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醫聯體開啓基層羣衆健康幸福的醫改之路

大通:醫聯體開啟基層群眾健康幸福的醫改之路

病情會診

2010年,國務院將西寧市列為首批公立醫院改革的17個試點城市之一。2016年以來,在西寧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謀劃和精心指導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將組建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藥聯合體作為補齊醫療衛生短板的一項重大改革,從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發力,打破部門行業監管藩籬、突破行政區域壁壘,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通過深入實施“五項改革”、建立“七項”機制,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財政負擔得起、群眾幸福感強、社會滿意度高”的醫改之路。

醫聯體改革在給大通城鄉群眾締造一個便民、惠民就醫新環境的同時,以優質醫療資源、高效服務,正在開啟大通城鄉群眾追逐高品質健康幸福生活“新模式”……

新管理體制 激活基層醫療機構內生活力

8月7日,家住大通縣東峽鎮克麻爾村的陳生英和女兒一大早趕到了縣城第一人民醫院。雖然,門診大廳裡已排起了長長的掛號隊伍,但陳生英和女兒一點不著急,因為三個掛號窗口電子叫號系統有序地叫著掛號人的名字,她們完全用不著擔心因遲掛了號而看不上病。

“過去,老百姓不惜長途奔波,坐好幾個小時的車跑到省城的大醫院就診,哪怕僅僅是為了開個藥。”大通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白永忠說,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能力薄弱,導致省市的大醫院裡人滿為患,而基層醫院門可羅雀。“說明醫聯體成立與不成立大不一樣”。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組建後,集團總院實行了‘總院—分院—衛生院(社區)—村衛生室’四級垂直管理模式,實現了由縣衛計部門屬地化管理向集團化管理的轉變,不僅降低了醫療費用,而且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董事長、總院院長王東超介紹,醫聯體的成立,不僅僅整合了現有的醫療資源,優化了醫院內部的管理體制,而是更有效地提升了基層各分院的服務技術和整體管理能力,並激發了各分院的內生活力。

“醫療集團成立後,打破了以往以‘盈利’多少論業績的單一考核方法,實行了分院院長任期目標考核制度。”第一分院院長刁佔元說,集團總院從醫院的服務評價、服務量、質量控制、醫院發展等方面對分院領導進行全面考核,建立了同工同酬、多勞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公平公正。

大通:醫聯體開啟基層群眾健康幸福的醫改之路

技術下沉

促進資源下沉 平衡城鄉和地區之間醫療差距

大通縣橋頭鎮13歲的丁澤鉉,剛做完扁桃摘除手術。手術是總院下派的專家和分院大夫們聯合做的,目前恢復良好,再過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醫聯體成立以來,醫療集團通過實施“兩優下沉、雙輸提升、雙效提質”工程,有力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優質人才下沉,在促進了基層各分院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和輸血功能的同時,不斷提升了各自的服務效能。

正如第一分院副院長蔡桂蘭所說,緊密型醫療集團的建設直擊要害,將縣級公立醫院多年盼望的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都送來了。在總院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第一分院開展了體外碎石、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過敏源測定等9項新技術。

不僅如此,在集團總院的指導幫助下,第一分院的皮膚科今年還增加了斑塊型銀屑病、多形紅斑型藥疹、變應性血管炎、玫瑰糠疹、囊腫型痤瘡等住院病種,開展了伍德燈在真菌性及色素性疾病方面的應用,填補全縣醫院無皮膚真菌性疾病及色素性疾病檢查的空白,提高了皮膚科整體診療水平。

作為加入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的基層醫療機構,大通縣第二醫院院長王文慶坦言,有了三級醫院的幫扶,他們更有底氣了。

“一方面,分院每年派業務骨幹到所屬衛生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醫療、護理工作指導,使鄉鎮衛生院和各村衛生室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我們的醫護人員送到三級醫院免費進修、學習、交流,學到了新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很多以前不敢接收的病人,現在都能為他們提供醫療服務了。”

“集團總院、各分院共下派148名專家到基層相繼開展為期一年的駐點服務,共開展診療11000餘人次,新業務、新技術、新方法33項。各分院、鄉鎮衛生院141人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實現了人員、業務、病人、管理的四方互動。”王東超介紹,通過層層帶動,大通縣縣域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平衡了城鄉和地區之間的醫療差距。

為加快改善基層醫院醫療服務環境,完善設施服務功能,2017年以來,大通縣衛計部門積極爭取省市項目資金1.3億元,正在新建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大樓、縣中醫院住院醫技樓等醫療服務場所。並投資1828.1萬元,集中改造了66所村衛生室和13所村衛生室,將有效解決基層各醫院業務用房不足的實際問題。

釋放改革紅利 切實減輕基層群眾醫療負擔

再過幾天,在集團總院腎內科住院的王正明,就可以回到老家大通縣第一分院接受後續治療了。住院一個月來,他的腎衰竭有了明顯好轉。

王正明說:“這次住院我花了將近50000元,出院結算時,個人只負擔了1.5萬元左右,而且自己支付的醫藥費用還可以在大病保險上報銷一部分,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療聯合體的組建,進一步優化了區域醫療資源配置,在將省城大醫院優質資源引向大通縣基層各級醫療機構、為當地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基層群眾 “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減輕了群眾醫療負擔,使群眾期盼已久的“看好病、少跑路、少花錢”夢想變成了現實。

據第一醫療集團總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通縣各鄉鎮衛生院共向集團各分院上轉患者133人次,各分院向總院上轉患者660人次,各分院下轉患者4043人次,鄉鎮衛生院門診量和住院人次呈 “雙上升”態勢。

2016年,自全省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大通縣三家分院組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隊,深入全縣各鄉鎮組織開展簽約服務宣傳。當服務宣傳隊來到青山鄉西山村李永勝家時,李永勝一家人猶豫不決不肯接受簽約。直到後來,青山鄉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經過一番貼心的說服,最終打消了李永勝一家人的顧慮,才心甘情願地在簽約表格上填上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

李永勝是典型高血壓患者。自簽訂家庭醫生協議後,家庭簽約醫生不時上門為他進行血壓測量和義診服務,根據測量血壓結果,及時督促他按時規範服藥,並制定了合理飲食配方,在家庭簽約醫生的跟蹤服務下,李永勝的高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他逢人便說,“看來,這個家庭醫生簽約還真是籤對了!”

2017年,大通縣家庭醫生簽約率為35.66%,重點人群簽約率為75.48%,建檔立卡貧困戶、14種大病及25種慢性病簽約率均達到100%。

此外,“藥品由集團統一採購,藥品成本隨之降低,大處方也已成了歷史。目前,光我們分院的藥佔比就下降了6%。”第一分院長刁佔元感慨地說,醫療集團組建以來,群眾的醫療費用下來了,市上三甲醫院的專家下來了,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也跟著上去了。

大通:醫聯體開啟基層群眾健康幸福的醫改之路

查閱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