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內丘:扁鵲廟內《一勺神漿》詩碑,元朝宰相怪病初愈寫就!


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是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的生前封地、行醫聖地、逝後葬地,是扁鵲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順德府志》記載:“鵲山廟當他被秦太醫李醯殺後,人們不遠千里,跑到陝西咸陽偷偷把扁鵲的頭取回,葬於廟後,把村名改為“神頭村”。

內丘縣神頭村扁鵲廟內有一通元平章政事詩碣,上書元朝宰相不忽木題詩:“一勺神漿浩滿襟,天開明哲豈難諶,齊侯元幸殘速,虢子有緣惠澤深。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廟貌四方欽。 惟王授我刳腸術,換盡人間巧偽心。”那氣勢,那優美的詩句,那半草奔放的漢文書法,真難想到他是位蒙古族執掌元朝大政的皇室貴戚。

元朝的時候,不忽木在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時,得了一種怪病,千方尋醫問藥,怎麼也調治不好。有一天夜裡做了個奇怪的夢,夢中,被一幫兇神惡煞般的強人追殺,慌不擇路,先是坎坷荊棘之路,後又成了險峻陡峭之途,最後來到一個懸崖邊上,前面是萬丈深淵,後面強人就要逼近,不覺大汗淋淋,膽戰心寒。正當叫苦不迭,萬般無奈之際,就見對面兩個山頭上各站著個白鬍子老頭和紅胡了老頭。


白鬍子老頭對他大喊:“快往東邊回生橋上跑。”紅鬍子老頭也對他大喊:“快往西邊奈何橋上跑。”“哪裡有什麼橋可走?”此時不忽木早已驚得不辨了方向,看又看不見,跑又跑不動,這一急一動,也就大夢醒來,衣衫被汗溼了個透。醒來後還在心驚不已,夢中的情景歷歷在目,想那奈何橋為陰曹入地獄之門,但不知回生橋何在,夢做何解。

有屬下是本地人,知道後求見不忽木說:“夢是預兆,想必大人是得了神應王點化了,中丘鵲山扁鵲廟前有個橋叫九龍橋,也叫回生橋,橋下有九龍泉號稱神水,神應王濟世神醫,大人何不前去一拜?”不忽木聽了很高興,第二天大早便吩咐備下車馬前往扁鵲廟。來到廟前,但見山青水秀,古柏參天,一經拋卻了累累案牘,心胸一下子無限開闊了,隨之精神振奮,直見那一排排大殿氣勢巍然,絡繹不絕的香客無比虔誠,果然是神氣浩大。

不由生出滿懷崇敬之情,走過回生橋朝拜了神應王。上罷香廟內道士請進後堂以茶相待,邊喝邊話扁鵲生前善行死後功德,扶佐萬民,祛病消災,有求必應。一席話畢,不忽木就覺神清目爽,心曠神怡,身上的病疼早已蕩然無存。稱奇之餘急問:“所飲為何香茗?”道士說:“並非香茗,只不過提來了九龍泉神水沏就,故能驅散病疾,再加上神王相佑,定是靈驗的。”不忽木心竅頓開,更加敬重神應王,滿腹激情凝注筆端,豪情書就《一勺神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