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朝鮮王國爲什麼親近明朝?

追求有生命的無秩序


唐朝以降,秉持著儒家中華正統觀的朝鮮一直都是以“藩國”自居,自稱“小中華”,尊中原漢家王朝為宗主國,但在歷代王朝中,朝鮮最為心悅誠服的卻是明朝,朝鮮國內甚至有學者將明朝看成“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任何瑕疵的完美王朝”,以至明朝山河破碎之際都不改初衷。

中國的明朝及清據中國時代對應的朝鮮王朝為李朝(1392—1910年),事實上,李朝的創建就是朝鮮忠誠於大明的一個最好例證。朝鮮高麗王朝在與朱元璋發生領土爭端之後謀劃進攻遼東,不願伐明的高麗大將李成桂先是苦諫國王遭拒,之後便發動政變推翻了高麗王朝,這才建立了李朝。李成桂稱王之後,迅速確立了“事大主義”的國策,並且上書朱元璋要求天子賜予“國號”,此舉在朝鮮歷史上也就僅此一次,朝鮮自此也在朱元璋的賜名後堂堂正正的成為了“朝鮮”。

以上所說的朝鮮“大報壇”共祭祀了三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明神宗萬曆、崇禎,在朝鮮李朝的歷史觀中,正是這三位皇帝的“皇恩”奠定了朝鮮對大明萬世不易的忠誠。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雖然萬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聲名狼藉,但卻是朝鮮歷史上最為尊崇的中國皇帝。朱元璋的“賜名”被朝鮮王朝認為是“大造之恩”,而萬曆的“抗日援朝”則被朝鮮認為是“再造之恩”,事實上,這也正是“大報壇”的修建初衷。在朝鮮君臣的心目中,萬曆皇帝的出兵援朝更是帶上了“捨己救人”的悲劇色彩,“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於東征”,朝鮮的肅宗國王甚至“內疚”地認為,如果不是出兵朝鮮而損耗的國力,明朝就算亡國,至少也可以像南宋那樣偏安江南百年,而不是如南明那樣旋踵亡國。


張明揚不說話


有關係,不過是毛關係!

朝鮮在歷史上有一項無與倫比的稱呼,甚至說在古代朝鮮人心中是一個無比榮耀的稱呼:第一藩屬國!

從西漢開始,半島額各政權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唐朝時期,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日本,維護了東亞秩序。

元朝時,高麗成為元朝徵東行省,後成為藩屬國。

由於長期處於中原王朝的高壓之下,朝鮮沒有別的選擇,要麼被中原王朝徹底征服,比如漢朝設置漢四郡,要麼安心做一個聽話小弟,年年進貢美女。權衡之下,朝鮮還是希望能安心做一個藩屬國的。李氏朝鮮作為半島一段時期內的政權,也不能免俗。

這就是朝鮮親近明朝的原因,不存在血統什麼的因素。而在明朝行將就木,清朝趁勢崛起時,朝鮮也不忘改換門庭,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而歷史上的朝鮮小國寡民,是典型的小人之國,最典型特徵就是反覆無常,唯利是圖。

比如明朝建立後,李成桂發動政變建立李氏朝鮮,而在建國後,李成桂一改高麗時期對明朝的不敬,聲稱要乖乖做明朝的小弟。

而這聲大哥也不是白叫,除了勞煩朱元璋給賜個國名,還要朱元璋將鴨綠江東岸的土地賜予李氏朝鮮。而朱元璋對這種捧殺也是沒有什麼抵抗力,加上當時確實沒有現代領土概念,因此朱元璋大手一揮,將鴨綠江東岸的土地賜予李氏朝鮮,高麗傾國之力都不一定能打下來的數千裡土地,就這樣被李成桂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為朱元璋和明朝唱上一首讚歌。

這就是朝鮮和明朝親近的真相,一個有奶便是孃的真相。

而且,朝鮮對於明朝的索取還不止如此,由於距離最近,所以朝貢也最頻繁,每次朝貢都能得到大量的賞賜,是朝貢的數倍!當然,朝鮮每年也要進貢大量美女。

可以說,跟著明朝混,朝鮮是穩賺不賠的,明朝只要一個大哥的稱號,而朝鮮卻得到了想不到的好處,換誰,這筆買賣都不虧!

而在朝鮮面臨日本的侵略時,明朝更是義無反顧幫助朝鮮擊退倭寇,保全朝鮮江山。有這樣的周全保護,讓你朝鮮叫聲大哥怎麼了?

