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帶娃?

30歲正當年,上有老下有小,中流砥柱的年齡。

30歲有小孩的差不多2-3歲左右。說不累人比起不到一歲的時候確實還很多。但是也還是需要有人專門看管的。

當生活的壓力和孩子的成長需要你的時候,如何去平衡呢,是選擇繼續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既兼顧孩子又有自己的事業?

小黃是我的好朋友。最近跟我吐槽,好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

30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帶娃?

1

小黃不是本地人,她找的老公也不是本地人。雖然兩人都是在外漂泊,但是經過兩人的努力日子過得也還不錯。買一個小兩居,每月除了還還貸款,還是能保證品質生活。

孩子出生以後,為了照顧孩子將小黃的婆婆接了過來。婆媳兩人總是會鬧些矛盾,這是小黃知道的,也有心理準備的。一開始小事從來不跟婆婆計較,給孩子穿什麼衣服呀、給孩子吃什麼呀,婆婆說什麼就是什麼,也無所謂,如果覺得特別不好的也會發表出來。所以雖然小有摩擦,但也會過去。

平常小黃還是堅持上班的,早出晚歸,朝九晚五。在家裡陪孩子的時候就是晚上和週末,相對來說會少一些。孩子平常就是奶奶的陪伴。

漸漸的小黃髮現,孩子在和同齡的小朋友比較,語言表達要晚一些,也比較怕生,靦腆害羞,個子也比較矮小。小黃的心情可想而知,生氣,焦急,又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小黃有意留心觀察孩子的日常。小黃髮現,一天下來,奶奶很少真正帶孩子,基本的模式都是孩子自己玩,奶奶看電視。每天會有半小時到1小時的外出溜達時間。但基本上也是奶奶會和其他人聊天。過一會看一下身邊的孩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

就算是看電視,奶奶也很少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距離電視很近了,奶奶也沒有注意到。還經常讓孩子躺著看電視。

吃飯也經常是,奶奶吃什麼孩子吃什麼。沒有特殊照顧的,愛不愛吃的,反正都是這些。

孩子想要自己洗手、想幫忙掃地等要求,都被拒絕了“你太小了,打了就會了”。


30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帶娃?

2

小黃的工作是運營,平常朝九晚五,比較規律,但也沒有一點喘氣的時間。小黃辛辛苦苦工作這麼多年,就連懷孕都沒有額外請假,為的也是得到這不菲的薪水。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買房還貸,又要養孩子。小黃的生活還是有些壓力的。小黃的工作薪水還是對緩解壓力起到作用的。

3

老人帶孩子遺留的問題:孩子語言的表達,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塑造等都是比較嚴峻的問題。明年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雖然說可以進行集體生活和改造,還是大部分的習慣還是在家裡養成的。奶奶接送孩子,還是會面對一樣的問題。而且幼兒園裡會有很多互動活動需要家長參加,作業都是需要家長陪伴完成的。以後需要媽媽的時間會更多。

可是如果自己親力親為帶孩子,生活上的壓力完全給老公,似乎也不那麼現實,老公的壓力也會很大。以後在教育孩子上也還是有很多開銷的。做全職媽媽似乎不那麼現實。創業似乎是一個出路,可是選擇什麼項目,前期的投入等等又是問題。所以很糾結到底要怎麼選擇?

30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帶娃?

4

0-6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17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誇美紐斯指出: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佔據心靈之前,早早就教。所以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而家庭是幼兒長期生活的地方,而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就最為重要。

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來做…”但是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爺爺奶奶為了哄孩子吃飯要走好多路,或者邊餵飯邊看電視。幫他們大小便,脫衣服,換鞋子。殊不知處處包辦,孩子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息,養成依賴心理,發展遲緩。

平常和孩子交流的比較少,爸媽交流少,爺爺奶奶交流也少。孩子的語言發展緩慢,詞彙量也不多。所以和同齡人比起來就比較少。

所以0-6歲對一個孩子的習慣養成和發展發育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有些習慣孩子一旦養成了,後期也會很難改掉。

和目前小黃面對的生活壓力來比,孩子的教育肯定更受一籌。大家都是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一浪勝似一浪,總是不是希望我們現在的狀態仍然是孩子的狀態。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勢必要付出比較多的辛苦和汗水。

所以為了孩子,即便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事業仍然需要面對第二次選擇,放棄原有朝九晚五的工作!

為寶寶為一個自強不息的媽媽!

30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還是選擇創業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