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醫院不大力推廣無痛分娩?

別看了小姐


無痛分娩也稱分娩鎮痛,它可以在分娩時最大程度地減輕孕婦的宮縮疼痛,讓孕婦在輕鬆的狀態中慢慢達到宮口開全,從而順利完成分娩。

無痛分娩麻藥劑量小,不會傷及孕婦和胎兒,但是在醫院並沒有大力推廣,其中有醫院和孕婦自身的原因。

孕婦的原因

1.對無痛分娩不認識不清。孕婦如果沒有特別去了解,都不會知道有無痛分娩這個項目。醫院雖然有張貼,但是主動了解的人很少。

2.老人的影響。老一輩的人認為生個孩子是小事,而且無痛分娩是要收費的,因此老一輩的老人會認為沒必要花那個錢做無痛分娩。

3.害怕無痛分娩出意外。有些孕婦一聽到要打麻藥,就會覺得一定對孩子不好,所以不願意打針,寧願自己強撐過宮縮疼痛。

1.醫院麻醉醫生不夠。無痛分娩雖然打的是很小的麻藥,麻醉醫生人手有限,沒有辦法顧及到每一個孕婦。

2.擔心醫療糾紛。很多家屬對無痛分娩有誤解,只要打了無痛針,孕婦和寶寶一旦出現問題,都是醫院的錯。

3.醫療水平沒達標。無痛分娩的普及多數在珠三角地區,很多小地方沒有這項設備和服務。

我懷小寶的時候,其實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有推介無痛分娩給其它孕婦,無痛分娩可以用社保報銷,自費的金額也很少。

其實如果害怕宮縮疼痛的媽媽,可以嘗試使用無痛分娩,一般給藥10分鐘後就能感覺到疼痛感很輕微了。

其實靠醫生和護士推廣真的很難,畢竟他們是那麼忙碌,媽媽有興趣,可以自己瞭解下。不過,如果媽媽對麻醉藥過敏,那麼就不適合使用無痛分娩。




星星媽育兒說


根據統計,美國有八成的產婦選擇無痛分娩,英國更是超過了九成。

但是在我國只有不到10%,為什麼無痛分娩在我國不受歡迎呢?


傳統觀念限制


長輩在聽到無痛分娩後都會說,“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一忍就過去了。”“打麻藥對孩子不好吧?”“打麻藥對產婦不好吧!”等等一系列看似正確的觀點。


其實不然,無痛分娩技術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但是,根據數據統計,由於經濟發展、社會富裕,近些年產婦分娩的痛苦反而較之前更有加劇的跡象。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營養過剩,缺乏運動,幾乎不做體力勞動,導致肚中胎兒體重增加,胎兒頭骨發育的更快更硬,但是現代女性骨盆並沒有隨之變大,導致生產較之前更加吃力,痛苦加劇。


一味地主張“自然”分娩,不相信現代醫學技術,實則是漠視產婦生命和尊嚴。


除了上述所說的傳統觀念限制外,還有個很嚴重的缺陷就是我國缺乏麻醉醫生和助產士人才。歐美國家麻醉師配備率是每萬人2.4個左右麻醉師,而我國麻醉醫師只有8.5萬人左右。缺口高達40萬人。隨著醫學上的進步,醫院手術量連年增加,更突出了我國缺乏麻醉醫生的巨大缺陷,加大了現有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一位麻醉科醫生說:“經常有患者擔心麻醉意外。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麻醉意外的幾率,要遠遠低於麻醉醫生的猝死率。”


