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本土宗教是怎麼產生的?它竟是這麼來的

對於宗教的起源,學界一直眾說紛紜,可有一個大方向是存在著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宗教的誕生都無不基於古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崇拜。

距今五六千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原始宗教無一例外,都是從拜物教發端的。所謂的拜物教就是對某種動物、植物、山川河流等實物演變的圖騰崇拜。隨著社會階層的多元化與複雜化,尤其是上層建築的構築搭建,簡單的實物崇拜無法滿足新興統治階層的需要,因此就逐漸演變出一神論、多神論等神靈的信仰,從而發展起早期較完整的宗教體系。宗教的誕生就勢必會讓一些人去論證闡釋信仰(神)的存在,故而宗教哲學也應運而生。

就拿我們的近鄰古印度來舉例吧。古印度在晚期吠陀時代就誕生了婆羅門教,他們的哲學體系的形成也就是世界觀的成熟也迎隨著宗教創立的神展開。這是世界大環境下哲學與宗教總的一個發展趨勢。

中國的本土宗教是怎麼產生的?它竟是這麼來的

婆羅門教毗溼奴

作為東方最古老的文明—華夏文明,卻有著恰恰相反的發展路徑。在中國古代,是先誕生一套釋演萬物的哲學體系,然後再在其基礎上衍化出本土宗教的。這成就了中國浩渺深邃的哲學體系,造就了千年固若金湯的封建格局,但同時也決定了中國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始終無法成為世界性宗教。

民國史學大師呂思勉在《中國史》中寫道:“中國是進化極早的國,他的宗教絕不是'拜物教'等劣等宗教。他宗教上的崇拜,和哲學的思想是可以一貫的說明的。他所崇拜的對象,是什麼呢?可以說是'天象'。”

中國的本土宗教是怎麼產生的?它竟是這麼來的

有人會說,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的傳說,就已經誕生神了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此神非彼神,傳說並不代表信仰,那會兒所謂的“神”還只是人們對天地存在,宇宙誕生的一個粗略解釋,並非是成體系的信仰型神祗(例如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觀音菩薩等)。中國真正擁有本土完整的體系化宗教是在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將儒學神秘化創立的儒教;東漢後期,張陵把道家宗教化創立的道教。

宗教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會信仰一個或多個神靈。有人又會有疑問,那典型的儒教就沒有神靈啊!

其實是有的。

所謂的神靈,並不一定是擁有無限神通的,當然,在各國宗教信仰中,神靈往往都具備了一些凡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可講到底那都是一個教派為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吸收更多的信徒而附會上去的能力。譬如老子李耳在西漢乃至東漢前期還只是諸子百家中道家學說的代表,到了東漢末年張陵在創早期道教之時,為了附會道家經義,強調教派的正統性,便直接把老子提到了道教之祖的地位之上。待到魏晉時寇謙之確立了神仙體系,更是出現了道教三清等神仙的說法。

在中國,封建社會先於宗教誕生,這就勢必造就了由統治階級來選擇宗教,宗教服務於上層建築的局面。董仲舒的一句“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務使並進”,完全就是為了迎合漢武帝治國理政的現實需求。他所謂的孔子之術說白了就是用儒家經典來進行包裝的儒、道、陰陽、法各種思想雜糅的新生思想哲學體系,實際上其“天人感應”、“性三品說”等一系列學說的提出,已經將孔老夫子強行架上了神壇,將儒家先哲具皆神化,只是他們沒有像其他宗教那樣擁有騰雲駕霧翻雲覆雨的神通罷了。

中國的本土宗教是怎麼產生的?它竟是這麼來的

尊儒祭孔活動

試想,如今全國各地有那麼多的孔廟,甚至許多高校之中都設立著孔子像,高考的文具上還多印著“孔廟祈福”的字樣,這恐怕早就超出紀念敬仰的範疇了吧。

公元前8世紀到前3世紀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公元前6世紀到前4世紀的印度列國時代以及公元前8世紀到前4世紀的希臘文化繁榮,這三次世界性的“文化革命”共同構成了人類的精神覺醒。中國古代的先賢把探討宇宙奧秘、人類文明的哲學,一步一步發展到別具一格的本土宗教體系,絕不是偶然形成的,這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若想知道中國本土宗教是怎麼從早期哲學體系中脫胎而出的,且聽下節分曉。更多內容,盡請關注@半夏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