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占半壁江山

作者/李當心

月入百萬,是不少年輕人的夢想。而有聲書主播“有聲的紫襟”卻把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

這個出生於91年的小夥子沒有拿到大學的畢業證,六年前當他放棄自己的專業,成為一名有聲書主播時,他甚至沒辦法養活自己。而如今的他已經積累了484萬粉絲,成為喜馬拉雅FM的頭部主播,實現了財務自由。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有聲書主播也能月入百萬,這或許是幾年前人們難以想象的事情。但在今天,這已然成為了現實。而支撐這一收入的,正是有聲書市場日益龐大的規模。

事實上,和音頻內容界的“網紅”知識付費產品比起來,有聲書似乎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就是這樣一個品類,在主流音頻平臺上卻承擔著一半的流量和付費收入,在付費產品的復購率上,有聲書同樣名列前茅。

這或許會讓人多少有些驚訝,當大眾還為自帶明星光環的知識付費爭論不休時,有聲書市場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成為有聲書主播半年後,她月入過萬


今年23歲,大學畢業一年,畢業後回到家鄉天津的公司裡當一名文員,這是牟欣的A面,一個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

但牟欣還有B面,下班入夜之後,她是名為“醉蝶”的人氣主播,每天晚上她會利用空閒的時間,錄製幾個小時的有聲書,用輕柔的聲音陪聽眾入夢。

由她主播的《相女謀略》《嫡女多謀》等作品在蜻蜓FM上獲得了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收聽量。在今年蜻蜓FM主辦的天聲計劃大賽上,牟欣在3000多名參賽者中拿下了第二名,在最終的頒獎儀式上,牟欣受邀和饒雪漫,喬詩語等大咖一起作為嘉賓參與圓桌論壇,她還將成為饒雪漫的作品《秘果》有聲書的主播。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對牟欣而言,這是她一年前從未想到的事情。一年前,當牟欣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她對有聲書主播的概念還是隻有專業的播音員才能做的工作,也從未在學生時代嘗試過有聲書或廣播劇的配音。

當時的她,還只是一名有聲小說愛好者。直到大學畢業不久之後,牟欣逐漸瞭解到一些非科班出身但卻很出色的主播,這打破了她對這份職業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她開始嘗試了自己的第一部有聲書錄制。

不久後,在一位有聲書主播的引薦下,牟欣參與了蜻蜓FM主播的試音併成功通過,成為了蜻蜓FM的簽約主播。接下來的半年多里,白天她依然會照常上班,但閒暇的時間她每天都會花2-3個小時,按照編輯的要求錄製小說。

由於甜美的聲音和題材相契合,從錄製的第三本有聲小說開始,牟欣錄製的每一部有聲書都獲得了百萬級別的收聽量。《嫡女多謀》《嫡女醫妃》等作品的收聽量更是達到了千萬級別。

在成為有聲書主播的半年之後,牟欣正式辭掉了原有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主播。“一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二是因為我做主播掙的錢就已經夠養活自己了。”牟欣告訴

剁椒娛投(id:ylwanjia),她目前靠錄製小說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上萬。在應屆生平均薪水四五千的天津,這樣的收入無疑算得上優渥。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牟欣在蜻蜓FM目前尚不算頂級流量主播,但和喜馬拉雅的頭部主播,月入百萬的“有聲的紫襟”(下文簡稱“紫襟”)比起來,她無疑趕上了好的時代。

六年前,同樣二十出頭的的紫襟,接觸到了有聲書這一行業,但和牟欣不同的是,當時尚是大學生的紫襟,單憑在喜馬拉雅FM上發佈小說,根本養活不了自己,為了繼續這份愛好,紫襟只好找了一份電臺的工作維持生活。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直到2014年,由於更新頻繁,紫襟被平臺注意到,成為了簽約喜馬拉雅FM的獨家主播,當時的他每天從中午開始進錄音棚,直到凌晨兩三點才收工,但一個月的收入僅有幾千塊錢。

兩個相隔六年的年輕人,懷抱著同樣的對主播行業的熱愛,但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開始。造成這種差別的,正是有聲書行業的變化。