政策限制  


無痛分娩所需用藥並沒有列入經物價部門審核的單獨收費項目。

醫院只能對於分娩過程中所使用到的麻醉藥品、器械等按價計費,那麼醫療服務、人工勞動等無形勞動就不能合理合法收費。


健識局


我是無痛的受益者!一個多月前我順產生下的我家妹妹,7.8斤重。因為我一直都想順產,所以再等我都要試試。我的宮縮起初半小時一次,後來10多分鐘一次的時候已經開到快3指,然後我強忍著痛自己走著去的產房,去到產房後宮縮3,5分鐘一次,疼的我真恨不得誰一刀捅死我得了,醫生說給我打無痛,我也怕會延長產程所以一直扛著,後來開到4指的時候實在扛不住了打了無痛!麻藥其作用後,真的感覺從地獄來到了天堂,除了特別特別強烈的宮縮的時候有點痛之外真的幾乎沒感覺,並且宮口開的也很快。最後開全要生的時候醫生會把麻藥停了,不然生的時候感覺不到痛很容易使不上力。痛得死去活來的時候無痛真的真的太棒了!如果沒有無痛我估計我是真的生不下來。現在也沒覺得有哪裡不舒服,不過聽很多人說她們打了無痛還是痛,我覺得這還是得看個人體質吧。


尼尼妹尼妹


無痛分娩又稱為分娩鎮痛,是指用物理、藥物或精神療法減少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使產婦順利分娩。作為一項人性化的服務,為何未得到各大醫院的大力推廣呢?



主要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導致的:


1.社會因素

缺乏相應的經濟回報被認為是無痛分娩無法普及的主要因素,儘管現在國家物價局已經批覆了無痛分娩收費的基本標準,為無痛分娩的普及推廣提供了一定保障,但主要還是需要產科醫師、助產士和麻醉醫師的積極參與推動。


2.產房因素

醫學界遵循著一個“不傷害患者”的醫德原則。部分產科醫師們認為:生小孩需要疼痛;全自然分娩甚至剖宮產對產婦更安全;產程早期運用椎管內麻醉會延長產程,增加剖宮產率和產鉗率;胎兒在用了“麻藥”後會有一定不良反應等。


3.麻醉因素

現在普遍使用椎管內麻醉為無痛分娩的麻醉方式,很多醫護人員仍顧慮分娩鎮痛後導致的產後頭痛、腰背痛、瘙癢、噁心嘔吐、寒戰、嗜睡、難產性剖宮產、產傷等。而且椎管內分娩鎮痛後可能出現低血壓、子宮痙攣都可造成胎兒窘迫性剖宮產率增高。



目前,國內鮮有麻醉醫師24h進駐產房的醫院,這樣一旦發生如胎兒窘迫、羊水栓塞、子宮破裂和產後大出血等威脅母嬰生命的情況,可能會延誤搶救。所以雖然無痛分娩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技術,但是仍然有諸多問題阻礙無痛分娩的普及。



我是享育,專業醫生團隊為您解答育兒問題。


享育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230444137326d141d58c\

米果兒


不請自來,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為什麼要用無痛。

一定要上無痛分娩,簡直是挽救廣大婦女群眾的利器。

生第一胎的時候沒有經驗啊,在我們市的一個三甲醫院,要生了才發現根本沒有無痛分娩的選項。生孩子的時候剛好週六,病床也沒有,在走廊上躺了十幾個小時。後面痛的根本不能呼吸,感覺就像瀕死的魚一樣。十幾個小時因為痛沒睡覺,一直迷迷糊糊的,後來生孩子都沒力氣了。生完孩子簡直虛脫了,第二天床都下不來,走一步要歇好久。起床下床都要護工幫忙才行。感覺特別傷神。

第二胎上了無痛,簡直就是天堂啊。在宮縮期間我還小睡了一覺,麻藥把疼痛感10級降到了2級。麻藥期間就是覺得腿特別冷,需要注意腿部保暖。生完孩子,幾個小時我就自己下床走路,完全沒有問題。第二天就回家還能給寶寶洗澡。


LALA雜談


醫院也想大力推廣無痛分娩,但是無痛分娩的普及並不是醫院自己可以做到的。無痛分娩的普及在中國面臨的阻力,一部分來自於醫生和麻醉師數量的巨大短缺,無痛分娩過程中需要麻醉師的監控,很多醫院沒有足夠的人手來推廣無痛分娩。

還有一部分阻力,來自於產婦本人和家屬,一直以來認為“生孩子就是應該是疼痛的”陳舊觀念,以及因為對無痛分娩不夠了解,害怕無痛分娩會造成產婦和胎兒的不利影響,而產生的錯誤恐慌。

