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取消光伏MIP雙反影響分析:復興的歐洲和凋零的台灣

Solarwit治雨,做有靈魂的產業分析(推薦關注Solarwit公眾號)。

本篇文章是我在光伏產業變遷見證者一次講座活動中的文字記錄,感謝尹達群主的用心整理,推薦關注他的微信小程序“有料新能源”。

大家好,我們先從歐洲市場最近取消MIP的影響,以及市場整體情況做一個分享。

首先《至暗時刻》這篇文章,臺灣地區的電池已經跌破現金成本,上一週光伏產品的價格海外跌幅明顯大於國內,這其實就是歐洲取消MIP之後的影響,上一週國內普通多晶電池價格下滑百2.1%。而海外的多晶電池下滑4.2%,國內的單晶Perc電池沒有下滑還是1.08元,而海外單晶Perc電池價格下滑了9.4%,這背後都是歐洲取消雙反以後的一個蝴蝶效應。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這一輪價格下滑無非是價格更低一些,本週的pvinfolink的報價也和往日的報價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輪的價格下跌其實發生了質的改變,臺灣地區光伏企業一直在虧損,難過了很多年,而在這一週,歷史性的下滑到了現金成本以下(就是是圖表中的黃色立柱)。在我的成本測算模型中,臺灣的電池產能本週的現金成本為-0.025元/w,意思是說現在的這個未扣折舊的毛利潤為負值。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就是當前的價格小於它的現金成本,對於臺灣地區來說,現在電池片價格非但覆蓋不了平臺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現在連折舊費用和人員工資可能都無法完全覆蓋了,當現金成本出現負值的時候,就意味著臺灣的電池產能將會大規模退出。

關於統計方式,臺灣地區的電池產能,也並不是一個恆定的成本,臺灣地區去年名義上的產能有20GW,但是實際上的產出只有10GW,停產的產能肯定沒有必要納入考慮,我這個成本數據是依據去年臺灣領先的在產電池廠數據統計,所以說臺灣領先的產能成本現在已經出現了負數,那這就意味著臺灣地區不是受到影響多或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這就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最近一樣出現負值的還有多晶硅片,這一段時間硅料價格並未見明顯下滑,8月份硅料產出1.57萬噸,進口量也少於了1萬噸,也就是說硅料產出已經下滑了40%,在硅料價格並未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多晶硅片又下滑了0.1-0.15元/片,這就使得本來已經處於虧損境地的多晶硅片雪上加霜。

回到歐洲取消MIP的影響。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首先對於歐洲市場自身是一個明顯的利好,MIP從創立之初,協議價格是56歐分到2016年的46歐分,到2017年9月的37歐分,在到現在取消雙反以後,價格,直線下掉到23歐分,甚至有朋友說已經出現19歐分的價格,那麼歐洲市場所用到的組件價格在取消雙反以後快速下滑,歐洲地區的電站運營商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大受益者自然就是國內的產能,以隆基通威等為代表的國內產能,國內成本是全球最低,這些產能之前面對這個高昂關稅或者是過高的MIP承諾價格,而那這些企業沒有海外無雙反地區的產能佈局,使得這些企業難以進入歐洲市場,但是伴隨著雙反的取消,這些國內的產能例如隆基、阿特斯、通威、東方日升、愛康等代表的新勢力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幾家歡樂幾家愁,國內的產能是第二大的受益方。那麼也會有最大的受損方,現在看來,大陸地區的產能將會對全世界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產能造成嚴重的衝擊,那麼最大的受損方也就此得出那就是海外地區的那些成本偏高的產能,這裡面臺灣地區最為典型,新日光4.2GW,昱晶2.2GW,茂迪2.1GW,僅這三家就合計8.5GW。

第二大受損方韓國,這裡面臨挑戰最為嚴峻的公司可能是韓華太陽,韓華最近一季度的財報由於匯率問題虧損三千萬美金,但是苦日子可能只是剛剛開始,韓華太陽能的產能的區位佈局並不是十分理想,約有6GW的電池產能和組件產能在韓國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這些產能需要使用大陸地區的硅片,但是國內硅片供給到海外成本也會高一些。

