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康:花的故事

吳慶康:花的故事

22年前, 我寫了一首與花有關的歌詞,歌曲後來被香港歌手張學友唱得街知巷聞,成為經典,也為我的寫詞生涯奏上精彩的樂章。

這首歌,有點故事。那是一個微寒的夜晚,年輕的我在馬來西亞的雲頂,與幾個大學同學共遊。夜半,想起愛不到的人,心血來潮,寫下了《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後將歌詞轉交給音樂人李偉菘,並建議在副歌部分的“你知不知道”引用一首舊歌《為什麼春天要遲到》中的“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來豐富這首歌曲,因為兩首歌詞都用了同樣的這幾個字。

歌曲很快譜寫出來,我們兩個創作人超喜歡。歌曲後來被張學友的製作人歐丁玉相中,成為主打,那是我闖出海外的第一首歌詞作品。但這首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香港方面決定先推出廣東版的同名歌曲,找了香港寫詞人陳少琪填上廣東詞,歌曲一出即刻爆紅,但完全沒提到我是原創,也沒付我版權。一氣之下,我發律師信給唱片公司,幾經轉折才平息糾紛,得以正名(但由於歌曲先發布廣東版,我的名字要不排在之後,身份從原創變成改寫,要不與陳少琪並列,成為合創,好無奈)。

但故事仍未結束。我欲告人,別人也欲告我。《為什麼春天要遲到》的寫詞人莊奴聽到《花》歌中有“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這十個字,而且這十個字的音樂旋律完全一樣,於是也發了律師信給我們。

就這樣,這首歌曲在爆紅傳唱之餘,也在律師信中來來回回。雖然歌曲很紅,版稅很多,但都被一大票人共享了。

作為創作人我們因為《花》歌得了名,但沒什麼利,這是《我等到花兒也謝了》背後的故事。

張學友選唱這首歌之前的大約十年,我和他在新加坡見過一次面,那是31年前的1986年。當年剛剛紅起來的他來新加坡宣傳,我們是媒體與歌手的關係,沒料到後來會有合作的機會。時光飛逝,轉眼青春已逝,我們都老了,我還在當一個小記者,張學友成了歌神。

上個週末歌神在新加坡開唱,我才終於有機會再和他見面。我因為張學友的一句“啊,還好我這次有唱你的歌,其實我本人也比較喜歡國語版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而安慰,什麼排名版稅都不重要了。

我當面感謝張學友將這首歌唱成了經典,為我開拓了一片天,因為在一定的程度上,我的寫詞生涯是託了張學友的福,才有那麼多年的豐收。自從《花》歌之後,與國外歌手的合作機會多了,從劉德華、郭富城、那英、梁詠琪、許茹芸、動力火車,到蘇永康,若不是因為張學友“帶紅”了我,也不會有那麼多機會。

謝謝張學友,若不是你,花不會開得那麼盛,花不會謝得那麼美,為我生命中一段最難忘的路程鋪滿了美麗的花瓣。

注:張學友上個週末的經典演唱會,是近期製作得最嚴謹的亞洲歌手演唱會,唱出了一代人的成長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