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的扶貧思路(扶貧故事)

小劉的扶貧思路(扶貧故事)

距離縣城100多公里的貧困村迎來了一批不速之客,全村一下子炸開了鍋,村裡男女老少全都跑出來打量這批客人,有人猜準是下鄉推銷產品的,有人準要上當受騙了;有人猜準是走親戚的,說走親戚看上去有點不對頭,村裡沒有哪家請客擺酒;有人猜準是一幫看風水的,這年頭誰不圖個吉利。你猜我猜大家猜,猜得不可開交。你看看,就連平時不敢開口說話的老猴王這下都猜得面紅脖子粗,額頭上的青筋直往上蹦,老猴王打賭說,他們一定是推銷產品的,如果他們不是推銷產品的,我一個月不和媳婦上床睡覺。老猴王說著說著就脫下上衣,高高舉過頭頂,一歪一拐,不見了蹤影......

客人來到老村長家,老村長開門見山告訴客人自己剛剛接到上級通知,知道是來扶貧的,知道上級關心咱們貧困村。客人和老村長嘀咕了一陣,決定東村由扶貧組長老郭帶隊,西村由扶貧組長小劉帶隊,老郭負責東村扶貧工作,小劉負責西村扶貧工作。客人在天晚時分進駐到各自對口扶貧村組,老郭和小劉連夜和村組負責人碰頭開會,研究扶貧工作。

第二天,天還沒亮,老村長就打開村裡的老舊廣播向村民報告好消息,老村長說,上級特別關心咱們貧困村,扶貧工作人員已經到達咱們東村西村,精準扶貧,村長還要求村民積極支持配合扶貧工作人員,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儘快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村裡的廣播實在太古老,老村長一邊說一邊拍打擴音器,聲音時斷時續、時有時無,連續說了好幾次,總擔心村民聽不清楚。老村長鎖上廣播室,小山村靜靜地等待第一縷陽光。藉著黎明的曙光,老村長回到家,趕快鑽進了媳婦的熱被窩。

天剛亮,老郭一行到東村負責人家裡,就立馬組織召開村民動員開會,老郭在動員會上說到扶貧的重要性,說到扶貧工作的意義,講到如何扶貧,講到扶貧工作計劃等等。其實,這些內容都是早就準備好了的,走到哪裡隨時都可以講,走到哪裡講永遠不會過時。會上,老郭說得頭頭是道,時不時舉起右手,伸出食指,在空中比劃幾個動作,時不時雙手叉腰,身體前傾,看得出老郭很是享受演講的快樂,累得滿頭大汗,老郭慢慢彎下腰,拉開油光閃閃的公文包,取出一些紙巾擦去臉上的汗珠。老郭接著說,村民接著聽,村民聽得津津有味,聽得心花怒放。村民心裡想,這下大夥兒都要發財了,心裡開始盤算如何修蓋新房,如何購買大電視,有的琢磨著還要給兒子娶個城裡媳婦,美夢個個都會做,好像慶祝扶貧勝利一樣,早就把扶貧工作忘得乾乾淨淨,拋到九宵雲外。只見村民個個點頭表示支持,有微笑的,有鼓掌的,有吹口哨的,有哼小曲的,還有人用樹葉做成樂器製造聲音,村民能想的花樣都想到了,當然因為貧困,工具只能就地取材,現場手工製作。村民感覺到勝利在向他們招手,華麗轉身好像就在一夜之間。