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硅片對外供給的出口退稅問題,硅片出口,只要16%的增值稅,但是退回來只有13%,組件則不會有這樣的出口退稅的問題,組件出口要交16%的增值稅,海關又把16%的增值稅完全退回。

上游硅片環節,有這樣的出口退稅差,使得海外的這些依靠大陸硅片供給的產能,面臨成本上的挑戰。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這張圖代表著海外電池產能的分佈,這裡面也能體現出最受損的幾個地區的產能,首要自然就是臺灣地區,海外產能佔比25%,也就是說先前有貿易保護地區的產能,25%的量還是在臺灣地區,第二個國家是16%,主要是韓華太陽能,歐洲雙反取消以後,原先海外產能享受的高溢價不在,雖然美國地區也會有一定的貿易保護機制,海外的產能還是會有去處,但是由於歐洲取消了雙反,有貿易保護的地區的量縮減了,所以說銷往美國的光伏產品價格也相應下滑。

所以海外產能正在遭受著量減、價格也減的雙重打擊,東南亞地區的海外產能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分析東南亞地區的供給結構,這個趨勢將更加明顯,上圖是當前歐洲市場的光伏供給結構,歐洲自己生產約20%的組件,大陸承擔雙反的情況下依然有著10%的市場份額,剩餘的有70%是產自東南亞,而這70%中約有30%的電池片來自臺灣,就是說東南亞在歐洲市場的產能佔比在9月3日以前是70%,但是根據我們的預判,到明年的此時,大陸的產能佔比將會取代當前東南亞的位置,甚至佔比可能會更高達到80%以上,所以說這對國內的產能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分析完市場結構的變遷,以及受益者受損者,我們再分析一下歐洲市場的自身增長,由於光伏電是一個高度價格敏感的個產品,所以說這一輪歐洲取消MIP後,我們判斷歐洲市場將會迎來大幅度的爆發,而且歐洲將會是率先迎來配合儲能爆發的光伏市場,為我們未來全球光伏+儲能的供給格局,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

歐洲市場整體分析,今年上半年出往歐洲的組件的均價是36歐分,而現在降低到了23歐分,降低幅度約30%,明年的這個時期我認為歐洲光伏組件的價格自身會下滑35%以上,與此同時,歐洲的單多晶的佔比也會發生變化,由於歐洲之前對自己本土的單晶勢力產能過分保護,使得歐洲對單晶組件的MIP限價偏高,使得之前歐洲市場主要以多晶組件為主,而取消MIP以後,這一個單多晶對比會發生逆轉,會以單晶為主。

歐洲市場是一個人力成本高企的市場,而人力高成本的地區,一般都是對應高BOS成本(BOS英文全稱:Balance of System,光伏BOS成本是指除了光伏組件以外的系統成本,主要由逆變器、支架、電纜等主要設備成本,以及土建、安裝工程、項目設計、工程驗收和前期相關費用等部分構成)的,而高BOS成本一般就會青睞高效率的組件,就效率提升這一方面,歐洲市場將會由2017年的270組件為主流提升到2019年的310組件為主流,高功率其實又會使得系統造價成本降低20%,綜合來看歐洲在取消MIP雙反以後,綜合光伏發電成本降低30%以上是有可能的。

今年根據已經發生了的光伏裝機數據,我們有理由相信,歐洲市場在沉寂多年以後,在今年又將重新突破10GW的裝機量大關,對於2018年歐洲市場的需求我們可以大膽樂觀一些,目前我毛估估會達到15GW的量級。歐洲市場將會成為一個脫離補貼的,真正的成長性市場,而沒有補貼擾動,那麼光伏組件降價就會刺激歐洲市場的需求向上,直到電網的制約出現。

王淑娟老師主持過《平價上網》論壇(具體參考 百家講壇 光伏變遷見證者),探討了很多地區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越來越平價化,光伏電已經確實成為全世界最為廉價的能源,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來了,當光伏走向全面普及的時候,年光伏裝機量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量級?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測算下,在這個測算模型下,可以假定2018年以後的光伏市場,每年按照20%的速度增長,直到2025年,達到396GW的年裝機量,光伏電是一個累積的量,按照光伏裝機25年的壽命,往後的一些日子裡,這個光伏組件的累計裝機量還會繼續增加,直到2050年,如果到2050年我們依舊保持著每年396GW的裝機量,再考慮到每年2.4%的世界電力需求增速,那麼每年396GW累積到2050年對應到當時的光伏電的佔比是30.16%。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每年裝大約400GW的光伏電站,累計二十五年,並且考慮到用電需求的增速與增長以後,2050年的光伏電的佔比呢就達到了30%,如果再把風電這種不穩定的電源考慮下來的話,那麼2050年風光互補的能源佔比也將會輕鬆超越50%。

