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錢幣收藏愛好者獨鍾中國錢幣的很多,在五花八門的眾多品種中,光緒元寶北洋造34年這個年度的數量特別多,與其他版式的存世量不成比例,道理何在?

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清末幣制紊亂,各省所造銀元的圖案、成色、重量並不一致,價格互有高低彼此不能通用,行用極為困擾且易生弊端。雖說在宣統二年頒佈《幣制則例》並在次年新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但尚未發行武昌起義即充軍餉發放,只是使市面多一種銀元而已,所謂的《幣制則例》也隨清朝的國祚到此結束。

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民國成立後擬重新整頓幣制,然而以新模再製費時,在改定新模前,南京臨時政府材政部呈文臨時大總統核請仍然依舊幣式洋照常生產。到了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時,認為應先進行整理改良劃一,做為實施新幣制及推行新國幣之基礎,因而材政部在民國三年八月飭令南京、湖北、奉天、四川、廣東及雲南各省造幣分廠,指示在國幣新模未頒前各廠改用北洋造鋼模製造銀元。鋼模則由各地分廠向天津造幣總廠領取。

在全國各廠一致改鑄北洋銀元的情況下,“北洋造”銀元自然數量極大,由存世實際情形與好品的能見度判斷,此時所造的當是北洋“34”年版。

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像這種銀光閃閃的好品光緒元寶北洋造34年,應即民初所造。除天津總廠外,各地計有南京、湖北、奉天、四川、廣東及雲南造幣分廠,在國幣新模未頒前改用北洋造鋼模製造。

最近,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枚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7錢2分。如圖示:

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北洋造光緒元寶欣賞

這枚錢幣,錢面:珠圈內滿漢文“光緒元寶”,上環“北洋造”, 下環“庫平七錢二分” “光緒元寶”四個字,字體俊秀。

錢背:正中蟠龍圖,左右各一六點花星。蟠龍為長鬚龍,眼神靈異炯炯有神;龍鱗雕刻細密有致,騰雲駕霧,身姿遒勁有力;龍爪張揚,神武有力;龍身盤踞太陽,盡展皇家威嚴大氣。此蟠龍圖 是中國所有龍洋圖案銀元(包括國外發行的所有銀幣)中,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顯得非常清晰。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

計有:1戶部;2北洋; 3吉林;4奉天; 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 9山東; 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 14江西;15河南; 16江蘇; 17安徽; 18雲南; 19新疆; 20黑龍江。此銀元為北洋製造。

最新光緒元寶價格成交記錄:

拍品名稱 估價(萬) 成交價(萬) 日期

大清銀幣光緒元寶廣東省造 300-300萬 345萬 2012-14-28

大清銀幣光緒元寶安徽庫平 180-220萬 207萬 2012-14-25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180-360萬 184萬 2013-12-26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 160-180萬 176萬 2006-11-25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150-250萬 172萬 2011-12-08

1900年福建官局造光緒 100-120萬 168萬 2007-11-07

近年來此銀元價格不斷攀升,1904年奉天一兩在美國路易斯安那洲的中國藏品展覽會上出現,以後便匿跡幾十年,本世紀五十年代初這玫稀世珍品復於香港出現。1971 、1991年兩次出現在香港、美國拍賣場,1991年臺灣張秀清以一十七萬美元拍得,加手續費149.6萬元,網上成交價格200萬元,可見銀元的勢頭迅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