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19世紀中葉,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在鴉片戰爭失敗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很多土地。
(中俄籤不平等條約油畫)
在1958年中俄簽訂的《璦琿條約》中,清政府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給了俄羅斯,烏蘇里江以東的領土劃為中俄公管區域。
在1860年中俄續簽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清廷確認了《璦琿條約》中的所有內容,再次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後來,中俄於1864年又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44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
沙俄利用清廷的軟弱,以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無暇他顧,趁火打劫,通過幾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前後侵佔了中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俄國侵略中國領土區域)
沙俄亡我之心不死,在得到清政府北方大片土地後,夥同英國,將魔爪伸向了新疆。
1865年,浩罕國頭目阿古柏自立為“汗王”,建立了偽政權,在英國的支持下,出兵攻佔了新疆大部分地區。沙俄也趁機出兵侵佔了伊犁。
新疆面臨被英國和沙俄肢解分割的危險。
面對如此危急時刻,清廷內部有人提出放棄新疆。認為朝廷的防禦重心應該在東南沿海(主要是日本),新疆不過是一個“不毛之地”,即使收回來,也得不償失。
但左宗棠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新疆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能輕言放棄。
清廷在經過了深思熟慮後,決定派左宗棠總領新疆軍務,收復新疆。結果大家都知道,左宗棠經過一年多的征戰,不但收復了被阿古柏佔領的全部新疆領土,還兵不血刃地逼迫沙俄交還了伊犁,新疆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那麼,清朝情願放棄北方大片土地,為什麼沒有放棄新疆呢?
第一,新疆的戰略地位太重要。
關於新疆的戰略地位,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之前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西北臂指相連,形式完整,自無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非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
左宗棠是明智的,新疆是中國西北的門戶,丟了新疆,中國將失去西北天然屏障,西藏、內蒙、青海將面臨直接威脅,中原將無險可守,中國的戰略防線將後退一千多公里,失去戰略緩衝地帶,極大地壓縮了中國在西北的戰略縱深。
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新疆有失,清廷不得不面對來自沿海和邊陲的雙重戰爭威脅,以清廷的國力,是無法同時贏得兩場戰爭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第二,新疆是通往中亞、西亞的戰略要道。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與沙俄、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直接接壤,是中國通往亞洲,歐洲以及印度洋的戰略通道,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控制了新疆,不但掌握了中國西出的軍事要道,也控制了西北通往世界的商業主幹道。
所以,左宗棠也曾說過:“中國強盛之時,無不掩有西北。”
第三,新疆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並非不毛之地。
新疆面積達到160多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如此之大的領土,清廷無論如何是不願,也不能放棄的,否則不但無法對國民交代,也必定會揹負千古罵名,為後世所唾棄。
新疆也並非像李鴻章所說的“千里不毛之地”,當時的新疆就已經是瓜果飄香,牛羊成群,物產豐饒。而且新疆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地形多樣,風光迤邐,處處散發著神奇的魅力。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地理因素:
北方的大片領土大多是不毛之地,人煙稀少,對於清政府來說地理位置不重要。而新疆就不一樣,地方太大,佔全國領土的八分之一。放棄這麼大一塊領土,任其誰都不會願意。
還有清政府歷來就重視新疆(這與中國古代是一樣的:重內陸輕海防),當初葛爾丹叛亂,康熙帝親征平亂,可以看出清廷對新疆的重視。新疆的地理位置也對當時四面受敵的清政府非常重要,所謂:“保京師必須保蒙古,保蒙古必須保新疆”,可以說新疆是守衛京師的門戶,一旦京師丟失,那麼清政府就會失去縱深地區直接暴露在敵對勢力的眼皮底下。
而且一旦新疆被阿古柏佔領,就將會落到沙俄和英國手裡,那麼被列強窺探已久的西藏也會被侵佔,那麼大中華就會被列強肢解,這是中國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統治者清政府也是不能接受的。
清政府可以放下手平定新疆:
阿古柏佔領新疆後,清政府也平定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也慢慢開始了,沿海也沒有遭受入侵,西方列強也開始和清政府勾結。因此清政府可以騰出手來平定新疆了。
有能力收復新疆:
當時佔領新疆的是中亞軍閥阿古柏,實力較弱,雖說有英國、沙俄支持,但那也是暗地裡,不敢明面上,再說我們歷來是陸上強國。因此清政府決定打。
愛國人士、民族英雄、正直大臣的據爭:
當新疆事件傳來,朝廷分為了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李鴻章覺得應該放棄新疆,注意當時伺機侵略臺灣的日本和西方列強,
而左宗棠覺得新疆地理位置重要,所謂:“保京師必須保蒙古,保蒙古必須保新疆”,在左宗棠等人的據理力爭下,清廷最終決定出兵收復新疆。最後左宗棠帶棺出征,最終打敗了阿古柏,收復了新疆,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
我是掘史官。
史裡有料
事實上,清朝放棄的北方大片領土,不是單指放棄了整個某一個省,是在北方各地都被清政府以不平等條約割讓出去了相當一部分領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清政府沒有放棄任何一個省或地區。
