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黎明

永恒的黎明

谷神星上空的黎明号 图片来源:NASA

This particular diamond was extra special

你如璀璨钻石那般独特

And though you might be gone

也许你已经远走至天际

And the world may not know

而这个世界却一无所知

2007年9月,黎明号(或称曙光号)太空探测器从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目的地是连哈勃望远镜也无法看清的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永恒的黎明

哈勃望远镜眼中的灶神星 拍摄于2007年5月

在过去十一年的时间里,黎明号依靠离子推进技术对小行星带中的灶神星与谷神星进行了一系列探测,让科学家们得以一窥太阳系中这一最后的未知地带。

如今,黎明号所携带的燃料——肼,预计将在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期间燃尽,那时黎明号将再也无法与地球联系,接下来数十年里将独自徘徊在谷神星上空

这个秋天,黎明号就要永远地离开了。

十一年的太空征途

经过四年的旅程,2011年黎明号抵达灶神星,于2012年9月结束探测任务。随后前往谷神星。2014年12月开始持续传回谷神星的高分辨率影像,而后在2015年3月进入其轨道并绕行至今。

在这一期间,黎明号传回地球数以万计的影像,描绘了一系列细节丰富,直观的小行星肖像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

奇异怪诞的宇宙风光

永恒的黎明

黎明号距离谷神星表面35公里海拔高度获得的图像

永恒的黎明

灶神星上的雪人撞击坑

永恒的黎明

灶神星南半球瑞亚盆地的彩色合成图像

黎明号留给人类最后的馈赠便是它对于太阳系内两个最后未知世界的探索,”NASA科学家马克·雷曼表示,“机遇号让我们瞥见了两个奇异世界,而在两个世纪前,它们却还不过是恒星中的微微光点。”

初访灶神星

2011年,黎明号抵达灶神星,尽管灶神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但也探测到了其一系列复杂的地形结构——陨石坑、峡谷甚至还有山脉

永恒的黎明

灶神星全景-北半球即著名的“雪人坑”

这一有着45亿年历史的宇宙活化石,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系早期阶段的一些情况。

通过灶神星的一系列图像,科学家们发现这颗小行星的北半球此前遭受过难以想象的撞击,而这也表明在

太阳系早期阶段小行星带中的大型天体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多

同时黎明号还在灶神星“瑞亚”陨石坑中发现了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两倍的山峰,如今这座山被认为是太阳系行星上最高的山峰之一

最后的归宿

2015年,黎明号到达谷神星,在这颗行星上发现了众多耀眼炫目的光斑,如同散落在谷神星上的钻石。

永恒的黎明

由璀璨的光斑点缀的谷神星

根据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推断,类似于谷神星这样的矮行星在某一历史时期同样存在过原始海洋,甚至至今仍然存在

永恒的黎明

黎明号传送回的彩色合成图:外溢的物质流

黎明号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在谷神星一些近期地质相对活跃的区域和地表之下也许仍存在液体正从深层储水层源源不断地溢出

每一天,黎明号都会从距离谷神星表面约35千米的上空掠过,以此来收集高分辨率图像、伽马射线与中子光谱、红外线光谱和重力数据等珍贵的资料。

由于谷神星缺乏大气层保护,NASA为黎明号设定了最后的轨道,确保它在燃料耗尽后仍将在谷神星上空飞行至少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此来保护谷神星的原生环境。

一座寂静的太空纪念碑

黎明号是目前唯一在小行星带绕天体运行的航天器,同时它也是唯一环绕了两个外星目的地进行探索的航天器。它将离子推进技术这一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变成了现实。

永恒的黎明

艺术家概念图-黎明号

通过对灶神星与谷神星这两块宇宙活化石的一系列探测,黎明号也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往太阳系早期时期的历史之窗

“灶神星与谷神星各自讲述了它们在何处以怎样的方式诞生,还有之后如何成长的故事:一段炽热的岩浆历史铸造了岩石般的灶神星,而一段水泽的历史则冲刷出了一片原始的汪洋世界——谷神星,”

——卡罗尔·雷蒙德

最后关于即将终结任务的黎明号,雷蒙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这一位太空探索者:“一座寂静的,关于人类创造力和独创性的太空纪念碑。”

最后的祝愿

2007年9月27日,黎明号发射升空。

2018年的这个九月,只希望这一漫游了十一年的旅人还能再过最后一次生日,听到来自地球的一句“Happy Birthday”

此文谨献给宇宙中永恒的黎明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扫描即可关注“束手共舞

Find art in universe and life

一起寻觅时空与生活中的艺术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平台如需转载可在后台获得联系方式添加白名单。转载时请在正文注明作者以及文章来源,同时保留文末二维码。欢迎朋友圈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