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亢龍有悔

馬雲:亢龍有悔

核心提示:馬雲的奮鬥歷程,完整再現了《易經》乾卦揭示的人生六大階段:潛伏蓄力-初露頭角-勤學苦練-掌握時機-實現理想-功成身退。

“這是我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今天得以實現”。昨天,馬雲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這天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54歲生日,是阿里巴巴19週年,也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馬雲:亢龍有悔

馬雲在信中宣佈,在阿里巴巴20週年(即2019年9月10日)之際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領導的團隊,我認為這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最正確決定”。

關於馬雲自己未來的發展,他說,“我還有很多美好的夢想。大家知道我是閒不住的人,除了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和為合夥人組織機制做努力和貢獻外,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

就這樣,馬雲選擇了在阿里巴巴“102年”大業的第20個年頭到來之際,選擇了隱退。

馬雲:亢龍有悔

2016年的聖彼得堡,馬雲留下了經典的“悔創阿里”言論。

兩年後,不管馬雲自己是否意識到了,一直篤信太極理念的他,終於完成了《周易》中乾卦“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的人生歷程。

01:潛龍勿用,見龍在田

馬雲曾說,太極的收與放、陰與陽、聚與化都滲透在阿里巴巴的管理思想中。

可以說,太極及其背後的周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馬雲,而馬雲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其歷程似乎又和《周易》的乾卦高度融合,就像一個奇妙的輪迴。

乾卦的開始,是“潛龍勿用”。大意就是,創業初期,當時機還不合適的時候,要像潛藏的龍那樣,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勿用不等於不用,而是該用的時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時機,用得恰到好處。

在馬雲創業的初期,“屢敗屢戰”、“快速轉型”是整個團隊的常態。

從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到全球第一個B2B商業網站“中國黃頁”。就這樣,馬雲領著自己最早的一批合夥人,成為了中國第一批“觸網”的創業者。

回想這段經歷,馬雲說:“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馬雲:亢龍有悔

1997年,中國黃頁最終宣告失敗,33歲的馬雲受外經貿部邀請,加盟外經貿部新成立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這家公司由馬雲組建、管理,馬雲佔30%股份,參與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B to 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連網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

“見龍在田”的大意是,當個人和團隊已有所積澱,業務也都熟悉了,在人脈、資源和未來發展方向等完全理清了之後,便可以大展宏圖。

馬雲:亢龍有悔

1999年,35歲的馬雲離開政府框架的限制,辭掉新浪和雅虎的邀請,南歸杭州創業。

在杭州湖畔家園的家中,馬雲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18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繞著慷慨激昂的馬雲,馬雲快速而瘋狂地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

“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著往前衝的時候,你們都不會慌了。你們拿著大刀,一直往前衝,十幾個人往前衝,有什麼好慌的?”

就這樣,阿里巴巴宣告誕生。

這是馬雲的第三次創業,歷經了前期的蟄伏與嘗試,他已然把所有的砝碼,都壓在了電子商務上。

02 終日乾乾,或躍在淵

就在馬雲和“18羅漢”創立阿里巴巴後,主營軟件和圖書的B2C網站8848在北京成立。

同年8月,哈佛商學院畢業的邵亦波和譚海音把美國eBay的C2C模式引入中國,成立易趣。

馬雲:亢龍有悔

11月,曾經的北大學生會副主席李國慶仿照電商鼻祖亞馬遜創辦了當當網,開始網上賣書。

在電子商務這個新生的賽道,馬雲一開始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此,馬雲曾給雅虎楊致遠寫郵件:“你覺得阿里巴巴怎麼樣,也許有一天,阿里巴巴和雅虎這兩個名字配在一起會很好”。然而這封郵件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終日乾乾”的大意是,君子的德才已經顯現,會引人注目,但此時更要奮發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備,只有這樣,即使縱處危境,也可無咎。

很快,伴隨著2000年美股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資本對互聯網的態度急轉直下,中國初生的各類型互聯網公司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挑戰。

馬雲:亢龍有悔

剛剛上市的網易很快股價跌到1塊左右;創業不久的馬化騰賬上只剩10萬塊,琢磨著怎樣100萬賣掉自己的QICQ;8848直接走向了衰敗,成為一段不足為道的歷史。

在歷經了裁員和壓縮開支後,馬雲當時賬面上只剩400萬美元,最多再撐半年。

他召集了創始人團隊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會議,最後得出了結論:“方向是對的,但再做幾個月還不不成功,就得砍掉網站。”

