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有一批大神,他們比後世的如來佛祖、太上老君等宗教神、民俗神,產生要早得多。其中最著名的兩位古神,就是伏羲和女媧

這兩位上古大神,通常都是一同出現的。在後世的石像或帛畫中,他們往往被成對地刻畫出來:伏羲和女媧都長著人的腦袋和身體,以及一條又粗又長的蛇尾巴,並且他們的尾巴總是交織在一起的。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伏羲是男性神女媧是女性神,有人說他們是兄妹,有人說他們是夫妻。不管怎麼說,他們後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創世之神和始祖之神,而受到了人們長久的傳頌。

不過有意思的是,從他們的“功績”來看,作為女神的女媧,主要體現在“武”的方面,“體力”的方面;而作為男神的伏羲,則主要體現在“文”的方面,“腦力”的方面,這與從古至今我們對男性和女性的看法與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在上古神話中,女媧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傳說她每天能變化七十次,又說她的腸子曾變化出十個西方之神,而她的主要“功績”,體現為兩個方面:即造人和補天,都是“體力活”

相傳女媧是依照自己的形狀,捏黃土造人,後來她造人造得累了,就扯了根藤條抽打黃泥,於是甩出的泥點子也變成了人。因為她是用黃土造人,所以我們中國人都是黃皮膚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再後來,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在戰爭即將結束時,眼看自己快要失敗了,惱羞成怒的共工一頭撞倒了不周山,也就是一根頂天的柱子。頓時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氾濫人間。

女媧不忍生靈塗炭,於是煉五色石以補天,折神鱉之足以撐四極,還斬殺了一條在中原為害已久的黑龍,驅趕掉各種各樣的毒蛇猛獸,把蘆草灰堆積起來,止住了滔天的洪水。不過從此以後,天空便略略向西北傾斜,大地也略略向東南凹陷,這就是日月之所以西行、江河之所以東流的原因。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與女媧“戰天鬥地”的“救世主”形象不同,作為上古第一男神的伏羲,卻是從另一個意義上成為創世之神的。這就是文化創造

伏羲的主要“功績”,體現在一系列“發明創造”上:他發明了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生產力;制定了婚俗禮節;發明了烹飪,使人民懂得了熟食;還發明瞭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總之,伏羲的功績主要是文化的功績。如果說女媧的形象更多是偏“武”的“鬥爭英雄”的話,那麼伏羲則更多是偏“文”的“文化英雄”人物。事實上,我國上古神話中最著名的一些男神,也都是這類“文化英雄”。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對此,有人從男性和女性在人類生育過程中發揮的不同作用進行了解釋,即認為女性在生產和哺育過程中更重要,而男性在後天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更大,由此造成了女媧和伏羲形象的不同。

也有人認為,這實際上體現了母系氏族社會為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的歷史進程。在母系社會,人類的生存問題更突出,需要持續與自然不懈鬥爭,所以女媧是“戰天鬥地”的;而到了父系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文明逐步萌芽並不斷進步,所以需要伏羲來“發明創造”!

中國上古兩位大神:女人“去戰鬥”,男人“搞發明”!

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