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由於死到來,死便消失了。終有一死的人去赴那生中之死,在死中,終有一死的人成為不死的。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一部優秀的作品需要我們多次去欣賞,第一遍看情節,第二甚至第三、第四、第五遍看細節,體味情感。總感覺日本電影如同一杯淡淡的白開水,雖平淡卻深含哲理,《入殮師》這部影片我想也是如此。在影片短短的130分鐘內,有生有死,有笑有淚,有恨有愛。所以在看的過程中我會哭,也會笑,最終以溫暖的情感結束對這部影片的欣賞。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影片在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中拉開序幕,伴著悠揚的琴聲,大悟開著車開始了以前的回憶。

而我的腦海中也總會出現一個場景,在我初三時樓下鄰居爺爺他的母親去世了,那是個和藹的將近90歲的老奶奶,平時見到我總會微笑著點點頭。聽到她的親人們都在哭泣,我也不禁想到如果父母去世了我該怎麼辦,於是我對父親說:“老爸到時候你去世了我也要哭得這麼傷心吧!”父親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人都要死”,“那我到時候不哭了”。父親聽到這句話後沒有回答我,但他的表情我至今仍能記得,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表情,那時的我還是太小了。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人類的恐懼來源於未知,生死之間,唯生可見,所以清晰,所以不恐懼;因為可知,所以不逃避,所以在世之人執著於生。而死亡則是未知的,因為未知所以恐懼,所以總是逃避。但《入殮師》卻使死亡變得不再恐懼。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影片時時出現死亡,但主人公大悟對死亡的態度卻在不斷轉變。平凡之人如我面對死亡應該就如同大悟剛開始面對那隻最終死去的章魚一樣悲傷而消沉,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現死亡。再欣賞下去你會發覺那種悲傷的氛圍將逐漸地消散,整個人反之會被一種獨特的溫暖所感動。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大悟在第一次接觸了一個老太太的屍體後覺得自己被騙了,他瘋狂地想在妻子美香身上尋找那種生的溫暖。

第二天他沒有去上班,而是在河邊發呆。他看到河裡的魚拼命向上遊,卻仍有死去的魚不免悲傷地說:“真是悲哀啊,為了死而努力,終歸一死,不那麼努力也可以啊。”在“鶴乃湯”澡堂洗澡的老人卻很平靜地說:“是自然定理吧,它們天生就是這樣”。這些逆流而上的魚明知可能會死,卻仍不放棄,就為了到上游產卵。逆流而上的游魚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它是生命的延續,世間萬物就是在這種繁衍中生生不息,生命的意義也在於此。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影片中有多次表示“吃”的情節,大悟第一次接觸死後他看到妻子美香燒的肉卻只想吐,但之後大悟與社長吃河豚的魚子,節日在辦公室和同事一起大口吃雞肉,在家裡吃麵包,在車裡吃壽司······這些都是大悟對自己工作意義的一種認可。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片中狡猾而睿智的NK代理的社長佐佐木道出了吃的真諦,他說:“生物是吃著其他生物才生存下去的,不想死的話就要吃,而當談到吃的時候,又得好吃才行。”吃能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一種生物的犧牲使另一種生物得到生存,所以吃是生命維持和延續的一種體現。佐佐木又說“好吃得真叫人為難!”我們會想既然好吃又怎麼會為難呢?這是由於越是好吃的東西,越能增加人對生命的依戀不捨,但這也是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犧牲,也想起了另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影片的最後大悟見到了三十年未曾謀面的父親遺體,他用力掰開父親緊握而僵硬的拳頭,一塊小石頭滑落了出來—這是大悟小時候送給父親的,父親一直珍藏著,臨死了還緊握在手心。影片中一直提到大悟對父母的感情不深刻,如百合子對大悟說:“你的母親一定很寂寞吧。”大悟只是低頭不語,但此時大悟的情感徹底爆發了出來,他不斷地流淚,同時記憶中父親模糊的樣子逐漸清晰了起來。大悟釋然了,也原諒了不負責任的父親。父親的死去並不意味著結束,大悟的妻子美香此時已在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大悟把小石子放入美香的手中,再按在了她微凸的肚子上,愛與生命在這裡又得到延續。

《入殮師》:請努力地活著吧

在一首悠揚的《memory》鋼琴曲和天鵝飛翔的畫面中我結束了這場觀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