我們很多人認為朝鮮和明朝關係緊密。大概是因為在明朝滅亡後,朝鮮使團仍然穿著明朝的服飾。而且朝鮮國內一直沿用崇禎的年號,直到朝鮮被滅亡。

而事實上,朝鮮的服飾雖然受明朝影響很大,但絕不是明朝的服飾,這也是清朝為什麼不讓朝鮮換裝的原因;而關於崇禎的年號,只是單純地看不上清朝的年號罷了,不要多想。

在明朝滅亡後,朝鮮一度擔任起了復興明朝的重任。但朝鮮不是扶持明朝君主恢復社稷,而是想要自己稱王稱帝,說白了,就是說朝鮮一度想要幹掉清朝,自己來做中國的主人。而平時,朝鮮也喜歡用小中華比喻自己。

這和明朝有毛關係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這個有點扯,且不說朱棣的血統問題,朝鮮之所以親近明朝,一是朝鮮李氏王朝的一貫國策就是親近明朝,二是李成桂政變之後需要明王朝的支持,以便穩固朝政,因此多次遣使訪明,而朱元璋除了賜給“朝鮮”這個國號外,並不承認他的正統地位。

之後朝鮮又爆發了兩次“王子之亂”,通過政變上位的李芳遠也急需要明朝的承認,又遣使到明朝,朱允炆這才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而朱棣在靖難之役登基後,朝鮮方面只是秉持一直以來的國策,繼續與明朝修好而已,與朱棣的血統沒有半毛錢關係。

李成桂發動政變,多次遣使訪明

在明朝初期,高麗和明朝的關係並不融洽,尤其是由於東北女真問題,雙方的關係曾一度比較緊張。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並要求高麗歸還開元路。高麗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崔瑩藉此密議進攻遼東,李成桂雖然反對,但並沒有起到效果。同年四月,王禑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出兵攻遼,然而李成桂在率兵渡過鴨綠江後,發現行軍困難、糧餉不濟,於是要求班師回朝,但被拒絕。之後李成桂說服曹敏修,果斷回軍,發動兵諫,王禑被逼退位,崔瑩被流放,李成桂則擁戴王禑之子王昌即位。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禑派人暗殺李成桂,事敗,李成桂以明朝稱王昌非恭愍王之後而不許入朝為藉口,廢王昌為庶人,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是為恭讓王。之後將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華,隨後又將二人殺死。

(李成桂)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高麗王朝重臣鄭夢周被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殺死,之後右侍中裴克廉等脅迫恭愍王妃廢黜恭讓王。七月十七日,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

李成桂繼位後,基本確立了和明朝友好的國策,將自己定位為明朝的臣,而將朝鮮定位為明朝的屬國。

李成桂繼位後,先後多次遣使訪明,歷數前朝諸王多般不是,意圖讓明朝承認其正統地位,但由於朱元璋之前曾封王氏為高麗國王,因此並不承認李成桂的正統地位,只是應其所請,賜國號“朝鮮”。

兩次王子之亂,朝鮮一度陷入混亂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雖然李成桂能登基其五子李芳遠功勞最大,但李成桂在重臣鄭道傳等人的勸說下,還是立了八子李芳碩為世子,這令李芳遠極為不滿。

(李芳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李芳遠發動軍事政變,亂刀砍死異母弟弟,十七歲的世子李芳碩,同時殺死另一異母弟弟,十八歲的李芳蕃。成功之後,又率兵衝入重臣鄭道傳家中將其殺死。

為了避免王子間的互相殘殺,李成桂隨即隱退,將王位傳給二子李芳果,是為朝鮮定宗,而朝政則為李芳遠所掌握,定宗對李芳遠言聽計從。

建文二年(1400年),為爭奪王位,李芳幹又發動政變,矛頭直指實際掌權者李芳遠,但由於計劃洩露,在準備不足之下倉促起兵,之後兵敗被擒,流放兔山巷 。之後不久,李芳遠被立為世子。同年十一月,李芳遠受禪為王,是為朝鮮太宗。

李芳遠時期,終獲明朝承認

李芳遠繼位之後,也急需要明朝的承認 ,於是遣使訪明,希望得到宗主國的冊封。

(李芳遠)

建文三年(1401年)六月,明惠帝主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謹、文淵閣待詔端木禮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在得知朱棣已經成為明朝新的皇帝后,李芳遠立即派遣時辰前來明朝朝貢。同年四月,再次派遣臣子李貴齡入貢。


自此之後,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得到了持續貫徹,且在明朝藩屬國當中,由於朝鮮一直表現的比較親近,因此兩國關係一直維持較好,朝鮮經常性的進行朝貢,而明朝則多次幫助朝鮮抗倭。


綜上所述,朝鮮與明朝關係較近是朝鮮李氏王朝的一貫國策,跟血統什麼的根本沒有一點關係。

香茗史館


對於明成祖朱棣的身世,歷史上一直充滿正義,其生母說法中的確有一種是說乃高麗貢女所生。但是朱棣深感為恥辱,簡稱自己的生母是太祖正妻馬皇后。所以,無論朱棣身上有沒有朝鮮血統,都不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親近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的開國,與明朝息息相關,李成桂“威化島回軍”建立朝鮮王朝之後,這個朝鮮半島上的封建王朝成為了當時明帝國的“第一藩屬國”。朝鮮的制度幾乎完全照搬照抄明朝,尊崇儒家思想,對明朝採取“事大主義”,幾乎是言聽計從。

