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國人今天沒有忘記 你們死是爲了誰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

祭祀鬼魂的活動。這個節日是中華本土文化的產物。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這是亡靈回到留戀之鄉的日子,回家,這是一個逝者和生者再次聯結團聚的日子。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在1931年到1945年這場衛國戰爭中,3500萬名中華兒女犧牲在慘烈的戰火中。勝利的號角在73年前已經吹響,但為我們帶來勝利的忠烈將士,依然暴屍荒野,魂不得歸。在荒山野嶺裡,他們倒下的地方,作為後輩的我們,連下跪的地方都找不到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我們,不應該忘記掩埋在歷史深處的英魂

又是一年中元節,讓我們用最傳統的中華儀式。

為埋骨青山的抗戰陣亡將士們點一盞蓮燈

焚降書,告知他們勝利的消息。

念悼文,讓英烈得知回家的號角已經吹響。

四面八方,蓮燈點點,為遊蕩的忠魂引路,為中華祈願和平

父親給兒子的“死”字旗 是川蜀兒女可歌可泣的見證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四川青年踴躍請纓出征,“死”字旗是一位父親給上戰場兒子的叮嚀,右邊,“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上盡忠。”

左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國難當頭,父親願孩子盡忠,並將犧牲視作本分,何等悲壯。

1940年五月,川軍50軍為了抵禦日軍瘋狂反撲,以兩個團的傷亡結束戰鬥,不少青年埋骨涇縣。2014年,皖南人民發現了國民革命軍23集團軍50軍川軍兒女的忠骨,為其修建陵墓,給了英烈們一個家,也回顧了當時的戰況慘烈。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而今日中元,涇縣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來到國民革命軍二十三集團軍第五十軍墓前,點起蓮燈,誦讀祭文,緬懷先烈,銘記歷史。

入土時 他們還裹著降落傘布

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我們不該忘記,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僅在23歲左右,就毅然地衝上雲霄,與日本的陸海軍航空隊決一死戰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正如林徽因在《哭三弟恆》中所說的那樣: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留給什麼給自己,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1944年初春,抗日戰爭末期。國民政府在昆明組建有史以來第一支傘兵部隊代號“鴻翔部隊”。據說“鴻翔”二字,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的兩個功臣之名:楊鴻、黃翔,為表彰其功勳特命名“鴻翔”。另有一個含意是象高空的鴻鵠飛翔,以顯示這支部隊的英姿。目的在於機動靈活地營救解危;突擊敵人;擾亂敵後;破壞敵人的軍事佈置;輔助主力軍打擊和殲滅敵人。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1945年8月2日凌晨,鴻翔部隊傘兵部隊從牧雲峰出發,經過六小時的隱蔽行軍,到達衡陽縣臺源寺。準備對盤踞在臺源寺附近一個師團的日軍(約六七千人)發動突襲。臺源寺一仗,我軍部隊作了周密部署,消滅大量日軍,迫使日軍倉皇撤離,徹底摧毀日軍向寶慶物資輸送線。成功俘虜日本軍官少將副師團長三木郎。在臺源寺的戰鬥中我軍不幸陣亡4名傘兵將士和2名美軍顧問。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圖:鴻翔部隊臂章

2014年,當地愛心人士發現了裹住忠骨的降落傘布,2018年,當地志願者團隊和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收殮了入土猶裹戰時降落傘布的屍骸。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圖:山坡上墓地的降落傘布

中元節,就在山坡附近的小山莊,來自衡陽老兵志願團的20位志願者懷著沉重的心情,莊嚴肅穆地站在烈士靈前,手捧菊花,緬懷抗戰陣亡將士。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圖:祭奠現場 蓮燈點點

墓碑的厚重塵埃 今日為他們一一擦亮

湖南武岡荊竹鋪的抗戰陣亡將士墓墓碑,已經在時光的塵埃中逐漸模糊,旁邊哄哄運行的油廠,帶來了滾滾的灰塵。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武岡市雲山公益發展中心籌備組的志願者們,

早早帶著蓮燈來到現場,

擦拭墓碑,

並描清他們的名字

蓮燈引路,忠魂回家,後人銘記,拭去歷史的塵埃。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圖:湖南武岡祭奠現場

抗戰勝利73年後,歲月靜好裡,

我們如何能忘卻在荒野裡遊蕩的英靈和忠魂

帶他們回家,以勝利的悼文,

以一盞照亮魂歸故里的蓮燈。

傳承中元的祭祖慰靈習俗,

銘記為這個民族帶來黎明曙光的的衛國忠魂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特別鳴謝以下報名參加活動的團隊

↓↓↓

衡陽關愛老兵志願團

陝西抗戰老兵關愛團

涇縣關愛老兵志願者團隊

鄭州市中原區紅山石助老服務中心

武岡市雲山公益發展中心

万千国人今天没有忘记 你们死是为了谁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讓每位抗戰英魂回家:

2015年4月,該項目正式啟動。為還在荒野密林流浪的英雄亡靈們,吹響回家的號角,是龍越慈善基金會開展這個項目的初衷。

目前該項目內容包括:根據歷史線索,尋找並收殮英烈遺骸,為流落在異鄉的遺骸尋親,運送回故里妥善安葬;修建抗戰陣亡將士墓地及紀念碑;利用DNA高科技鑑定手段,建立數據庫,為無主遺骸將來找到親屬留下希望。

截止2018年7月,緬甸遺骸收殮347具,採樣329具;國內遺骸收殮55具,採樣48具,紀念碑修建7處,墓地修建3處,進行“萬朵菊花獻英烈”活動5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