和東村扶貧工作的熱鬧比起來,西村明顯安靜了很多。小劉沒有召開村民大會,只是和西村負責人一起挨家挨戶瞭解情況,拉家常,察實情,聽民意。每到一家,小劉都拿出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記錄聊天得到的情況,比如張三家裡有幾口人,經濟來源靠什麼,勞動力有多少,有沒有小孩上學,家裡養了幾頭豬幾頭牛,有沒有養羊什麼的,有沒有飯吃,有沒有飲用水等,小劉全都記在筆記本上,記在心裡,小劉認為這就是一本賬,這就是扶貧的一本民情賬,有了這本賬,扶貧才有依據,才有針對性,這叫做調查。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小劉告訴西村負責人,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關係到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國家早就把扶貧擺上了議事日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部分人已經先富起來吃上了香餑餑,另外一部分人還在餓肚子,這顯然不是小康社會,不是和諧社會,更不是經濟全面繁榮的表現。小劉說,我們要齊心協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實事求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重任,所以我們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三思而後行,走好每一步,走穩每一步,做到大膽、心細。

東村西村在一河兩岸,以河為界,村民少有往來,平時靠在破舊不堪的牆壁上曬太陽,三五成群,懶洋洋的,雨天都跑到床上睡大覺,白天兩口子哪裡睡得著,摟摟抱抱,親熱親熱,難怪一家都是八九個小孩。扶貧才把兩岸村民連在一起,互相問問扶貧進展,家裡已經得到多少好處等等。東村說東村的情況,西村說西村的情況。村民一邊倒地覺得東村老郭扶貧工作做得好,剛到村子村民就看到了勝利的希望,認為西村的扶貧工作不實在,小打小鬧,說小劉只知道問東問西,讓人感覺不到希望,沒有奔頭。好事的西村村民開始往老村長家跑,說小劉扶貧沒有方法,要向老郭學習,還有的村民說東村的扶貧工作做到村民的心裡去了,是村民真正需要的扶貧。老村長聽在心裡,有時點點頭,有時抽上一袋煙,好事的村民不知道老村長聽明白了沒有。老村長聽到個別村民說,西村扶貧工作開展得細緻,務實,調查是實事求實的,沒有走過場。老村長只顧抽菸,一袋又一袋。

十天時間很快過去了,距離上級規定的回城時間到了。老郭再次組織召開東村村民大會,重複了上次會議的內容,好像是錄音機裡的回放,村民依然激動不已,因為希望就在不遠處。小劉依然和西村負責人一起調查民情,有時上山,有時入戶,動作很小,讓村民感覺不到扶貧工作正在井井有條地開展......

回城的時間到了,扶貧一行人在村頭集中返回縣城。村裡人雖然貧窮,但好歹知道感恩。好幾百號村民一擁而上圍住老郭,捨不得老郭回去,村民說老郭是東村的希望,是東村的救星,希望老郭早點回來扶貧,只見幾位少婦村花把親手拉的鞋墊送給老郭,村頭織衣大媽更是一路小跑,白得發灰的襯衣向上飄,裹不住兩隻下垂的冬瓜奶,露出水桶腰,拖著滾圓的屁股,一出手就把一朵紅花戴在老郭的胸前,順手摸了一把老郭挺起的胸肌,親了老郭的臉。老郭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樂得合不攏嘴,勝似出征凱旋的將士,好在老郭聰明,轉過身對一旁的小劉說,榮譽有你的一半,這是扶貧工作組的集體榮譽,不是某一個人的榮譽。小劉沒有出聲,只是禮貌地擺擺手。

他們一抵達縣城,小劉就帶上一大堆髒衣服快步往家裡趕,一路上總感覺有什麼不對頭,你看,回來的時候,老郭勝似將士,自己卻無人理會。小劉的心裡話總是不過夜的,全部說給了老婆聽,老婆畢竟沒有多少文化,聽著聽著就進入夢鄉,和周公約會去了。

第一次下鄉是調查瞭解情況,這次下鄉就要拿出方案,制訂措施,開展行動。聽說,扶貧一行快到村頭,東村村民全跑到村口外迎接,村民一見到老郭就問寒問暖的,老郭喜笑顏開,心裡想的事兒準能辦成辦好。迎接小劉的只有西村負責人,負責人說,村民都在太陽底下曬太陽,有的玩牌鬥地主,有的打麻將,輸了的人就在臉上貼一張紙條,村頭二寡婦臉上就貼了二十多張紙條,看不到臉了,風一吹來,紙條隨風起舞。風景無限好,只是太貧窮。

