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小崗村當年按手印茅草屋——鳳宣圖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小崗村新貌——鳳宣圖

​ 2018年8月23號到8月25號,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赴鳳陽小崗村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順利完成了他們的暑期實踐活動。

小分隊以“重溫大包乾歷史,關注小崗村發展,見證農村40基建改革"社會實踐團隊一行7人,來到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旨在實地考察作為中國第一改革村–小崗村40年以來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發展方向,為我國農村發展提供科學的發展路線對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鳳陽小崗村進行了走訪,在一位當地同學的帶領下,隊員們仔細參觀了沈浩同志紀念館,大家都感嘆沈浩為了村民付出了一起,值得我們每位大學生學習。

實踐小分隊還到訪了小崗村敬老院,給那裡的老人送去了溫暖。並詳細瞭解了居住老人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情況,並採訪當年18位參與按紅手印”帶頭人中的其中兩位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嚴金昌與嚴立華。 這兩位元老級人物在基礎設施變遷方面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我們氣味實踐小組成員躬身街頭,聽兩位元老講述小崗這些年的故事。從中我們知道村民們當年改革時所遇到的巨大阻力和敢為人先的勇氣。

最後我們採訪的是一家店鋪,這家店鋪相對於普通店鋪有很大的差別。這家店鋪的名字叫做互聯網大包乾。它類似於淘寶,卻又有異於淘寶。由負責人介紹說,這個互聯網大包乾是在鄉村賦能政策之下。對互聯網+農村的一種探索,主旨是把農村特色融入到現代化信息社會中,以產生經濟效益來致富農民。

據悉,實踐小分隊還參觀了小崗村現代產業基地,體會到小崗村未來發展的美好,也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巨大力量,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後祖國的新農村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活動中,我們接觸了很多人,很多事。我們看到了村民熱情與誠懇,他們仔細研究頗為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各種問題,並不草草了事,他們的誠懇讓烈日炙烤下的我們感動。我們看到了沈浩同志的奉獻與敬業精神,所有村民,在提及沈浩同志的時候,都是毫無保留的尊重與讚美,就如他的頒獎詞所說:“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的風骨,嚴金昌老前輩字字剛勁,如利劍一樣講述著歷史,批判著當今,他愛國愛黨,一心為民,他的一席話洗禮了我們每一個人。

打開中國農村改革之門的小崗,如今再次站在了時代的脈搏上,那些困難既是小崗變革的掣肘,也是小崗醞釀和生出更新的變革的動力。

小崗會再一次走向輝煌。來源: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社會實踐小分隊成員與當地工作人員合影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陪敬老院老人拉家常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聽大包乾帶頭人之一關友江講當年大包乾的歷史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採訪“互聯網+大包乾體驗中心”的經理

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走進小崗村見證改革發展

​​​​與大包乾帶頭人交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