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東財閃崩,明天將有大風險!

先說盤面。

高位股加速後出現風險,今天開始殺人。

市場如預期的進入到了高低位切換的階段。

而這一階段是最容易虧錢的。

昨天也強調了,千萬迴避2板以上的個股。

現在看著熱鬧,但這都是倖存下來的少數個股,自身參與進去難度非常大,搞不好就虧大錢。

所以我還是以防守為主。

我的任何策略都是根據題材、行情週期、充分衡量風險收益比之後制定的。

盈利只是控制虧損後的產物;

充分做好壞的打算,防止自己有僥倖心理,儘量避免重大的虧損。

這也是我週四晚覆盤就告訴大家要千萬小心的原因。

我的覆盤是“客觀數據+主觀判斷”,前瞻性較強。

所以往往會領先於市場節奏,在沒有變化之前就表明觀點。

主觀判斷肯定有對有錯,市場才是最好的老師。

但觀點一定要鮮明,計劃一定要全面,不然的話自己根本沒有勇氣下注,也沒有耐心防守。

股票交易就是無數的選擇和決策,而做決策最忌諱猶猶豫豫,模稜兩可。

今天還是教師節,但最引人注目的消息無疑是馬雲的激流勇退。

馬雲是互聯網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主動地、有選擇地參與到互聯網的時代主題中,最終改變了個人、家族的命運。

我一直認為,主題不光存在於股市中,股市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而任何使社會資源、財富、權力發生轉移的事件都可以稱之為主題。

馬雲在互聯網主題中,做了兩件事,看準趨勢,有選擇的嘗試。

這其實和我們做股票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要承認,個人努力在大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要認清趨勢,在虧錢效應不斷累積的階段,很難賺到錢。

第二,有選擇的嘗試。

在歷史的進程中,能抓住時代機遇的主要有兩種人。

一種就是馬雲這種,愛折騰,而且充分的理解市場,執行力也強。他們是有選擇的去抓住趨勢,這種人只要能在市場中活下來,總會有所成就。

第二種,是被動的,就像當初那些下海經商的,被迫下崗,但後來的發展基本比留在廠裡的員工強。

我們做股票,其實也是有一個嘗試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有選擇的,有些操作能不能賺到錢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但有些機會,是明顯的坑,我們要千萬迴避。

這也是我最近反覆強調利弗莫爾那句話的原因,“第四章 當你知道不做什麼才能不虧錢時,你開始學習該做什麼才能贏錢”

這樣,只要我們保住了大部分的本金,通過不斷的嘗試,總會抓住趨勢性的機會,妖股、龍頭。

時間不多了,我最後在說一點關於教育的看法。

我認為學校更應該教的是怎麼變對失敗,如何降低期望值。

而不是講成功學。

PS:介於市場較差,本週會給大家重點講一下適合定投的標的,參與方法以及合理的預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