老郭和小劉進了村,老村長接待了他們。老村長反映了一些情況,東村村民對老郭扶貧思路很是滿意,西村村民反映扶貧工作看不到成效,和以前一樣。其實,老村長心裡明白,第一次只是瞭解情況,都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扶貧工作。真正的扶貧工作今天才開始。老郭和小劉聽了老村長的話,沒有太多的反映,沒有反問老村長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突然,雷電交加,暴雨如注,整個村子被雨霧籠罩,好像整個村子就要沉下去。小劉隨手拿起一把傘往外面跑,一直跑到村口,傻子家四口人正在收拾曬穀場上的稻穀,小劉不加思索地加入到搶收行列。雨,一陣大過一陣,沒有一點人性。好不容易才收完曬穀場上的稻穀,傻子家四口人才發現多了一個人,定眼一看原來是扶貧小劉。想來很怪的,小劉從哪裡知道傻子家四口人在雨中搶收曬穀場上的稻穀?小劉自言自語,剛才來的時候發現曬穀場上曬了很多稻穀,天氣突然變化,收拾肯定來不及,當然需要人幫忙收拾,多一個人,就少一些損失。小劉當然不是神仙,只是多長了一個心眼。

小劉回到老村長家,老村長和老郭談興正濃,茶過三巡,地上丟滿了菸頭煙屎。小劉沒有打擾他們,獨自去到一邊更換剛才被大雨淋溼的衣服,順便洗了個澡,感覺全身舒服多了......

第二天,老郭照例召開東村村民大會,宣傳扶貧政策和思路,給村民足夠的信心。會上,老郭拿出一張資金申請表,告訴村民這是申請資金用的,專門用於扶貧,專款專用,需要村民在申請表上簽字。聽說有錢,聽說簽名就能獲得資金,村民們爭先恐後簽上自己的大名,會寫字的村民寫得工工整整,不會寫字的村民就畫個圈點算是簽名,就這樣盼著勝利的消息,時間一天一天在流逝......

村民發現小劉和西村負責人一起上山,東看看,西看看,好像在尋找寶物一樣仔細。村民議論紛紛,有人說小劉是來看風景的,有人說小劉是官二代,來西村扶貧純粹是為了鍍金,時間一到就會往上調等等。小劉不理睬這些,聽到和沒聽到一樣,照樣做自己的工作。雖說村民流言多多,但負責人還是支持小劉的工作,至於負責人心裡想什麼、如何想,村民們都不知道。到了晚上,小劉來到負責人家,負責人泡上一壺茶,二個人邊說邊喝茶。小劉說,經過實地觀察,發現村民每天挑水,來去二十里路,花時間,花力氣,老年人吃水更是個大難題。負責人聽著聽著,鬍子老是往上翹,臉上肌肉僵硬,掛滿疑惑。負責人當然知道,他們多少代人都沒有解決吃水難題,小劉能有多大能耐?小劉看出來負責人的心思,接著說,解決吃水問題不需要很多資金,只是要花些人工,我們村子裡有的是人工,人工不用花錢。村子後面的半山腰有一口水,一年四季泉水長流,而且沒有汙染。我們在半山腰築個水池,再順山坡向下開挖小溝,埋上水管,裝上水龍頭,自來水就能到各家各戶。

他媽的,我們怎麼想不到!我們全是廢物!負責人站起來,直罵自己,嚇得小劉趕快起身,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馬上開工!全聽你的!負責人說。負責人安排了十多個小夥子和小劉一起上山,小劉現場指揮,開溝的開溝,築水池的築水池,埋管的埋管,小夥子們很是賣力,進展挺順利。幾日之後的黃昏時分,西村各家各戶通上了自來水,自來水嘩嘩地流進了村民的水缸,流進了村民乾涸多年的心。老村長來了,就著晚霞,踩著山風,帶上興奮。西村通上自來水消息很快傳到了東村,東村不以為然,老郭不以為然,因為他們正夢想著申請一大筆扶貧資金......

