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文學的他卻燒毀了14萬捲圖書,問其原因只說了十一個字

蕭繹,字世誠,小名七符,職業是皇帝,即梁元帝,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人(今江蘇常州)。生於508年9月16日,死於555年1月27日,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母為阮令嬴。

喜愛文學的他卻燒燬了14萬卷圖書,問其原因只說了十一個字

蕭繹在早期時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蕭繹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大寶三年(552)登基稱帝,即為梁元帝。在位三年。

太清二年(548)羯人侯景叛梁圍住了建康,梁朝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當時蕭繹只派兒子蕭方等率軍萬人往救,後來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的三月,侯景攻破臺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並向西魏稱臣。同年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稱帝,蕭繹與西魏共滅蕭紀。戰事結束後,益州已經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

喜愛文學的他卻燒燬了14萬卷圖書,問其原因只說了十一個字

承聖三年,蕭繹討還益州,言辭不遜。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燬。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致使中國文化百年不得恢復。

蕭繹是個才子皇帝,而後人知道他的卻很少,像一場不精彩的戲,掌聲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無人不曉,說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聯想癖,對於蕭繹的一句:山似蓮花豔。流如明月光——總覺在有意無意間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樣,她初嫁蕭繹時,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羈,嘗試夫妻和睦失敗,愛已無望時,索性將心向地一擲,畫了半面妝譏笑獨眼的蕭繹,她又嗜酒,大醉後常常吐在蕭繹的衣服上,幾千年來的後宮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獨她一人了。

喜愛文學的他卻燒燬了14萬卷圖書,問其原因只說了十一個字

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有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讚他:“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

而此次焚書,史稱圖書一厄。著有《孝德傳》、《忠臣傳》、《丹陽尹傳》、《注漢傳》、《內典博要》、《玉韜》、《補闕子》、《餘德志》、《荊南志》、《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老子講疏》、《金縷子》、《式贊》等數百卷,多已佚,僅存《古今同姓名錄》等數種。像李後主和宋徽宗一樣,藝術的成就難掩其政治的弱智,這既有與當時時代混亂的局面有關,更主要的也是他個人的性格使然,史載其“稟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無術,履冰弗懼,故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內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說:“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梁元帝回答: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元帝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