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2016年麥收季節,阻鎘行動發現河南省新鄉市一農地生產的小麥鎘超標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2017年11月,阻鎘行動發現湖南省衡陽市一農田生產的稻穀鎘超標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2017年臨近稻穀收割期,阻鎘行動發現江西省九江市一農田生產的稻穀鎘超標

關於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GB1350-2009稻穀》、《GB1351-2008小麥》成為必檢項的提案

案由:

《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中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重金屬鎘,是點位超標率最高的汙染物。

鎘,重金屬,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致癌物,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健康損害。

農地被鎘汙染,生產出來的糧食自然存在安全威脅。公開的流向市場的鎘汙染糧食比例,更令人擔憂。

2002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全國市場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結果顯示,全國市場稻米鎘超標率10.3%。

中國年產稻米近2億噸,10%即達2000萬噸,鎘超標大米數量約是整個五常市大米正常年產量的20倍。

2007年,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團隊針對中國6個地區縣級以上市場大米的樣品進行了隨機的採購和科學調查,2011年公佈該調查結果:在抽調的這170多個大米樣品中,有10%的市售大米存在著鎘超標的問題。

然而,縣級及以下市場銷售大米的超標率是多少,目前沒有公開的數據。

即便是2017年環保組織下屬阻鎘行動團隊進行的小範圍內徵集檢測活動的檢測結果也讓人擔心,27個樣品中有1個大米樣品鎘超標,超標比例為3.7%。

這一鎘超標大米樣品,就是在當地鎮上超市購買。

減少鎘超標糧食上餐桌,從源頭控制耕地被汙染是根本。

然而對於一些尚未被發現的汙染農地生產出來的鎘超標糧食,市場流通環節的管控尤其重要。這些市場上存在高比例鎘超標大米的公開數據,反映出監管環節存在不足。

案據:

監管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原糧在進入市場的初級環節,沒有受到對鎘檢測的明確要求。

阻鎘行動在2017年調查江西九江鎘汙染稻穀問題時,曾向當地收購糧食的商販瞭解到,其售賣收購來的稻穀時,某大型糧食企業僅對稻穀的雜質、水分指標進行抽檢,未涉及重金屬鎘。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GB1350-2009稻穀》質量要求相關內容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GB1351-2008小麥》質量要求相關內容

因為《GB1350-2009稻穀》、《GB1351-2008小麥》,並沒有直接對重金屬鎘指標做出檢測要求。

該兩項國家標準僅在質量方面對雜質、水分等指標有要求,在衛生方面的要求依據,食用稻穀/小麥按GB

2715執行。

GB2715也沒有對鎘做出規定,其要求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2),GB 2762才具體作出對鎘的限值要求。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原糧在初次流向市場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考核僅僅是雜質、水份指標的抽檢,並沒有涉及到重金屬鎘。然而我國農地重金屬鎘汙染問題較為突出,特別是吸收鎘的能力較強的稻穀在流入市場時若能受到鎘檢測的明確要求,可有效控制市售大米鎘超標問題。

建議:

《GB1350-2009稻穀》、《GB1351-2008小麥》作為原糧收購的重要標準,若將鎘像水分、雜質一樣納入原糧收購的必檢指標,則能在流通的初始環節對鎘汙染糧食進行有效控制,可有力阻止鎘超標糧食上餐桌。

鑑於我國目前耕地鎘汙染範圍大、市場流通大米鎘超標比例高,公眾餐桌受到鎘汙染糧食威脅,迫切需要將鎘指標明確納入《GB1350-2009稻穀》、《GB1351-2008小麥》,作為稻穀、小麥原糧初次流入市場時的必檢指標。

建議將重金屬鎘明確納入稻穀/小麥必檢指標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開的查詢信息,大米未出現不合格產品,小麥粉僅有1個抽檢批次不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