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擔憂國內大豆主產區霜凍 中國大豆期貨應聲漲停

草木皆兵!担忧国内大豆主产区霜冻 中国大豆期货应声涨停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北京報道

受國內大豆主產區霜凍擔憂影響,今日早盤大商所黃大豆1號期貨一度漲4.2%至3797元/噸。對於大豆期貨價格的異動,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是資金藉助霜凍的消息大幅抄底所致。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的惡劣天氣,預計該省北部地區將受到早霜凍的影響。

9月10日,黃大豆1號期貨主力1901合約開盤價3643元/噸,最高3809元/噸,最低3636元/噸,收盤3809元/噸,上漲181元/噸,漲幅4.99%。受大豆期貨合約漲停影響,豆粕期貨合約也有所提振,大商所豆粕主力1901合約,漲幅達1.83%,報收3178元/噸。

國內大豆主產區霜凍堪憂

“從消息和基本面看,過去的週末兩天,黑龍江大興安嶺及周邊地區,受俄羅斯寒潮影響,形成秋季以來首次霜降。來自黑龍江地區20多個氣象站點的觀察信息顯示,有10個氣象站點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有16個站點地面最低氣溫達到或低於0℃。”中華糧網信息部總監孫開源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孫開源表示,由於黑龍江是我國主要大豆產區,本次霜凍給一些地區大豆生產帶來影響較大,從部分農戶反饋的照片來看,豆莢和植株出現明顯上凍跡象。推測此次霜凍將降低產區內大豆單產預期,個別地區可能有明顯的減產。這也成為9月1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豆一期貨出現大幅拉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次發生霜凍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東北部及黑龍江西北部地區,這是我國近兩年玉米供給側改革改種大豆主要地區,也是我國大豆重要產區。目前該地區大豆處於鼓粒中後期,霜凍導致了大豆葉片枯萎,影響了大豆的容重及產量。

林國發表示,按往年規律來講,內蒙古東北部及黑龍江西北正常情況下,在9月15日前後出現早霜,今年出現早霜較正常水平提前了一個星期左右,大豆生長期相對較短,提前一個星期對大豆生產影響較為明顯,霜凍出現後容易對低窪地區大豆形成災害,葉子枯死,大豆無法繼續鼓粒,降低單產潛力,而一般情況低窪地區大豆單產較高。

與此同時,伴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將大幅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而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接近3300萬噸。南美大豆豐產可供應更多的大豆,但南美產量難完全保證中國大豆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大豆主產區發生霜凍現象,市場投資者自然會放大凍害影響,這也使得大豆期貨價格衝至漲停。

四季度大豆供應或收緊?

9月8日,中國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進口大豆915萬噸,較7月增加14%,在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後,中國繼續從巴西購買大豆。中國是全球頭號大豆進口國,上年同期的大豆進口量為844萬噸。今年1-8月,中國總計採購了6200萬噸大豆,同比下滑2.1%。分析師稱,11月之前的未來數月中,每月進口量應會超過700萬噸,但之後隨著巴西大豆產銷季節接近尾聲,供應可能會收緊。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利晨表示,對美國大豆加徵25%的關稅後,進口美國大豆的到港成本每噸至少要增加七八百元,企業為此已經提早調整了進口大豆採購方向,加大了南美市場的大豆採購比例,同時,積極嘗試加拿大、俄羅斯大豆的進口,目前已經備足了下半年進口大豆的需求量。

張利晨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加徵關稅後,今年7月份開始從美國進口大豆基本停止,加上今年阿根廷大豆產量嚴重下降,因此對巴西大豆的進口超過往年。而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也看好中國市場,紛紛計劃增加向中國的出口量。

對此,林國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巴西2018年度大豆豐產,阿根廷因天氣影響出現一定減產,當前中國進口大豆主要從巴西進口,阿根廷也有一定的進口。預計在10月之前巴西仍有能力保證中國大豆進口需求,但進入11-12月份,巴西供應能力將出現明顯下降,而新的年度的供應要到1月中左右才形成。

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美豆盤面出現一定幅度下跌,大幅推高了巴西的出口大豆升水,巴西種植大豆收益明顯。特別過去兩年國際食糖價格大幅下跌,甘蔗種植效益低下,甚至可能出現虧損情況,新年度巴西將部分甘蔗地改種大豆,增加了2019年巴西大豆供應能力。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11-12月國內大豆存在偏緊的可能,這也是大豆多頭利用的主要因素,除非未來1-2個月阿根廷能夠大量向中國出口大豆。

此外,中投元邦投研經理謝義欽表示,根據前期國內油廠購買大豆貼水的情況,推算各個月份大豆進口到港量調整為,8月792萬噸、9月762萬噸、10月750萬噸、11月700萬噸、12月450萬噸,9-12月進口量2662萬噸,加上現貨大豆庫存850萬噸,國儲臨時儲備300多萬噸,9至12月國內大豆總供給量上限(耗光所有庫存)為3812萬噸。

謝義欽表示,現在開始正是國內生豬長個的時節,為國內飼料消費的最高峰,平均每月消耗的大豆數量在850萬噸以上。考慮到現貨庫存不能過低,因此,消費量需要強制縮減。如果按照當前的消費速度,至2018年12月,國內現貨庫存可用天數將下降至10天以下。此前,預計國內現貨開始短缺的時間點為10月底11月上旬,但如果都按照本週的提貨量,短缺時間可能提前到來。

“目前來看,全國已經累計出現了13起非洲豬瘟。受豬瘟影響,多個省市對生豬實施跨省禁運,產區出現大量生豬不能正常出欄,被動壓欄,增加了短期豆粕需求,支撐短期豆粕價格。眾多的大豬不能正常出欄,導致新的補欄計劃不能實施。”林國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影響增加了未來豬價風險,養殖戶補欄及增加後備母豬意願不足,影響了中後期生豬存欄,不利於四季度中後期及明年1季度的飼料需求,降低了豆粕及大豆需求。另外,我國豬料平均蛋白偏高,當前農業部畜牧局開始積極推廣低蛋白飼料,低蛋白飼料推廣有利於降低豆粕、大豆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