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今天是教師節,首先祝願天下所有老師,

教師節快樂!

其次,作為學生的我們,很好奇,在老師的眼裡,我到底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當然啦,不同時期,老師眼中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定位不同。

今天小編帶領你們來看看,你在成長的哪個階段是好孩子,哪個階段又是壞孩子?

不要告訴我,你一直都是熊孩子。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小學,老師眼中的好孩子,是愛告狀、衣服整潔、學習好的孩子。壞孩子當然就是那些整天捉幾個毛毛蟲往女生文具盒、書包裡放,每天臉像個小花貓,衣服髒髒,還愛逃課亂跑的孩子。

先看看這位小學老師吧,為那些“壞孩子”都操碎了心。—《一個都不能少》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她是一個十四歲的農村少女(魏敏芝)到一個貧窮的小學代課,她毫無教學經驗,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學生的欺負。但她給校長的保證是,她會在原老師回來後把班級交還給她,“一個學生都不會少”。當班上一名學生因家計困難而必須放棄學業到城市中打工,這名代課老師想起她“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費盡千辛萬苦要將他找回。她沒有錢,沒有社會資源,卻必須在複雜的大城市中找尋一名小孩。她用盡一切辦法找孩子,在尋人的過程中,無形中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後,孩子們都很感謝這個老師,認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

中學階段,我們漸漸懂得了一些事情,這意味著又要搞事情了。學習好不好,依然是老師評價你是好壞孩子的標準。所以,學習好是你成為老師眼中好孩子的必要條件。其次,你還要不談戀愛、不打架、不抽菸、不喝酒、不穿奇裝異服。你達到這些,才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要是觸犯一條,直接認為,你是壞孩子。

下面給你們看看什麼是好孩子。—《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就像是沈佳宜這樣的,學習好,又聽話,沒事的時候安安靜靜的待在一個地方,逛街也是買點小零食,買點筆呀之類的。還能帶動同班同學一起學習,拉高班級的平均分。我想,碰到這類學生,老師都會開心吧。不知道上了大學的你曾經有沒有因為喜歡上一個很優秀人,而愛上了學習,只為能夠與她並肩同行。

以前經常聽高中老班說,大學裡你就解放了,老師不怎麼管你了,的確,是這樣。但在大學老師的眼裡,也有好壞孩子之分。大學老師眼裡好孩子是那些有主見,有思想的學生。你天天泡圖書館,你是好孩子。你出去談事業,你是好孩子。你要是每天躺在宿舍裡打遊戲,或者是每天嗨到半夜12點,等宿舍門關閉的前一秒,才回來,那你肯定是壞孩子了。

來看看大學裡的好孩子吧!—《風雨哈佛路》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她,父母都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

金黃色鋪滿的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又比如這個!—《阿甘正傳》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阿甘這一生,經過了太多的地方。人生太傳奇了。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裡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開始跑。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併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在大學畢業後,阿甘又應徵入伍去了越南。在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最後,阿甘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為了紀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並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給了布巴的母親,自己去做一名園丁。

最重要的是這個?—《中國合夥人》(成東青由學生變為了老師)

老師!這次我們不再是熊孩子了!

一個是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第三次試考,考上燕大:一個是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還有一個是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戲劇性的建立友誼,共同走過人生的變化。

孟曉駿成功留學美國,準備要一展抱負,卻未料助教任務只當了不久便被辭去,只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理想與現實的衝擊,讓他重新去審視自己。王陽簽證成功,卻因一個一見鍾情的美國女孩放棄出國,貫徹其浪漫派個性;成東青簽證被拒,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卻又在外私自授課,被校方發現,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成為一個真正的“失敗者”。一無所有的成東青,只有偷偷辦英語補習班,其獨特的自嘲教學法,漸漸吸引了不少學生。成就了他。

怎麼樣,埋藏在你內心深深的疑惑解開沒,知道自己在老師眼中什麼樣兒了吧?來評論區,公佈答案吧!

撰稿| 山西傳媒學院 郝安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