曾有一次,一位產婦要求無痛分娩,我們告知了家屬,但是產婦的婆婆說什麼也不同意,理由是打麻醉對大人孩子不好,生孩子誰不痛,不痛就不叫生孩子了。

還有一次,我們向一位產婦介紹無痛分娩,結果人家說:我聽說無痛分娩會讓小孩變傻,算了我還是忍忍吧。。。。。。

這種情況並不算罕見,有的時候產婦瞭解無痛分娩的,有正確的認識可以接受,碰到產婦不夠了解的,本來就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家裡人再多說幾句,懷疑這不好那不好,自己也打消了無痛的念頭,就忍了。


婦產科女司機


我在市婦幼保健院,進了產房,裡面的助產士是一個勁的建議打麻藥,沒頂住壓力,打了麻藥,真的挺好,因為宮口開的時候是凌晨,打上就不疼了,我竟然還睡了一小會,等要生的時候才來陣痛了,疼了20分鐘就生了。還是無痛的好。在那個醫院大部分都是無痛分娩。


花仙子的花裙子


身體不舒服,關注麥豆醫生諮詢醫生

近日,《人民日報》發文討論無痛分娩為什麼推廣難。文中指出:“在世界上,無痛分娩早已是一項成熟技術,無痛分娩率在一些國家已佔90%以上。但受傳統觀念束縛、麻醉人才短缺、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國內無痛分娩率還不到10%。”

這篇文章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理性支持的、借新聞發洩情緒的、過來人講述生產經驗的、表達對生產恐懼的都不在少數。生產,就必須要“受難”嗎?對於無痛分娩,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反對方:生孩子疼很正常,麻醉對小孩大人都有影響

反對無痛分娩的人,基本上有這兩種觀點:

觀點一:“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面對生孩子,似乎大家都很有“經驗”。就連現在一些小年輕也覺得,古代人和自己的奶奶姥姥沒有先進的醫療設施,不也順利地把孩子生下來了麼?

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胎兒體重和骨骼大小要高於過去的,生產的難度實際上是增加的。出於對生育疼痛的恐懼和醫院技術的普及,國內醫院剖宮產率曾超過50%。

觀點二:“麻醉對孩子和大人都不好”

有些丈夫拒絕在無痛分娩同意書上簽字,被人說冷血。丈夫、媽媽、婆婆卻對這項技術顧慮重重,理由一般都是:“上麻醉對小孩子有影響,對大人也不好”,他們擔心麻醉藥物對胎兒出生後智力發育有影響,椎管內注射會導致產後腰痛。

近年來,從醫院到產婦家庭都更推崇順產,認為在產婦手術風險、術後恢復和嬰兒發育等方面,都更有優勢。但順產也並非大家理解的不打麻藥不做其他處理,直接把孩子生出來,很多產婦都經歷了側切等操作。據專家介紹,剖宮產使用的是濃度為0.5%的局部麻醉藥物,而無痛分娩使用的陣痛麻醉藥物濃度僅0.125%。

支持方:疼痛減輕了,才能更坦然自在地迎接新生命

支持方的兩個觀點也很直接:

觀點一:“僅僅是因為疼”

這個理由初聽有點“嬌氣”,卻非常真實:生孩子有多疼?如果生孩子的疼痛水平是10級,那麼用刀在身上劃開也只有9.2!

麥豆醫生的工作人員在與未育女性溝通生育觀念時,對方談起喜歡“男孩還是女孩”,“和孩子他爸打算怎樣帶孩子”,“給孩子買什麼玩具”等話題時,對方還會一臉憧憬,唯獨對產痛心懷恐懼。這種恐懼既來自對於不確定事件的想象,也源於周邊媽媽們的心理陰影。

觀點二:“打麻醉也是為了防意外”

一些產婦生孩子並非一帆豐順,可能發生子宮脫垂、破裂等意外而不適合順產,如果已有麻醉鎮痛基礎,可立即轉入剖宮產手術,最大限度降低媽媽和孩子的風險。從一個病區轉往另一個病區、等待麻醉醫生注射和麻醉生效都需要時間,而這些時間對高危產婦是非常珍貴的。

