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為什麼辭了董事長?

海闊天空281762566


如你所知,馬雲宣佈了阿里的傳承計劃: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20週年之際,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屆時,由現任阿里集團CEO張勇(逍遙子)接任。

馬雲為這一決定準備了10年,意在推動阿里的升級: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

9月10日,是教師節,也是馬雲的生日,教師出身的馬雲,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當然他的更多精力將會聚焦在教育與公益事業。未來一年,馬雲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配合張勇,為過渡做好準備。

馬雲交班,張勇接棒,細細品味這個故事,更能說明,阿里巴巴為什麼是阿里巴巴?

阿里的獨特之處,是願景清晰,目標明確,文化保障:阿里是願景驅動的公司,“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說,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便矢志建立一家讓中國和世界驕傲的公司,讓公司能夠持久發展102年。

數字商業時代的“水、電、煤”基礎設施提供商的定位,是從未改變的,改變的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業務演進——從B2B到C2C,再到B2C、雲計算、移動支付、新零售等,一生二,二生三的不斷演進,即媒體所描繪的“履帶戰略”,種種業務,鐵索連環,如裝甲車的履帶,環環相扣,相對推動往前。阿里B2B之後,業務核心是淘寶,淘寶之後,核心有天貓、支付寶、聚划算,天貓之後是手機淘寶、手機天貓、阿里雲、菜鳥,現在又有了“新零售”、“五新戰略”的整齊劃一。

願景驅動,102年的企業,履帶戰略,概括起來就是:阿里巴巴是一家活在未來的公司,以夢為馬,以終為始。馬雲說,“大多數人因為看見才相信,少部分人因為相信才看見”。

“我們所稱之為實現的一切,都是通過我們所參與的、積極的營造來顯現的”,102年的企業,這一目標也要求,馬雲和阿里,必須為它在制度和文化上做出相應的保障措施:人才的梯隊的建設。

宜未雨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基業長青,除了願景清晰,目標明確,更要有相應的組織機制、人才文化的保障。文化的保障,阿里建立了它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與“雙重股權架構”以同股不同權的“超級投票權”的掌控力不同,阿里合夥人制度,更多的是基於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同,側重的是“影響力”;人才梯隊建設,如你所知的,有2015年馬雲辭去了阿里集團CEO一職的案例,也在今天宣佈的傳承計劃,60後的馬雲,70後的張勇,還有BU管理崗位諸多80後,運營基層的90後。

願景的明確,業務的履帶戰略,人才的梯隊建設,以及合夥人制度的文化和價值觀保障,如此,才是阿里巴巴。

寧思一時進,莫思一時停。馬雲,以自己的“退”,換取阿里巴巴的“進”。阿里倡導“擁抱變化”的文化,“擁抱變化”的本質,其實是“擁抱明天”,不變的是願景,是成就102年的企業這一理想。

馬雲說,“阿里從來不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里”。前一個“馬雲”,是董事長馬雲,後一個“馬雲”,是教師馬雲。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馬雲繼任者為什麼是張勇?一句話,唯賢是舉。

張勇的花名是逍遙子,他是2007年進入阿里巴巴,第一份職位是淘寶的CFO。這一年,阿里引進了大批人才,包括螞蟻金服井賢棟、阿里集團CFO武衛。

張勇加盟阿里前,剛剛而立之年,已經是盛大的CFO,是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FO,那時馬雲與剛加入阿里的一眾高管在西湖邊喝茶聊天,一個個問,“你為什麼來阿里”,張勇說,“我已經做過一個30億美元的CFO了,想做300億美元的公司”,張勇最初在淘寶,負責參與設計淘寶的商業模式。

再後來的2009年3月,張勇接手了處於困境中的淘寶商城,以內部創業的姿態主導了天貓的崛起。也是2009年11月11日,張勇啟動了“雙11”項目,這個網絡購物狂歡日,逐漸成為全網節日,從線上走到線下,也走出了國門,“雙11”與天貓相互成就,見證了中國商業的變遷,電子商務走向主流,又從電商走向新零售。

