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展芳華

從安徽黃山到西藏山南,有3000公里的距離。2017年9月,作為安徽省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黃山市援藏教師陳燕踏入雪域高原,在山南二中擔任高一5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期間,她牢記使命,克服困難,並在市級中學教師技能評比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今年7月支教期滿後,陳燕積極響應號召,成為安徽省教育援藏第三批輪換教師,繼續耕耘在山南教育事業第一線。9月6日-7日,記者聯繫採訪陳燕,走進她的支教生活。

走上援藏之路

今年36歲的陳燕是休寧中學歷史教師,2017年暑假期間,她接到學校群發的短信,當時安徽省教育“組團式”援藏我市有一個歷史學科的選派任務,要求符合選派條件的老師積極報名參加遴選。接到短信後,陳燕有了一絲心動,希望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對於去遙遠的西藏工作,陳燕並未對自然環境感到恐懼,相反,還有著一絲對神秘雪域高原的期待。“當時唯一顧慮的是,一去千里沒辦法照顧家裡。”陳燕說,丈夫知道後對她說,“如果你想去西藏支教,家裡會支持你的。”丈夫負責接送女兒,公婆負責一日三餐……就這樣,安頓好家裡後,陳燕放心地報名了。

“剛來時,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不適應高原環境。”陳燕說,從合肥出發,經重慶轉機,最後降落拉薩貢嘎機場。由於飛機晚點,她從清晨5點起床趕飛機,直到晚上11點半才到達學校安排的宿舍,僅僅休整兩天就開始正常上班。旅途的勞累加上新環境的壓力,使她的高原反應來得更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那種整天腦子裡有一根筋扯著、頭昏沉沉又無法安睡的感覺很是難受。”

下半年,西藏進入旱季,大半年不下一次雨,空氣十分乾燥,“早晨起來洗臉,流鼻血成了常態,身上也會像魚鱗一樣掉皮,買了製氧機和加溼器也只能緩解部分不適。”陳燕說,慢慢的,適應高反之後身體沒那麼不舒服了,但爬樓走路也不敢快,因為行動一旦快了,立刻就會感覺心跳也快起來,甚至感覺心臟就要從胸膛裡跳出來似的。

因材人性施教

據介紹,山南二中有近2000名藏族學生,因為大部分學生家離學校太遠,學校採取寄宿式管理。

陳燕說,這些孩子的學習基礎並不很紮實。以她的歷史學科為例,需要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教學,儘自己所能,克服教材的不足,以達成課程目標,“雖然大部分學生用普通話交流沒問題,但在理解一些學科概念和教學內容時還是有些困難的,所以上課時我會放慢語速,儘量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題。”

由於大部分住校生只有放長假時才回家,一般一個學期只回家兩次,其他時間都住在學校,所以陳燕要求自己不僅成為學生的老師,也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課堂上她會對學生嚴格要求,課下作為大朋友和他們交流,給予幫助,“比如我所帶的1717班,為讓孩子少喝飲料多喝溫水,我特意給班級購置了電熱開水桶。”

遺憾卻更自豪

“今年是我援藏的第二年,如果說第一年是對身體的考驗,第二年就是對意志力的考驗。”陳燕說,沒有家人的陪伴,只有讓自己忙碌起來才不會想家。和家人別離的時間裡,每一次聽著女兒在視頻中哭著喊“想媽媽,要媽媽回家”,心中不免酸楚,“因為援藏,無法對家庭盡到責任,把所有的壓力都放在了另一半的身上,也只能默默地對他說一聲‘辛苦了’。”

陳燕告訴記者,雖然在西藏工作期間無法照顧家庭是一種遺憾,但能參加並做好援藏工作,讓她有一種自豪感,“我們來到海拔3600米的山南支教,但當地老師會到海拔更高、條件更艱苦的縣鄉支教。一程的山與水,一程的風與雪,一程的累與喜,執手同行,只為西藏的明天。這樣的經歷,一生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