做無痛分娩,還是很難

即便在觀念上接受了無痛分娩,也未必每個孕婦都能做,主要有兩大困難:

1.錢

  • 醫院想省錢:無痛分娩尚未列入經物價部門審核的單獨收費項目,醫院只能對無痛分娩使用的麻醉藥品、器械等按價計費,醫護的勞動很難定價。無痛分娩的時間較長,需要更多人力上的巡視和監護,開展這項服務從經濟效益上是“吃虧”的。

  • 病人不該多花錢:但如果無痛分娩真的明確定價了,產婦生育費用就會提高,最終造成“有錢省心省力,沒錢忍痛受罪”的局面。

除非將無痛分娩納入醫保,否則很難推廣應用。

2.人

最重要的還是人才。

麻醉師短缺:我國麻醉醫師只有8.5萬人,對比歐美國家標準,缺口高達30萬—50萬人。

助產士難盡其職:正常分娩時更多陪伴產婦的是助產士,可國內沒有專門的助產士專業職稱,職業晉升混同於護士,有些只能在門診做做諮詢工作,恢復助產士職稱,重視助產士、麻醉護士等專業教育成了很多婦產科的迫切需求。

當然了,每個媽媽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都不盡相同。選擇哪種方式都是個人的自由,不該有道德的約束。願每個媽媽都能遵循自己的選擇,生出健康漂亮的寶寶!


麥豆醫生


早前一名待產婦墜樓身亡的事件引發熱議,孰是孰非爭議不斷,但此事背後折射的一系列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無痛分娩技術已經誕生100多年了,為什麼我國只有一成的產婦體驗過?

數據顯示,無痛分娩早已在歐美普及。早在2008年,61%的美國產婦就採用了無痛分娩。2001年至2012年,洛杉磯地區產婦接受無痛分娩手術的比率從75%上升到近90%。在歐洲,法國普及率最高,能達到近80%。英國90%的醫療機構都能24小時實施無痛分娩手術。

那麼,在歐美國家已經都全面普及的“無痛分娩”,為什麼在我國推廣率不高?

1.老觀念

生孩子疼天經地義。很多老一輩人認為“生孩子疼天經地義,不疼還叫生孩子嗎?大家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這樣的觀點根深蒂固,讓人很是無奈。如果給疼痛打分,假設最痛值為10分,那麼生孩子最接近10分。在現代醫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安全地減輕產婦的痛苦,為什麼不選擇呢?

2.不瞭解

不敢確定安全性。無痛分娩是一項安全成熟的技術。有研究證實,椎管內鎮痛對產婦和胎兒都是安全的。無痛分娩時用藥劑量極低,只是剖宮產手術的1/10~1/5,經由胎盤吸收的藥物量更是微乎其微,對胎兒沒有不良影響。

3.價格高

醫保還不能報銷。無痛分娩人力物力成本太高,主要有麻醉、分娩手術兩部分費用。醫保沒有將無痛分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疇,也缺乏物價等實施細則,比如目前無痛分娩只能按照硬膜外麻醉的標準來收費,如果做硬膜外麻醉再做一個剖宮產,半小時就解決了,但是分娩鎮痛的話,麻醉師和醫生要一直看護產婦十幾個小時,還不能額外收費,這導致許多醫院不願開設無痛分娩項目。目前,無痛分娩更像是一種奢侈品而非基本醫療需求。

4.人不夠

麻醉醫生人手不足。無痛分娩需要大量麻醉師,然而目前我國醫院麻醉師數量仍較少,高負荷的工作甚至推高了麻醉師的意外死亡率。所以麻醉師缺口太大也給開展無痛分娩帶來困難。

5.不理想

鎮痛效果有限。無痛分娩並不是真正的無痛,對於產婦的鎮痛效果要因人而異。大部分情況下無痛分娩可以將產婦的疼痛程度控制在3-4分以下,只有一小部分可能會達到0分。

無痛分娩的鎮痛效果有限、會導致產程加長,也是醫院放棄該項服務的主要原因。

國內無痛分娩推廣率低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希望這次悲劇之後,這樣的局面能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