張勇曾說,“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勝利”。這也是張勇的阿里生涯寫照,2014年,阿里提出“All in無線”,身為阿里COO的張勇帶隊,負責淘寶向手機淘寶的戰略轉型,2015年5月,張勇接任阿里集團CEO,與此同時,他也在協助馬雲,完成阿里戰略升級的、面向傳統線下零售的投資與併購。

從2014年,阿里戰略投資銀泰商業開始,張勇帶領阿里,不斷的面向線下投資與併購,如銀泰商業、蘇寧、三江購物、百聯集團、盒馬、高鑫零售,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在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面向未來的“五新”戰略,包括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馬雲負責天馬行空的戰略暢想,張勇負責沙盤演練,並將這一個個概念,落地,生根。

2017年7月11日,阿里網商大會,有了“五新執行委員會”一部門的設立,旨在將淘寶、天貓、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等阿里生態協同,力出一孔,張勇是“五新執行委員會”主席,帶領阿里生態更好的融入“五新”。

張勇說,走向新零售的標誌是完成人、貨、場的商業元素重構,阿里的“新零售”戰略落地,以及阿里生態的“五新戰略”協同,也意味著阿里以及阿里生態管理和組織架構的“重構”。張勇曾主導了阿里體系的“大中臺、小前臺”的架構優化,從之前的“樹狀”管理模式改為“網狀”,以及此後一次次的新的人事與架構調整與優化。

從阿里CEO到“五新戰略執行委員會”主席,再到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接班人,也是阿里“新零售”、“五新戰略”的繼續與深入,馬雲讓張勇“重構”的探索,名正言順。

如果說,天貓是張勇在阿里的“內部創業”,那麼“新零售”、“五新戰略”則是阿里合夥人共識下的“再造阿里”,張勇是阿里再創業的導演。

接任阿里集團CEO三年以來,阿里市值增長超過2倍,從1500億美元一度高達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阿里也從一家大家熟悉的電商公司,蛻變成涵蓋電商、零售、文娛、雲計算、人工智能的龐大生態和經濟體,也從中國市場走向海外。

當然,這一切都是過往。未來,張勇以及他帶領的團隊,需要不斷證明阿里巴巴為什麼是阿里巴巴。


科技蟹


簡單的回答吧,馬雲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所以我們應該支持馬雲的所作所為。。。







亞洲夢想文化


急流勇退!對於馬雲來說,這個決定非常具備智慧!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一個懂得止,懂得退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如商湯時的伊尹、傅說,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的陳平,都是此類人物!

另外也是為了阿里巴巴未來能走更長的路。

一方面是馬雲想借機培養新的企業管理人,自己作為幕後可以伴隨一路前行,開始的時候可以扶一把拉一把,等過度到一定的時間後,這些人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可能馬雲就真正的放手了!

另外一方面人總是有老的那一天,生老病死這個沒有人能躲過,對於任何一家企業都會面臨這個問題,新老更替是免不了的事情,早培養後繼的人才總要比晚培養更好。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所以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來說,馬雲的這次急流勇退無疑是很正確的!這也為小米的雷軍、騰訊的馬化騰們踢了個醒,是該讓出位置,培養年輕人接班的時候了!這種事是趕早不趕晚!

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養成好習慣,看完就點贊,祝腰纏萬貫!金鼎股戰場歡迎您的點贊!


