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最初用來形容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話,後來被廣泛用於朋友之間的關係,很貼切。古往今來,因為利益糾葛而分道揚鑣的昔日朋友數不勝數。可是過去卻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朋友要推薦自己做官而大為光火,不但和推薦自己的朋友絕交,還寫下了洋洋灑灑的絕交信,不能不說太過"任性"。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是一篇名傳千古的著名散文,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封絕交信。這封信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後寫的。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並聲明和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絕交。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223-262或263),譙郡人(今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同鄉,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所以後人也稱他嵇中散。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 。

《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是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寫給山濤(字巨源)的信。嵇康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給山濤呢?還要從頭說起。

山濤推薦嵇康去擔任朝廷的官職,而嵇康的人生主張是"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會種種傳世久遠的教條禮法,徹底厭惡官場仕途,他崇尚的是老子莊子的無為思想,因此他斷然拒絕了山濤的推薦,並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講了大致以下幾層意思:1、認為山濤不瞭解他,不瞭解他的志趣。2、表明自己性情崇尚自然,率性而為,不適合循規蹈矩的官場生活。3、表明了與當局(司馬氏)拒不合作的態度,這條是最要命的。(想看完整的信件,請上網搜索)

嵇康的這封信很快在朝野中傳開,朝廷也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態度,而山濤的滿腔好意卻換來一個斷然絕交,當然也不好受。可是這封信是真正的絕交了嗎?其實不然,要是真正的絕交了,不會寫的那麼長,信的內容完全是嵇康對山濤的一場坦誠傾訴,如果友誼真正的死亡了,完全可以冷冰冰的三言兩語一斷了之。

本來這封絕交信只是朋友間的書信來往,沒曾想確要了嵇康的命,因為他得罪過一個人,因為這個人的推波助瀾,事情才越來越大,最終不可收拾,這個人叫鍾會。

鍾會(225-264),字士季,書法家、太傅鍾繇第二個兒子,自小聰明,喜歡讀書寫作。年輕的時候,他仰慕嵇康的名聲,曾經撰寫完《四本論》後,很想讓嵇康看一看,給文章挑挑毛病,於是他把文章放在懷裡,已經走到了嵇康的住所,又害怕見了面被他責難,就不敢把文章拿出來,只是在門外遠遠地扔進去,就回轉身急急忙忙地跑了。這個時候的鐘會是誠惶誠恐的。後鍾會先後在司馬師、司馬昭府上做事,並在關鍵的司馬師平定毋丘儉叛亂、司馬昭揮師京都等問題上有奇謀,得到重用,司馬師死後,他成為司馬昭的親信、紅人。這個時候他又想到了他曾經的偶像嵇康,於是他帶領了一幫人,騎著高頭大馬,趾高氣揚的來到了修武縣的這片竹林。這時,嵇康正在打鐵(特別愛好),向秀在旁邊拉著風箱,嵇康當然知道有人來,而且知道來的是鍾會,但他頭也沒抬,繼續進行自己的工作。鍾會很是沒趣,轉了一圈,轉身要走,這時候嵇康說話了,但仍是沒有抬頭: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你們聽說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鍾會反應也很快,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然後打馬揚鞭而去,從此對嵇康恨之入骨。而嵇康之後又寫了一封絕交信,對象是呂巽,呂巽和弟弟呂安都是嵇康的朋友,而呂巽看上了呂安的妻子,並偷偷佔有了她,為了掩飾,竟給弟弟呂安安了個"不孝"的罪名上訴朝廷,呂安受此侮辱,因不原啟齒的羞恥心還無法將此事公諸於士林,呂安想找個朋友去傾訴,而平日裡引為知己的朋友早已一一躲開,連面也見不到了,而只有嵇康能聽他訴說,嵇康果然是嵇康,一聽拍案而起。呂安已因"不孝"而獲罪,嵇康不知官場門路,當即痛罵呂巽,宣佈絕交。這封信寫的極其悲憤,怒斥呂巽誣陷無辜,後悔自己以前無原則地勸呂安忍讓,覺得自己對不起呂安,對呂巽完全決裂,無話可說。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和他寫給山濤的絕交信,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絕交信了。而之後,就是因為這一封私信,為一個蒙冤的朋友說了兩句話,他被捕了,理由是:他是不孝者的同黨。而這時,當時的朝廷統治者司馬昭在宮廷正猶豫著,嵇康把官場仕途說的如此不堪,作為朝廷的最高統治者,總要給嵇康點顏色看看。恰在這時,司馬昭寵幸的種會求見,種會進讒誹謗嵇康,勸說除掉嵇康,司馬昭馬上決定判處嵇康、呂安死刑。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他們的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陽的影子,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 說完後,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司馬昭不久後便意識到錯誤,但追悔莫及。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紹不孤

嵇康臨死之前,沒有把自己的一雙兒女託付給自己的哥哥嵇喜,沒有託付給他敬重的阮籍,也沒有交給向秀,而是託付給了山濤,並對自己的兒子嵇紹說:"巨源在,你不會成為孤兒了。"

在嵇康死後,山濤沒有辜負嵇康的重託,一直把嵇紹養大成才。山濤和王戎,在嵇康被殺害之後,對嵇紹一直都特別的照顧。他們盡到了朋友應盡的道義與責任,使得這個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親,卻還擁有他們慈父般的關懷與教導,不再那麼無依無靠,這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十八年後,嵇紹也在山濤的大力舉薦下,被晉武帝"發詔徵之"。嵇紹後來做到晉惠帝司馬衷的高級顧問(侍中),在八王之亂中,為保護這個智障皇帝血染龍袍,文天祥《正氣歌》裡"為嵇侍中血"就是指的嵇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