六年前,有聲書的市場規模僅有7.5億,當時智能設備尚未完全普及,在線音頻平臺仍然是新生兒,市場上也都是免費午餐,且盜版非常猖獗。六年之後,在線音頻市場的用戶規模已經擴張到3.48億,知識付費方興未艾,有聲書的市場規模也已經擴張到了30億以上,整整翻了四倍。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伴隨著行業的變遷,紫襟也不再是那個月入幾千的小青年,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紫襟陸續推出了20餘本付費作品,這些付費作品讓他的收入逐漸變成了月入幾萬,十幾萬,到現在已經達到了月入百萬。而談到有聲書行業近幾年的變化,紫襟的感觸是“聽書的人越來越多,普通聽友和主播的版權意識越來越強。”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顯然,用戶規模的擴張和付費化的興起,讓紫襟這樣的主播實現了財務自由。行業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投入到有聲書主播這一職業,根據IT時報的報道,兩年前具備演播水準的業內主播僅有四五百人的規模,但到如今,僅蜻蜓FM一家就簽約了10萬有聲書主播。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潛力巨大,扛起音頻平臺付費收入的半壁江山


主播行業的壯大隻是有聲書產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發展到現在,有聲書市場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其上游是由網絡文學平臺和傳統的出版社組成的版權機構,中游是由有聲書製作公司和音頻平臺自有的製作團隊,他們負責將文字作品二次創作成音頻產品,而這些產品,最終將會在下游的在線音頻平臺上推廣分發。

從大環境的角度來看,在線音頻平臺的發展,無疑是支撐起有聲書市場擴張的根本原因。但相比其他類型的內容,有聲書這一品類的特點也讓其在音頻內容市場中表現突出。

事實上,在音頻平臺的多個內容品類當中,有聲書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撐起了平臺流量和收入的半壁江山。根據喜馬拉雅的官方數據,有聲書的流量佔據平臺總流量的50%,收聽時長佔比超過60%。同時,在另一音頻平臺蜻蜓FM上,據相關人士透露,有聲書同樣在所有品類中佔據頭部的流量貢獻率。

與此同時,在蜻蜓FM所有的音頻付費產品中,有聲書的復購率是最高的,它帶來的付費收入已經佔據蜻蜓FM付費收入的半數。從中可以窺見,有聲書已經成為了支撐音頻平臺收入的中流砥柱。

相比另一收入大頭知識付費產品,一集定價幾毛錢的有聲書的收入則主要依賴於薄利多銷。這個“薄利多銷”橫向上依賴於有聲書擁有的廣泛受眾,縱向上則由有聲書單本集數多的特點決定。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蜻蜓FM的COO肖軼認為,整個音頻行業的用戶畫像是一個典型啞鈴型的分佈,左邊是高素質人群,這部分人願意消費高客單價的知識類音頻節目,但用戶量比較有限;啞鈴的右邊則是長時間高頻消費、小額消費的用戶。他們雖然不消費兩百塊的大單,但兩毛的小單積累起來,消費總量完全不輸前者,而且用戶範圍卻非常大,遍佈一二三線城市和各種消費場景。”

肖軼所說的“右邊的大範圍用戶”正是有聲書的理想消費群體。相比知識付費產品動輒上百的定價,有聲書一集0.2-0.3元的低定價自然更符合這一群體的心理預期。其收聽門檻低和題材範圍廣的特性也更容易為這一群體所接受。

此外,肖軼認為,小說的連續性也更容易形成消費慣性,而有聲書單本集數多的特點則能讓用戶在這種消費慣性中發生多次的小額消費,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消費總額。

一位音頻行業從業者告訴剁椒娛投(id:ylwanjia):“很多有聲書的模式是,我一共一千集,前五百集免費,後五百集付費,很多人聽到五百集的時候,停不下來,一看一集也就兩毛錢,就接著聽下去了,等聽完的時候,可能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也花了幾十塊錢了。”