金鼎股戰場


馬雲宣佈阿里巴巴繼承人的消息後,隨即產生了巨大的關注度。實際上,對於馬雲的辭職消息不僅僅是國內投資者關注的話題,而且更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大眾而言,一方面關注馬雲辭職消息的真實性問題,下週一或將會有一個明確的回應;另一方面則在於馬雲辭職後的去向問題,又是出於什麼因素、什麼問題提出辭職的想法,這同樣也是大眾關心的問題。不過,對於馬雲而言,如果選擇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宣佈辭職,或與其後續去向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性,從教師起步,而後重新迴歸到教師的工作,馬雲下一步可能把更多精力專注到教育領域,當然這也是一種遐想,關鍵還是需要看馬雲下一階段的去向定調。不過,從近期阿里股價表現來看,也顯示出一定的憂慮,也是對馬雲辭職後具體去向,對未來阿里的命運前程的憂慮預期,但作為一家全球性大型企業,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或許馬雲會把機會更多給到了年輕人,讓他們充分發揮,不斷為阿里注入新鮮的活力,實現阿里的可持續發展,意在打造百年品牌。或許,這也是馬雲的考慮因素之一。

同時,馬雲表示他很有興趣去當一名教師,退休之後的工作主要是公益事業,那就以為馬雲也是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去活躍在社會上,繼續發揮他的聰明才智。

馬雲早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了,堅持到現在,也是時候退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祝福馬雲咯!能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情,是一種幸福。









我很愛喝小酒


聽說戚繼光長大了,懂事了。

我以前日本料理吃多了,你們都慢慢明白了。今天換換口味,吃了一頓法國大餐,味道好極了!耶耶耶



恨華夏鐵不成鋼


很簡單,在大廈崩盤之前退出,落個好名聲!移動支付滑鐵盧,電商沒落,物流和跨境電商也只淪為政績工程,阿里雲和達摩院也只成為了護盤工具和公關秀!


網絡達人01


站在我們草根角度來看其原因:

1.年齡。年齡也不小了,55歲了,55歲雖然只是中年,在中國這麼定義。身體也大不如以前生龍活虎了,好好鍛鍊身體,打打太極拳,養生的年齡,長江後浪推前浪,很多事情還是後起之秀來做吧。

2,錢。自己實現財務自由了,錢也掙的那麼多了,全球的錢都掙的很多了,有錢夠用就行了,要那麼多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夠了,掙錢已經目的了

3,自我價值實現。馬雲早期是一個老師後來創業,創業如今成功,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已經變現,馬斯諾的最高需求理論都已經完成了

4,讓別人發揮一下才能吧,不能壓抑下一代成長,起碼要提拔他們成長

5, 衣錦還鄉吧

6,見好就收吧

7. 最近看你劉強東很火,我就來降下溫吧,也就是拍攝電影裡說的搶鏡

……

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開心一刻關注木子月生創業😄謝謝



木子月生創業


馬雲近期打算退休(退居二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根據劉瑋需求22層次理論,馬雲原來的優勢需求是第13層可利他童我遊戲需求。經過多年的發展,他的第13層需求已經充分得到了滿足,現在他的優勢需求已升級為第14層超我奉獻需求。因此,他的人生追求目標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公益和慈善事業原來只是他的附屬需求,現在已經變成了他的優勢需求和最重要的目標!所以他說他現在要追隨比爾蓋茨的人生道路,比蓋茨要更早退休,然後將每天的工作時間更多地投入到馬雲公益基金會的公益和慈善事業中去。在此,為馬雲先生點贊!同時希望國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能夠追隨比爾蓋茨和馬雲的腳步,早日提升到第14層次的超我奉獻需求上來,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劉瑋需求層次論提出者


應該還是培養一下年青一代,畢竟以後是要退休的,如果以後一下退休交接,對阿里的影響很大,慢慢的放手,大家還能接受。


咕咕咕咕咕咕咕古


應該說馬雲是自信地辭職了。一是自信卸任後,阿里不會走偏;二是自信一手搭建的團隊不會背叛;三是自信即使一切不如意,他想回來也很輕鬆。

辭職是一種格局。他在高處,一般人會以為他風光,其實,對於人生來說,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不同的風光,也有不同的羈絆,馬雲卸任也是卸掉羈絆。

年齡會讓人改變。馬雲本身就是個很發散的人,他興趣廣泛,常言50而知天命,50歲以後往往會看待名利,更加關注生活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