明朝初期,大量來自於朝鮮的貢女進入明帝國的宮廷,明朝皇宮中,朝鮮的姬妾與宮人數不勝數。比如明成祖朱棣的權妃就深受寵愛。而朝鮮很多貴族女兒也都與明朝有關係,比如著名的朝鮮王朝仁粹大妃,其兩位姑母一個是明朝女官,一個是成祖的姬妾。

當時的明帝國,國力雄厚,主宰了整個東方世界,對於朝鮮來說,再也沒有比明朝更合適的靠山。更何況朝鮮半島歷朝歷代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庸之地。朝鮮對明朝稱臣納貢,其君主只能稱王不可稱皇帝,其正妻只能稱王妃,死後才能稱王后。

正是在明帝國的庇護之下,朝鮮王朝茁壯成長,竟然百年“不知兵事”。以至於後來倭奴入侵的時候,朝鮮潰不成軍,都是被明朝給慣壞了。明朝如此的恩寵,朝鮮自然親近。


澹奕


明朝對朝鮮恩大於山,朝鮮才會親近明朝,與朱棣血緣無關。

朱棣的生母是何人

朱棣的生母是誰,歷史書本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朱棣為了做皇帝,聲稱他的生母是馬皇后,事實上也必須是馬皇后,不然朱棣就不是朱元璋的嫡子,就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實質上朱棣的生母另有其人,只不過地位比較低下,還很有可能被朱元璋殺掉了,所以才不為人所知。至於說朱棣的母親是不是朝鮮人,這個沒有明確的證據,我不好亂說。


再說說朝鮮為何親近明朝。

朱元璋剛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朝鮮那時候還不叫朝鮮,而叫高麗。明朝派遣使者去高麗讓其歸附,高麗國王哪敢違背,便果斷投誠。後來高麗大臣李成桂發動叛亂,推翻了高麗,李成桂自己做了國王。

李成桂得位不正,需要找個大靠山作為外援,明朝這個鄰居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於是李成桂便派人去明朝通報情況,請求歸附。為了表達誠意,還特意請求當時的明朝皇帝朱棣賜個新國號。

而恰巧明朝當時的國內情況也比較複雜,本來藩屬國發生叛亂,宗主國該管,但是朱棣當時真的不想大動干戈。再想到誰當國王不是當,只要聽話就行,於是朱棣就答應了李成桂的請求,並賜國名為朝鮮。李成桂由此對明朝感恩戴德,事事無不聽從明朝的安排。

但是最讓朝鮮對明朝死心塌地得還不是上面說的這事,而是明軍幫助朝鮮擊退日本這件事。入朝抗日戰爭發生之後,朝鮮才真正把明朝當親爹,也才會在明朝滅亡後還繼續沿用明朝的年號。


那是在明神宗時期,日本幕府將軍豐臣秀吉見日本國土狹小,土地貧瘠,便產生了侵略鄰近朝鮮的野心。豐臣秀吉出兵近三十萬從釜山登陸,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朝鮮全境幾乎全部被日本佔領,朝鮮國王李昖都跑到明朝境內來避難!

這個時候,明朝派遣李如松率領大軍進入朝鮮對抗日軍。李如松果然不愧是應用人物,從朝鮮平壤大勝日軍開始,連戰連捷,最終逼迫日軍求和,使朝鮮得以光復。


入朝抗日戰爭中有許多值得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說當時李如松剛剛結束萬曆第一大徵的寧夏之戰,緊接著就不辭辛勞奔赴朝鮮開始萬曆第二大徵。在平壤打響的第一仗就以一比比十五的傷亡比例大破日軍。在隨後的碧蹄館血戰當中,李如松三千鐵騎被日軍近四萬人包圍,李如松殺敵八千突圍而出。

在戰爭末期,明軍以700敢死隊深入敵軍,燒掉了日軍十多萬擔糧草,斷了日軍的補給線,最終迫使日軍議和。說得好聽是議和,其實就是投降,要不是那時候明朝朝廷有人說閒話,以李如松的脾氣,肯定滅了日軍再打到日本本土去。

當時明朝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畢竟是越境作戰,明軍的傷亡也很大。這些朝鮮人都看在眼裡,朝鮮國內從上到下無不感恩戴德。明朝對朝鮮的恩比天高,朝鮮才會如此親近明朝。在清朝滅亡後,朝鮮不顧清朝的威脅,繼續以崇禎皇帝的年號為紀年就是最好的說明。


圍爐煮酒話春秋


朝鮮從走出山林立國開始,就是在不停的換主人,他們還有個特性--拿主人的威風當自己,於是越換越傲嬌……親近明朝是因為明朝在當時始終都是最強大的,乃至到了清朝,明朝所代表的華夏文明仍然比滿清統治壓抑後的水平更高尚。至於說朱棣有一半朝鮮血統,真假就很扯淡了--反正朱棣是絕不承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