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學習:京劇簡介

 戲曲舞臺上的服裝並無朝代之分,除“清裝戲”之外,各朝代均穿明代服裝。由於封建社會服飾等級制度森嚴,所以戲劇服飾並不是以歷史時代實際面貌的反映,而是從歷史生活實際中歸納出來的特殊形制的“繪畫之服”。

大語文學習:京劇簡介

戲衣的色彩主要有黃、紅、綠、白、黑的上五色(即正五色)和紫、藍、粉、紅、湖色、香色的下五色(即副五色),而實際上副色的運用已遠不止此五色。傳統戲衣的質料以綢、緞、縐為主,並繡有鑲金錯銀的精美圖案,如龍、鳳、獸、魚、蟲、花卉、雲、水及水旱八寶、暗八仙和各種民間吉祥紋樣。京劇傳統戲衣按不同形制發屬“大衣箱”和“二衣箱”。

“大衣箱”主要有:富貴衣、加官蟒、官衣、男女帔、花素褶子等五十餘種,“二衣箱”主要包括了:男女靠、大鎧、兵卒坎、茶坊衣等四十餘種。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另外,通常所說的“三衣箱”則主要指內衣、彩褲和靴鞋。臉譜主要是指淨角和丑角的臉部裝扮。丑角的化妝較為簡單,在“本色臉”的面部中心部位抹一塊形狀各異的白粉,再以墨筆點戳畫出眉眼等。淨角的臉譜則可堪稱京劇的“子品牌”。淨角“花臉”始於宋、元雜劇,明清時形成了以點、線、形、色的繪畫方法,既整體美觀又具體細膩地塑造人物的骨相面貌、肌肉紋理和五官部位的新風格。

京劇行才人輩出。“開山大師”程長庚、“伶界大王”譚鑫培、“武生泰斗”楊小樓,“通天教主”王瑤卿,個個身懷絕技。到二三十年代,流派漸成體系。餘叔巖、言菊明、高慶奎、馬連良,史稱前“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四位爭輝戲壇,史稱後“四大鬚生”,其中譚富英為譚鑫培之孫,是繼馬連良之後,成就最顯著、舞臺生涯最長的鬚生名宿之一。繼四大鬚生後,戲壇上又出現了“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這四位以男演女的大師開創了京劇的新世紀,而且成了京劇走向鼎盛時期的重要標誌。這四位爺雖為男人,演女性卻十分出彩兒,梅蘭芳的翩翩舞姿、程硯秋的哀婉悽楚、荀慧生的活潑俏皮、尚小云的英姿颯爽,讓多少後人歎為觀止。尚小云屬文武昆亂不擋的全材,而且率先把“蘇格蘭舞”和“呼拉舞”等西方舞蹈引入京劇。

“四大名旦”雖有競爭,卻恪守藝德,彼此禮讓互不創搶,他們先後爭排新戲,曾出現有一定影響的“四妃”:梅蘭芳的《貴妃醉酒》、尚小云的《漢明妃》、程硯秋的《梅妃》、荀慧生的《魚藻宮》。“四紅”:《紅線盜盒》、《盜紅綃》、《紅拂傳》、《紅娘》。“四劍”:《一口劍》、《峨嵋劍》、《青霜劍》、《鴛鴦劍》。“四大反串”:《木蘭從軍》、《珍珠扇》、《賺文絹》、《荀灌娘》。旦行繼“四大名旦”之後,又出現了“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這四位也曾稱雄一時,其中尤以張君秋的最為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