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年代紅色作品,李可染是怎樣萬山紅遍的?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蘇徐州人。13歲師從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範科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李可染的畫作能讓市場和學術雙重認可,得力於他大量的長途寫生,觀山覽水,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使得李可染對崇山密林的表現,尤其對“逆光”的表現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離朦朧、流光縈迴,成為其山水畫最主要的藝術特徵。《魯迅故鄉紹興》、《江城朝霧》等都是其早期的寫生佳作。

1954年,時年47歲的李可染與張仃、羅銘赴江南寫生三個月。李可染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方印章自勵,他自釋“膽”者是敢於突破傳統中的陳腐框框,“魂”者是創作具有時代精神的意境,這兩句印語也成為了李可染一生對待藝術和做人的座右銘。

最近,深圳雍道文化徵集到一幅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下圖所示:

新中國年代紅色作品,李可染是怎樣萬山紅遍的?

新中國年代紅色作品,李可染是怎樣萬山紅遍的?

《萬山紅遍》作為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作品取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之詞意,氣質雄壯豪邁。作品把寫實描繪變為抒情性的寫意表現,畫面物象經營佈局具形式感,筆墨韻味也得到加強,既有嚴謹的刻意經營,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畫以墨作底,紅為主調,強調“遍”字。以硃砂色鋪陳整個畫面,可謂大膽創新之舉,使畫面滋潤明亮富有層次變化。

作品用了大量的硃砂上色,注重寫意的抒情性,畫面具有形式感,筆墨韻味濃厚,採用了大量的硃砂來渲染畫面,看上去滿目紅色,意境非凡。堪稱其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紅色山水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上世紀“文革”的政治氛圍,雖限制了很多畫家的創作空間,但是也成就了相當一批山水畫家對“紅色”的別樣情懷。而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極具代表性,也是其山水畫的成名作,奠定了李可染在“紅色山水畫”的地位。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他的畫作功底、意境之深也只有懂行的人才能體會到,雖然李可染作品價格很高,但是不乏收藏者,歷年成交量成交率都非常高。

新中國年代紅色作品,李可染是怎樣萬山紅遍的?

2015年的秋季拍賣會上,一共拍出了李可染作品85幅,最終成交的作品一共有61幅,成交率達到了72%,總成交額達到了291,474,600元。李可染作品價格在2012年夜達到了每平尺1,559,438元。在一年上,又有好幾幅李可染的作品突破千萬大關,《雨後斜陽》以600萬元起拍,最終以13,169,800元的價格成交;《雄關漫道·蒼山如海》以2500萬元起拍,最終以40,825,000元的價格成交,《灕江秋山》以800萬元起拍,最終以34,500,000元的價格成交。而在中國嘉德2015秋拍“大觀之夜——近現代”專場,李可染的《萬山紅遍》1.6億元落槌,以1.84億元成交。創造了50年上漲200萬倍的價格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