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大潮去哪了?認清現在展望未來……

今天和郵友探討郵市大潮和經濟環境的關係,目的是認清現在,展望未來。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郵市大潮,概括地說有三個特徵:一是郵票的價格平均上漲數倍;二是為了搶到郵票資源,出現了批發價格高於零售價格;三是主力經過運作,高價拋出了貨源之後,發現價格還在攀升。這種情形曾經出現了多次,我們今天就來探討郵市大潮的出現和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集郵者之間是不準交易郵票的,那時候有個罪名叫做“投機倒把”——輕者沒收,重者判刑。1988年開始,在中國郵壇發生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那就是集郵市場合法化,郵票交易解禁,這對於郵品投資無疑是一大利好。但是這並沒有讓郵市出現大潮,反倒是在經歷1989年中國經濟最困難之後,出現了1991年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郵市大潮,俗稱“91郵市狂潮”。之所以稱之為狂,就是因為半個月工資才可以買一枚的T46“猴票”從50元快速漲到260元,其他的郵票不論新老品種也翻著跟頭的上漲!

1992年,中國全面確立市場經濟地位,郵市沒有繼續上漲,反倒是1996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郵市迎來的第二次郵市大潮,俗稱“97郵市瘋潮”。這個時候T46“猴票”從200元漲到1800元,難怪被稱作瘋漲。更讓人發瘋的是打折的新郵漲到面值的一倍以上,熱點品種甚至上漲到了面值的十倍!郵資封片從幾毛錢一枚漲到了十幾元一枚。為了搶到貨源,一些外行投資者之間也不懂什麼品相,只要數量多就要,而且加價要!

進入21世紀,為了讓郵市回暖,迎接北京奧運年,郵總可是煞費苦心。發行適合炒作的小版票,其發行量減少到40萬枚;新郵套票的發行量也減少到了六七百萬套,是1987年之後的最低發行量。但這些利好並沒有讓郵市出現大潮,反倒是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刺激郵市進入了高潮。這次郵市上漲主要集中在老票領域,幾乎所有的老郵品上漲了數倍,T46“猴票”在2010年扶搖直上,漲到了1.1萬元。

為什麼郵市大潮往往出現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呢?經濟學家的結論是:經濟不景氣,導致社會遊資無處可去,為了迴避風險,選擇了郵市。郵市沒有壁壘,沒有諸多限制,又是一個有一定群眾基礎的領域,所以郵市成了經濟不振時期的黃金投資地。筆者的觀點是:在經濟條件好轉的時候,本來郵市也是很好的,但是這個時候往往是新郵增量,貨源大量投放贏取利潤的時候,郵市當然振作不起來的;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郵市也陷入低谷,這時候總會出臺一些減量,控制放貨的措施,所以出現了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郵市反倒開始回暖。現在美國不顧其國內的反對之聲,一意孤行堅持打貿易戰,這勢必會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現在郵市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低迷不振,郵總也在逐年減量刺激市場,那麼郵市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異軍突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