1858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便割讓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中俄《璦琿條約》則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領土,但這並不意味著清政府放棄了黑龍江
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則使得沙俄由此割佔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很明顯,新疆的土地也被大片地割讓給俄國。
而在左宗棠出兵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之後,俄國人依舊佔領著伊犁,清政府通過軍事威脅和外交途徑,用新疆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俄國手中“贖”回伊犁。
事實上,北方的所有領土,清政府都不願意放棄。至於為何不肯放棄新疆,這和左宗棠所說應該是一樣的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新疆在清朝的版圖內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當時的情況是,新疆以西的浩罕汗國已經被沙俄所滅,整個新疆直接和俄國以及英國的勢力範圍(印度)接壤
俄國對新疆虎視眈眈,如果讓新疆被俄國人奪取,則進入內地的門戶洞開,同時外蒙古也會陷入俄國的三面包圍,如此一來,沙俄不僅能輕鬆進入內地,外蒙古也會被奪走;而外蒙古一旦不保,那麼俄國就會直接威脅到清帝國的首都北京。京師一旦處於敵軍的攻擊範圍,那麼,清政府可就徹底淪為俄國傀儡了。
基於這種全局的考慮,新疆,蒙古都是絕對不能丟的。而奪取新疆對於沙俄來說相對容易(因為新疆地廣人稀,且內部民族眾多,清政府彼時對新疆的控制力較弱),所以,必須死守新疆。
故而,左宗棠在阿古柏入侵後 ,堅決主張出兵打擊。在左宗棠的運籌帷幄之下,阿古柏兵敗身死,新疆基本恢復,後來通過與俄國交涉,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建省,從此清政府加強了對新疆的管理和防務,直至清朝滅亡,新疆再也沒有受到過太大的威脅。這一切可歸功於左宗棠。
【歡迎諸位交流討論!】
庭州行者
這個問題很不嚴謹,題中所說的北方大片領土指的是哪裡?外蒙,還是外東北還是外西北。
如果指的是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強迫清朝割讓的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必然包括了外西北,也就是巴爾喀什湖以東,伊犁以西的44萬多平方公里領土。這裡,就是屬於新疆的土地。
所以說,事實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已經在放棄新疆了,只不過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而在阿古柏得到英俄兩國的煽動侵佔整個新疆時,清朝才在事實上放棄了整個新疆。
但是萬幸的是,左宗棠面對新疆被侵佔的嚴峻事實,據理力爭並親自坐鎮收復新疆,為中華民族保留了166萬多平方公里的富饒土地。
左公千古!
回到題中,為什麼清朝不能放棄新疆呢?“靜Yes”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新疆的地理位置
雖然新疆孤懸西北,但是新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今天的中亞地區,包括中亞五國和新疆地區,可見新疆屬於中亞,也就是說,佔據了新疆,也就有了俯視中亞的窗口。
清朝雖然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東亞國家,但是幅員遼闊,勢必要在中亞地區有所作為,而新疆就是前出中亞的橋頭堡。如果任由英俄勢力滲透甚至佔領新疆,清朝向西只能止步於玉門關,這對於清朝在中亞的影響力將會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除了前出中亞,新疆還是清朝內陸的重要屏障,左宗棠在給慈禧太后的上書中有明確闡釋:“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里,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可見,新疆對於保衛蒙古、陝甘山西乃至京師的巨大意義。
也正是由於左宗棠的據理力爭,才讓慈禧看清了丟失新疆的危險,遂令左宗棠收復新疆。
2、不能以新疆助長沙俄
策動阿古柏侵佔新疆的最大推手,是沙俄。
在阿古柏侵佔新疆時,沙俄迫不及待出兵伊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作為和清朝纏鬥200多年的對手,沙俄可謂是越打越強,特別是在清朝衰落後,沙俄更是攫取了清朝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對領土的貪婪永無止境。
而沙俄此次侵佔伊犁,是為了將新疆徹底從清朝剝離,進而使其成為沙俄的殖民地。
此時在中亞,還有英國也在虎視眈眈,除了對中亞的爭奪,英國還不斷侵略西藏地區,青藏高原早遇到英國殖民者的魔爪。
而如果沙俄侵佔整個新疆成功,清政府在西部將徹底無法作為。
屆時,新疆成為沙俄領地,青藏高原成為英國屬地,二者南北呼應,清朝在西部則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到時候形勢會更被動。
所以對於清朝而言,收回新疆,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王朝的臉面問題,更多的是不能讓新疆成為沙俄的勢力範圍,更不能縱容英國侵佔青藏高原。
所以新疆不能夠放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相對於終年苦寒的西伯利亞與外貝加爾湖一代,新疆自然環境雖然惡劣,但是也要好太多太多。早在漢武帝時代,就派遣使臣出使西域建立“西域都護府”將新疆地區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然而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幾千年來都被中原王朝視作“蠻荒之地”
(不用說“蘇武牧羊”,蘇武是被匈奴抓走才在北海牧羊的)所以如果說新疆是“固有財產”,那麼西伯利亞對於古代王朝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康熙時代的清王朝,也並非願意主動放棄廣大東北領土。當時清朝國內,南方的三藩虎視眈眈,西北還有準噶爾,而明朝滅亡尚且不久,清朝統治並不穩定。“攘外必先安內”也是中原王朝千百年的傳統。
在雅克薩之戰以後,清朝派人前往雅克薩城談判,其中就包括顧命大臣索尼的兒子索額圖。作為井底之蛙的清朝對外界並沒有太多的認知,也沒有進行外交談判的經驗,提前透露了底線,最終一退再退,形成了《尼布楚條約》
清朝末年,外東北與外西北都被割讓以後,清朝的版圖銳減。正如左宗棠所說,新疆與蒙古連成一線,蒙古又是京畿的門戶,一旦新疆喪失,蒙古必然不保,直接就威脅到了京畿重地,所以清朝無論如何都要保住新疆。
不過,近代隨著外蒙古的獨立,京畿再次暴露在外敵的攻擊範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