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要建11個中醫藥特色小鎮 四部委:特色小鎮不是啥都能裝的

青島要建11箇中醫藥特色小鎮 四部委:特色小鎮不是啥都能裝的

據媒體報道,為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服務,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衛生健康領域新舊動能轉換中中醫藥的獨特作用,青島市衛生計生委、市旅遊發展委、市中醫藥管理局面向各區、市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開展了青島市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建設項目申報遴選工作。在逐級申報的基礎上 ,經擇優遴選,8月29日,青島市公佈首批11箇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建設項目。

建設中醫藥特色小鎮(街區),是青島市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振興國醫行動計劃、助力衛生健康領域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力舉措。此前,本市建立了5箇中醫藥旅遊基地、4條中醫旅遊點(線)。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青島市衛生計生委、市旅遊發展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建設項目所屬街道辦事處(鎮政府)、項目所在區市衛計局、旅遊發展委(局)將分別發揮職能優勢,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條件,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中醫藥健康旅遊新名片,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滿足島城居民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需求。

對於特色小鎮的建設,各種意見褒貶不一。

2016年年初,建設特色小鎮號角的吹響,到2017年結束第三批特色小鎮申報前,已批覆40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以及96個全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不夠“特”、假小鎮真地產、政府大包大攬、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後期發展……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2月4日發佈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裡裝。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創新探索、因地制宜、產業建鎮、以人為本、市場主導的原則,要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

201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四部委聯合發文,就特色小鎮申報、審批做出最新指示。

在具體操作上,《意見》提出“兩不能”和“四嚴”,即“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裡裝”;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

防範“假小鎮”項目,嚴格節約集約用地,避免另外爐灶,大拆大建,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禁止以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名義破壞生態。

2018年,唱衰特色小鎮的聲音認為,這在建和計劃建設的7000個特色小鎮中,一大部分將以爛尾收場。經測算,一個特色小鎮以30-50億的投資額計,在特色小鎮長線投入和收益期,意味著將有20萬億的債務因為建設特色小鎮而產生,這樣鉅額的債務可能醞釀出一個巨大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