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題記:文創不僅需要風花雪月的創新和詩意,但也一樣需要面對狂風暴雨的勇氣和決心。

一場未曾“蒞臨”就名聲大噪的“溫比亞”颱風,攜帶疾風暴雨襲來,所到之處,樹木折斷、高速封路、路面積水、出行困難。在一天一夜未曾停息的雨聲裡,原計劃8月18日上午開機的“龍鄉”系列微電影《蒲之根》主創團隊不改初衷,頂著狂風暴雨開拍了。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繼“龍鄉”系列微電影《陵之狗》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中國夢”優秀獎”後,“龍鄉”系列微電影團隊中的總策劃、編劇倪莉、三年二班影視、淮陽蓮舍全體員工等全體創作人員,在出品方房墉董事長的殷切期盼下,鉚足了勁,攜手衝刺其餘四部電影的拍攝和創作。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由於萱草花和蓮荷、蒲草生長、開花都有比較短的時節限制,他們緊趕慢趕一股勁兒拍攝好了故事題材的微電影《萱之花》和風光記錄片的《蓮之芯》的全部素材。8月18日,根據“山果公益”蓮舍書房開展的“國學教育、愛心扶貧”公益事業籌備拍攝的紀實片《蒲之根》,在緊張而縝密的準備工作就緒後又投入拍攝了。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事業的偉大不僅在於目標的壯麗,更在於過程的壯麗;這一項項任務、一串串枯燥數字的背後,隱藏著主創團隊早出晚歸的奔波,浸透的是風雨兼程的辛勤汗水,凝結的是對美好藝術的追求夢想,傳達的是對腳下這片土地的孺慕之情。不用隆重而繁瑣的開機儀式,部分主創人員到位,簡潔的開機合影後,立刻投入拍攝。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年輕的楊榮良導演身先士卒,站到齊胸的水中拍攝風雨中搖曳的蒲草。風雨中,所有的演職人員和主創團隊一樣,渾身溼漉漉的到處滴水,風一刮,透骨的涼。大家相對哈哈大笑,相互調侃著說,這下都成“溼人”了。水漫進了蓮舍的院子,院子裡積滿了水,怕水的攝影器材不能用,怎麼辦?用保鮮膜裹了一層又一層;風大雨大打不住傘怎麼辦?乾脆就把傘丟到一邊。夢想是一粒種子,有些人懷揣著萌芽的希冀,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在理想的王國裡,用蹣跚的步履,和披荊斬棘的恆心,迎著夢想,逆風飛翔。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有人說,人生,活的就是一個過程。在文創的道路上,編劇在深夜的案頭創作、拍攝團隊在烈日下揮汗、在取景地忙碌、在人海中穿梭,卻不知再回首已過萬水千山。無論是弘揚偉大的母愛《媽媽的木的》,父愛如山的《槐樹槐》;還是家國情懷、民族文化的《陵之狗》;無論是春暖花開的槐園,還是安逸幸福的槐府;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酷暑難耐,砥礪意志的文創團隊,用流淌的汗水,無聲地彙集起永不幹枯的力量源泉,把家鄉文化從“中原”推向“全國”。因為大家相信,歷史從不偶然,成功從不僥倖。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龍鄉”五部曲,源於淮陽縣六年來連綿不斷的創新發展步伐。普通人身邊發生的“淮陽故事”,溶解了電影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隔閡;劇中人物全部來自淮陽群眾,他們的一言一笑,展現“淮陽人”原汁原味的溫暖。這五部曲,所採取的表現手法不同,呈現的主題不同,所傳達的意義更是不同。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蒲之根》即是不屈精神,教育之根,更是感恩之根,國學之根。“山果公益”國學教育、愛心扶貧用雙手託舉留守兒童和孤兒的美好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大愛的淮陽人用心釋解了“知識改變命運”以文化人的教育初衷,讓扶貧攻堅工作又有了新的動能。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在歷盡籌備艱辛,始終奉獻大愛的“蓮舍公益書房”,來自淮陽各界的愛心志願者和講師耗盡心血,點燃了“孤殘困守”農村孩子們的夢。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在這裡,愛心的文創企業耐得住寂寞,煉成了“能工巧匠”;正是“大而美”背後的這些“隱形人”,讓淮陽的城市有序、鄉村靜謐、家鄉和美與安寧,也讓大家看到了“全國衛生城市”的美麗風景,聞到了“最宜居城市”的芳香,聽到了“全國文明城市”的足音……信奉“日日行,不怕千萬裡”的一百多萬淮陽人民,正在不斷定格家鄉的嶄新形象。細心的人感嘆淮陽故事多,其實,這就是這座城市最真實的生活。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龍鄉系列微電影之《蒲之根》開拍

在這座城市, 人們各盡其責、苦幹實幹、全力以赴,激盪出無往不至、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在“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裡,文化公益、扶貧攻堅工作做得擲地有聲,把“綠城”“水城”“古城”做得更出神,把淮陽這座“文化之城”推到新的高度。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我們篤信,一切皆有可能。(文/倪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