隨後,馬雲迎來了自己的“或躍在淵”。

“或躍在淵”的意思是,龍要麼躍而上,要麼退於淵中,見機行事即可無咎。

簡單來說,在內外部大轉型的變革時刻,成事的關鍵在於把握時機。

2001年底,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3370萬人,而且數字仍在飛速增長。這成為中國互聯網和電商經濟復甦的基礎。

到了年底,馬雲發現自己賺錢了,整整50萬。

2003年,阿里巴巴做到了每天收入100萬;2004年,每天利潤100萬;2006年,每天納稅100萬。

03 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在經歷了成功、失敗、反思、又一次創業後,基本到了中年,此時是人生的最佳時期,要“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網站淘寶網上線。

同年10月,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上線。年底,淘寶的交易額已達4000萬元。

當時,中國C2C還是易趣的天下,市場佔有率高達80%。淘寶的4000萬隻是易趣全年交易額的一個零頭。

但基於中國電商市場的廣闊前景,大量玩家紛擁入場。

2002年,eBay通過3000萬美元收購易趣網33%股份進入中國。

馬雲:亢龍有悔

2004年,京東多媒體網正式上線,線上線下相結合出售3C產品。

2004年8月,亞馬遜通過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正式進入中國。

2005年9月,騰訊推出C2C平臺拍拍,成功躋身國內前三大C2C網站。

“飛龍在天”是說要做到最高,這個時空點又中又正,天時地利人和,做事在程度、數量上都很容易見到成效。

但也應注意,如果不按照“中正之道”來辦事,也會引發災禍。

馬雲:亢龍有悔

2005年8月,當年沒有搭理馬雲的楊致遠,最終還是用10億美元和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39%的股權。

對於馬雲和楊致遠來說,這都是一場賭博。馬雲需要讓出35%的投票權,而楊致遠耗費了雅虎賬上現金的1/3,同時把業務撤出了中國這個前景無限的巨大市場。

這樁聯姻並未帶來雙贏的後果。楊致遠下臺後,馬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處理雅虎與阿里巴巴的糾葛,

2010年,阿里巴巴確定了“湖畔合夥人”制度,通過28名創始人的傳承來把持阿里董事會。

2012年,阿里巴巴宣佈以76億美元現金和優先股回購雅虎手中的50%的阿里股票,進一步降低了雅虎的股權。

歷經了大量的斡旋和鬥爭後,馬雲終於重新拿回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在此期間,阿里巴巴推出了 “雙11購物節”,負責人正是昨天被選中接任馬雲董事局主席職位的張勇。

後來天貓商城、菜鳥物流、螞蟻金服和阿里雲的成功,雖有馬雲自己的高瞻遠矚,但也都離不開張勇的全面操盤。

馬雲:亢龍有悔

《中國企業家》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如果說馬雲是個舌燦蓮花、魅力四射的ET,那張勇就像個從未來穿越而來的AI(人工智能):邏輯嚴密、算度精準、不知疲倦、很少犯錯。他的經歷就像只用一條命把一款名為“阿里巴巴”的遊戲打通關那樣,容錯率極其之低。

馬雲知道,即便他現在離開,阿里巴巴也不會遇到任何問題。而按照乾卦的推演,也是該到了“亢龍有悔”的時候了。

這四個字的意思是:龍到了極高之處,其趨勢必然下降,故應該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2013年5月,48歲的馬雲宣佈辭去阿里集團CEO一職。他說:“相信年輕人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同年,在《時尚先生》的採訪中,馬雲還說:“我自己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確實沒有好的下場。事實也是。歷史也是。歷史不會因為今天而改變。會有僅存僥倖的人,畢竟不多。這並不是悲觀,知天命者才能樂觀。知道結局的人才能真正樂觀。”

馬雲:亢龍有悔

馬雲:亢龍有悔

2014年,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首日股價漲38.07%,市值一舉達到2413億美元,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並造就了美國史上最大IPO。

2015年,馬雲成立了湖畔大學,並擔任第一任校長。

他開始更多出席各種活動,發表各種演講,與各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面,在2017年的“雙11”之前,他甚至還發布了自己主演的微電影《功守道》。

用馬雲自己的話來說:“世界那麼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

激流勇退也好,明哲保身也罷。眾人口中的“馬爸爸”最終成為了他自己最初希望的“馬老師”。

現在,他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放手去享受生活了。

馬雲:亢龍有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