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不久前,我們來到雲南臨滄市雲縣忙懷鄉參觀新石器遺址園,同時訪問村裡的布朗族。一進村,就看到了兩位可愛的布朗族小姑娘。她們非常的淳樸、大方,很自然地讓你照像,同時和你合影。她們的媽媽正在後面的房間裡做瓦房帽。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著的濮人,自稱“烏”,他稱本人,俗稱“花濮蠻”。從日老(今保山)遷來勐底(今施甸),現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擺榔兩個鄉。布朗族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無文字,習漢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還保留著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殘餘;在平壩地區生活的布朗族人,由於受經濟文化發展比較快的漢族、傣族人的影響,己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區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植茶樹,是著名的普洱茶的產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實行母子連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線命名,將母親的名字連在孩子的名字之後。

布朗族大部分分佈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瀾滄江中下游沿岸的山嶽地帶,主要聚居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邊境線一帶的布朗山、巴達、西定、勐滿和打洛的山區,景洪縣的小勐養和大勐籠,勐臘縣的勐捧鎮、芒果樹鄉,其他散居在思茅專區、臨滄專區和保山專區等地。

在瀾滄江流經雲縣130多公里的峽谷沿岸,居住著一寨連一寨古老的上萬名布朗族人,這些布朗族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少數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兒童帽子(也稱頭飾),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頂製作而成,故稱為瓦房帽。

布朗族瓦房帽的起源,歷史久遠,寄託了先輩對子孫的祝福和關愛。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布朗族瓦房帽的傳說已變成現代布朗族人對祖先的一種懷念,如今的布朗族瓦房帽,已成為長輩對兒童誠摯祝福的一種吉祥物,富於更多的寓意,四面出水的帽頂,意為四季平安,六個帽角意為六六大順,事事平安,其整頂瓦房帽的不同部分,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更顯示出其獨有的魅力。繡球內所包的大蒜、桃仁等物,本身就是民間的傳統常用藥物,有驅蟲驅蛇、安神等保健功效。據忙懷鄉本田組85歲的布朗族老人李樹英說,她從小就佩戴瓦房帽,現仍然耳聰目明,穿針引線,還能縫製出漂亮的瓦房帽給小孩佩戴。

瓦房帽由帽頂、帽牆兩大部分組成,有男帽和女帽之分,女帽在色彩上比男帽更為鮮豔。其工藝流程分七步:一是將碎布用蘑芋漿粘在一起表糊後曬乾形成硬布殼;二是按尺寸將硬布殼剪製成5塊;三是繡上各種花樣;四是將繡好的4小塊縫合成帽頂;五是用花邊縫於各塊邊緣;六是與帽牆縫合;七是用各種寓意物包於小布塊中,並縫製成六角繡壞,配以嬰花繫於帽頂各角,瓦房帽就基本製作完成了。

雲縣布朗族瓦房帽不僅代表著老人對晚輩們的誠摯祝福,而且因其刺繡精美,色調鮮明,造型別致,更是一件具有濃郁布朗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對於保護和弘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實拍:布朗族小姑娘樸實可愛的笑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