或許正因其在付費收入和流量上的表現,從今年開始,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主流音頻平臺在有聲書市場上的佈局動作不斷。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先後在今年上線了“423聽書節”和“91傾聽節”,並把“暢聽全平臺數千本小說”加入到各自的會員主要權益當中,通過這種打包的方式來挖掘有聲書更多的付費價值。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在主播的扶持上,喜馬拉雅FM早已於今年1月推出了“萬人十億新聲計劃”,計劃在一年內投入30個億去孵化中腰部的音頻內容創業者,這其中包括為主播提供專業化和商業化的培訓,並給予其資金和流量上的扶持。“萬人十億新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孵化出一萬個月收入過萬的音頻內容創作者,以及100個月收入過百萬的頭部創作者。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蜻蜓FM也於今年8月開啟了素人主播招募計劃“天聲計劃”,併為獲獎主播提供專屬的版權、資源、資金、培訓、商業化等一系列支持,同時聯動影視綜藝、電商等打造主播IP,讓主播從幕後走到臺前。

這一系列的動作正說明音頻平臺對於這一品類市場潛力的期待。喜馬拉雅有聲書負責人姜峰認為,有聲書作為一種伴隨經濟,擁有不亞於知識付費的千億級市場,2018年會是有聲書的起勢之年,是有聲書真正爬坡的階段,整個行業的品類和用戶規模都將大幅度提升。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前景可觀,但仍有長路要走


儘管前景可觀,但在高速成長期的有聲書市場上,音頻平臺們想要吃到更多的螃蟹,仍然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首先是版權價格的不斷提升。儘管和閱文,掌閱,縱橫文學等版權方達成的合作固然大大豐富了其旗下有聲書頻道的內容。但日漸增長的版權價格,也加重了音頻平臺的成本負擔。

此前剁椒娛投(id:ylwanjia)在採訪廣播劇製作公司劇好聽的CEO張鐸時,他就曾表示,近幾年來音頻版權價格在不斷地上漲,尤其是一些頭部IP,其版權價格甚至會抬高好幾倍。這對本身定價就比較低的有聲書而言,無疑擠壓了其利潤空間。

在這一市場趨勢下,想要更多的獲利,有聲書市場只能依賴於更多用戶的付費消費。但內容付費盡管在過去兩年飛速發展,其付費用戶的基數在總用戶基數的佔比仍然不具優勢。以喜馬拉雅FM為例,截止到2017年,喜馬拉雅FM共有3500萬的付費用戶,但這一數字在4.7億的總用戶數中的佔比僅為7.4%,相比用於版權購買的成本,平臺用戶的付費意願仍有待提高。

有聲作品的侵權問題則是平臺的另一樁煩心事。近年來,雖然不少音頻平臺都在從“UGC”的模式過渡到更偏向專業製作的“PUGC”模式,但UGC生產的內容,仍然是不少音頻平臺內容重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這一部分生產的有聲書,正是有聲讀物侵權的高發區。由於平臺並不會為UGC內容專門購買版權,這一創作群體又非常廣泛,因此很容易出現UGC內容相關的版權並不在所在音頻平臺上的困境。

今年3月喜馬拉雅FM就曾因平臺上出現未授權的有聲書而被作者提起訴訟,類似的事件在行業內並不少見。對這些平臺而言,儘管它們搭建了版權審核體系,並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版權庫,但這樣的侵權事件仍然防不勝防。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而對於被侵權的音頻平臺或版權方,蜻蜓FM COO肖軼則表示,當出現侵權問題的時候,對於企業維權基本可以成功,對於個人維權相對很艱難。在當前的市場上,侵權問題仍然很難徹底解決。

除此之外,從內容的豐富程度上來看,儘管目前業內的主要音頻平臺已經和閱文,掌閱,縱橫文學等領先的數字閱讀平臺達成合作,但是在傳統出版社的出版物授權上尚未達成廣泛的合作。

據姜峰介紹,目前全國每年大概有20萬新書出版,但出版社與作者明確授予版權的還很少。在有聲書的內容覆蓋廣度上,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聲書市場的悄然崛起:主播月入百萬,付費收入佔半壁江山


但無論如何,整個有聲書市場仍然呈現著蓬勃向上的趨勢,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有聲書市場用戶規模目前為2.96億,預計還會以年均符合增長率26.5%的速度繼續增長,到2020年,有聲書市場的用戶規模有望達到5.59億。

而面對這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人們或許還需要給這一市場更多成長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