翻開了自己的筆記,儘自己所能,將自己所學一一用心地與這位儲備幹部分享、講解。在接下來的實踐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這位儲備幹部非常驚訝,同為實習生,王嘉寶對很多專業崗位的實操知識、專業素養知識已經運用自如了。

這一切讓王嘉寶相信自己當初沒有選錯並且更加自信,“雖然我們只是高職院校畢業,但只要我們敢打敢拼、踏實肯幹,在將來不久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昔日因貧受助,而今自強助人

還有畢業生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路,鄧振全的同班同學張飛騰就是鮮活的例子,他選擇了從受助者變成自強的助人者。張飛騰家住廣東省英德市白沙鎮,有兩個姐姐,父母在外地做小生意,日子還算過得去,但父親重病後,生活艱難起來。2014年9月9日,他哭著鼻子來到了碧桂園職院,第二天又請假回家照顧父親。離開家的前一天,飽受精神分裂症困擾的父親突然倒地昏厥,進了ICU。“雖然父親還是不幸離開了,但學院對我的幫助終生難忘。”

白駒過隙,三年時間讓張飛騰從一個無助的男孩變成一個駐村扶貧幹部。2016年10月,他去到廣西跟著“一對一”導師毛雁在百色田陽推動苗木產業落地,並跟進技能培訓。2017年7月畢業後,他又紮根韶關翁源黃塘村美麗新村建設。黃塘村一期剛完成,他就被調到韶關和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所學專業並沒有浪費。“我們在扶貧工作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去認真思考。珍惜每一分錢,算好每一筆賬,建設農村所需要的。”這是楊國強對扶貧工作的要求之一。張飛騰學的是工程造價,對扶貧建設項目的進度、質量、安全等各個方面都能做好把控,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儘管不在月薪過萬的畢業生之列,對於現在的工作,張飛騰很喜歡,也很滿意。

“我被別人幫助過,我一直有感恩的心態;我被別人幫助過,我更能體諒別人的難處”,這是張飛騰從事這份工作的初心。

這樣的初心也存在於楊國強的心中,在今年7月2日名為“感恩·擔當·超越”的畢業典禮上,楊國強說:“我曾經貧窮過,知道貧窮是怎麼一回事。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楊國強中學時靠國家的助學金才得以完成學業。事業有成後,辦了三所全免費慈善學校幫助寒門學子和退伍軍人,累計捐款超36億元。

孟秋邂逅,盛夏作別。出發追夢之前,楊國強給碧桂園職院學子們再上“最後一課”。他如父親般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孩子們說,“社會給有能力的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待遇,更好的位置。你們今天能夠有一門手藝,只要不停地在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將每件事情做到最好,就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