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分配權力: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

重新分配權力: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

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它將使一些勇於嘗試的組織率先獲益,並以星火燎原之勢,越來越有影響力。讓我們迎接變化,重新分配權力,通過賦能員工,激發組織活力!

什麼是權力?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權力是引起他人或團體採取與原來不同的行為的力量。在管理實踐中,應該特別強調權力的目的,根據目的來分配權力。對於組織來說,權力的目的是為了完成組織目標,解決出現的問題。因此,當權力的分配偏離這個目的時,需要反思權力的分配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在傳統科層制組織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涇渭分明,權力主要由各級管理者把控,而且層級越高,權力越大。組織的決策和行動按照組織層級,自上而下地驅動,即所謂中央集權的組織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在經營環境比較穩定的年代非常有效,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果還是按照這個模式管理組織,決策和行動就會常常發生錯誤,或者貽誤戰機。

在當今時代,組織需要快速響應環境的變化和不斷創新,對業務、市場、技術越熟悉的員工,其決策和行動對組織發展越重要。華為公司的任正非先生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換言之,組織需要學習放鬆甚至放棄中央集權的組織管理模式,傳統的管理者迫切需要和對業務、市場、技術最熟悉的員工分享權力,把自下而上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

近些年來,有一種管理思潮認為,為了應對多變的環境,以及滿足不斷創新的要求,組織管理應該採用自組織的形式。例如,費雷德里克·萊盧在《重塑組織》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在世界範圍內採用自組織管理模式運作的、來自不同行業的12家組織。自組織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沒有管理者存在的情況下,組織仍然可以有良好的管理。而且,由於權力被分散到各個崗位上,以及被嵌入到組織流程、協調機制中,員工因為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從而迸發出工作熱情。

儘管人們有基本的共識,認為傳統的科層制需要變革,但是如果一下子從傳統的科層制切換到自組織管理模式,似乎過於激進了,當結構、制度、文化諸多方面的變化太大時,很多組織會吃不消。那麼,有沒有一種組織管理模式,介於傳統的科層制和現在看來尚顯激進的自組織之間呢?有。我在保留管理者角色的基礎上,引入了自組織管理模式的一些思想,並借鑑現有優秀組織的一些好的經驗,總結提煉成一種新的模式。我把這種模式稱之為高賦能(High Empowerment)組織管理模式。

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

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是指通過幫助員工建立使命感,授予工作的自主權,增強員工的能力,充分調動員工工作內在積極性的組織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關鍵詞是賦能,核心思想是指減少自上而下的控制,讓員工擁有更多的權力,從而有更多決策和行動的自主空間。具體地,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賦予正式的權力;第二,提升能力,與正式的權力匹配;第三,信息開放透明。這三個方面對應著權力的三個來源:法定權力、專家權力和信息權力。我之所以強調這三個方面,是因為法定權力、專家權力和信息權力是最基礎的權力來源,而其他的權力來源,例如獎賞和懲戒權力,是從法定權力衍生出來的。

管理模式需要依託在某種組織結構上。我是一個喜歡藉助圖形來思維的人,所以我用圖1來說明傳統的組織結構像什麼,裡面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用圖2來說明高賦能組織的結構像什麼,並加以必要的解釋。

圖1是一個簡單的組織結構,有三個傳統的層級,即基層、中層和高層。這種結構反映出來的權力關係也很明確,H指揮和控制M1、M2和M3,M1指揮和控制G11、G12和G13。這種權力結構關係決定了M1會感到被H壓制,而G11、G12和G13會感到被M1壓制。而且,基層(G11、G12和G13)和高層H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M1,M1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如果中介角色扮演得好,組織的上行下達通暢,那麼執行力就強。但是,如果中介角色的行為偏離了組織目標,會給組織的運作帶來大麻煩。海爾公司的張瑞敏先生用“隔熱層”來形象地比喻中間層會引發效率遲延和信息失真。