小劉告訴老村長,再過些日子,他們又要回縣城。老村長問扶貧是不是結束了,小劉說,扶貧工作沒有結束,這只是開始,接下來就是發展實體經濟,壯大村級經濟,解決村民就業......

照樣,老郭在回城前召開村民大會,老郭說,東村的扶貧大有希望,正在申請資金,東村很快實現脫貧。這次回城的場面有和以前比較有點變化,細心的村民發現,跟在小劉後面的西村村民,包括負責人在內增加到二十來人,一路上和小劉有說有笑......

其實,老郭和小劉一行回縣城,一方面是要彙報工作,一方面是要申請幫助,當然還要制訂下一階段扶貧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東村和西村是老郭和小劉的扶貧陣地,經過短暫歇息,扶貧攻堅戰鬥又要打響!

小劉的扶貧思路(扶貧故事)

這次再回到西村,小劉第一件事就是到村民家嚐嚐自來水,感受一下自來水的甘甜和清爽。當然,泉水口感十分地好。村民看到小劉就豎起大拇指表揚,小劉沒有時間顧及這些,只顧幹自己的活,話也不多說。小劉來到老村長家,叫來西村負責人,小劉說,這次我們扶貧的重點就是辦一個西村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建成以後可以安排全村300人就業,年產值可達600萬元,家家上班致富,買上冰箱、彩電,娶上媳婦。

好!我們統統支持你!老村長猛地站起來,扔掉菸袋,一腳踩在門檻上,直起腰板對著小劉說。這回老村長、負責人沒有懷疑小劉。

小劉告訴老村長和村民,現在一方面要準備一塊空地動工建設廠棚,一方面要邀請技術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還要購買機器設備菌種等,這些需要足夠資金。上面扶持的資金有限,還差些資金需要村裡想點辦法解決。小劉接著說,縣城這麼大,距離周邊城市又不遠,人口多,銷售不成問題,暫時是缺資金。說到錢,一片沉默,靜得出奇,像是凌晨三點的夜。

有了!我有個遠房親戚做生意的,住縣城,向他挪一下。平時少有言語的二牛站起來說,精明的老村長看得出二牛有難言之隱,老村長猜出二牛怕自己嘴笨不會說話,擔心遠房親戚不給挪錢。在這節骨眼上,老村長說了出來,二牛點頭稱是。小劉趁熱打鐵,告訴二牛這個沒有關係,自己可以陪二牛去遠房親戚家,說明情況,提供擔保。忙完一些事,小劉和西村負責人、二牛一起踩著夜色出發了。鄉村的夜,曠野漆黑,萬籟俱寂。鄉村的路,十彎八拐,高低不平。小劉一心只想到挪到錢,顧不上害怕,一直朝前走......

西村解決了資金難題,剩下的廠地、勞動力、技術專家就不是問題了。二個月後,西村食用菌產業生產基地正式掛牌,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在小劉掌控之下正常運轉。西村村民上班下班,月中發工資,有穩定收入,第一次感受到職工的生活精彩......

東村村民看到西村村民上班下班,收入穩定,開始有點坐不住了,個個都跑到老村長家,訴苦的訴苦,抱怨的抱怨,更有激動的村民指老村長鼻子大罵,罵老村長到老了還不做好事、做事不公道,不得好死,死了要打入十八層地獄,代代輩輩不得翻身......

畢竟是東村村民,罵歸罵,罵後又陸續回到東村村口的破屋邊,斜靠在圍牆上,又懶洋洋地曬太陽,沒了動靜。

小劉的扶貧思路(扶貧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