圖2和圖1相比,最大的變化是重新對權力進行了分配,不同崗位的權力被拉到了同一個平面上。例如在部門1,M1雖然仍然是部門負責人,但是圖2強調M1的職責是保證部門1的目標有助於實現組織的大目標,負責部門資源的分配,協調G11、G12和G13的工作,但不是指揮和控制G11、G12和G13。例如,當部門1接到一個目標任務時,如果G11最熟悉這個目標,那麼是G11有具體行動的決策權,M1協調各種資源給予支持,幫助部門1實現這個目標。類似地,H的職責是協調部門1、部門2和部門3的工作,而不是指揮和控制M1、M2和M3。當公司接到一個業務時,如果部門1最熟悉這個目標,那麼部門1有更多的發言權,H協調各種資源給予支持,幫助公司完成這個業務。

圖2中仍然存在層級,只不過不同的層級以一圈套一圈的方式出現。高賦能組織並不否定層級的必要性,因為通過層級組織人群,已經是千百年來被檢驗過的有效組織方式。但是,圖2中的權力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於權力來源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如果說科層制中的管理者擁有指揮權、控制權、協調權、激勵權的話,那麼,高賦能組織減弱了管理者的指揮權,把控制權分散到各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和組織體系中,而突出了協調權,以及以內激為核心的激勵權。下一節將通過介紹建立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的行動指南,來說明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行動指南

為了建立高賦能的組織管理模式,我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行動指南。圖3反映了五個方面的關係,整個模式像是一座房子,有一個地基(指南1),三個支柱(指南2、3和4),以及一個房頂(指南5,代表希望人們達到什麼樣的狀態)。

指南1:建立使命驅動、開放透明的語言體系和文化

指南2:分散或減弱傳統管理者的權力,把權力賦予更多的人

指南3:及時更新組織結構和崗位,動態迭代,明確職責

指南4:引導人們不斷提升能力,建立T型、斜槓型等新的能力發展路徑

指南5:引導人們成為工作的主人,崗位的監護人

新的權力結構和價值觀

權力是人類群體運行的核心概念。任何人想了解一個群體如何現實地運行,都不得不清楚這個群體的權力結構如何。為了激發起群體新的動力,適應新的價值觀,權力結構需要不斷更新。高賦能是一次權力的重新分配,它不是授權,而是分權。授權是暫時的──管理者可以隨時授權給他們的下屬,也可以隨時收回來。分權是把權力正式地移交出去,交給最“內行”的人,讓他們來管理。儘管事業部組織、矩陣組織都帶有分權的特徵,但是科層制的基本構架並沒有改變。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則突破了科層制的基本構架,通過重新分配權力來激發組織活力,為組織其他方面的變革和創新奠定了基礎。

這種新的權力結構和什麼樣的價值觀對應?我認為是尊重人的獨立自主,以及幫助人實現能力上的發展。它們是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普遍追求的兩條價值觀。第一,隨著人們的成長,希望能得到尊重,能夠自主地決策,選擇自己的命運。他們不希望被脅迫、被恐嚇。第二,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需要被很好地開發,而不是人為地設置限制。任何的行政官職在激勵人的同時,也是一種人為地限制,因為任何人都會到達一個再也上不去的行政職位。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強調提升人的能力,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到縱向和橫向的能力提升上來。因為能力發展是沒有限制的,所以人們能夠在這個路上永遠走下去。採用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的組織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具有持續的生命力。

我相信這種新的價值觀,對新生代的員工更加具有吸引力。曾經有不少管理者向我詢問如何管理新生代員工的經驗,我也介紹過一些不成體系的實踐方法。現在,我認為從根本上管理新生代員工的方法,是本文介紹的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

我相信,高賦能組織管理模式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趨勢,它將使一些勇於嘗試的組織率先獲益,並以星火燎原之勢,越來越有影響力。讓我們迎接變化,重新分配權力,通過賦能員工,激發組織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