所以結論是:每年光伏裝機400GW,並且不再增長的情況下,那麼到2050年光伏的年發電量的佔比就已經來到了30%。

我現在聽到的市場上最樂觀的對光伏未來裝機預測言論是說:每年光伏裝機量達到1000GW,那麼我們把這個數據帶入這個模型去運算一下,看是否可能: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如果每年裝機量1000GW,累計25年就是2.5萬GW,現在的雙面組件技術以及東南亞地區、中東地區的佈局,以後年發電小時數是會一個提升的過程,達到1300-1700小時,同時考慮到了世界用電需求的增速,2050年光伏電的佔比將會達到76%。

也就是說在如果每年光伏裝機量是1000GW,累25年以後光伏電的佔比是73%,那是一個天文數字啊,如果這麼高,那麼誰來做平滑電網的電源呢?很顯然這樣高佔比是不可能。

每年400GW的光伏裝機量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預測,而且這是需要十年以後的成長,但在考慮光伏組價格是不斷下滑的,尤其是今年組件價格下滑了30%以上,未來很多年,光伏行業的產值將難以超越2017年,這是目前的一個預判,光伏平價並不能極其顯著的帶來光伏需求的增長,這是用模型和數據測算出來的結論。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那麼回到今年伏產業需求的預測,年初測今年全球的光伏裝機量是90-95GW,這個預測基本維持不變,前8個月對於EVA數據的測算,全球的光伏裝機量為67GW,考慮到後面還有4個月的時間,我認為不會出現某些機構預測的83GW那麼低的一個水平,主要是海外出口數據十分樂觀,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光伏裝機需求正在大爆發,這是我們看到比較喜人的進步點。

那麼近期光伏產業鏈的價格,依舊在快速的下滑,而且沒有止跌的勢頭,但是根據我對光伏產業成本的追蹤,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光伏產品的價格已經比較接近底部,因為臺灣地區已經多達10GW的電池產能退出,而實際上全世界的需求是比較理想的,我認為在一些海外產能退出以後,以及國內一些產能的退出,近期整個光伏行業的供求格局,將會迎來新的平衡,起碼多晶硅片的價格下降空間有限,除非硅料跌價。多晶組件的下降間也十分有限,極限價格就是1.7的價格。

欧洲取消光伏MIP双反影响分析:复兴的欧洲和凋零的台湾

還有就是單晶PERC電池片的價格走勢,這張表展示了最近一年零四個月時間,單晶PERC電池片的價格變化,基本上是一路下跌,一些企在去年憑單晶路線上的優勢,獲得了持續的超額利潤,而現在也不得不陷入比較慘烈的價格戰當中,王淑娟老師剛才預測比較謹慎,說單晶組件價格會介於2-2.2元之間,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單晶組件價格跌2元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為當前單晶電池片只有1.1元,即便考慮了封裝成本,實際上單晶組件價格已經有潛力跌破2元錢。

單晶PERC組件,在封裝成本上更有優勢,每片的組件環節封裝成本不超過8毛錢,即便考慮到質保金和運費,以1.1元去採購單晶PERC電池片,按照2元去交貨還是有一定利潤空間的,所以說單晶PERC組件跌破2元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最後再來點評一下此輪週期,還是維持先前的觀點不變,這一輪光伏產業週期底部還沒有到來,真正的週期底部,我們要等到Q4一系列企業的產能釋放以後,再來定奪,目前的判斷是光伏行業這一輪產業週期的底部會出現在2019年上半年,原因如下:

7月份的裝機量已經出來了,分佈式裝機3GW,加上6月份那些沒有指標的2GW的分佈式,那麼今年沒有納入10GW指標量的分佈式裝機量,已經達到5GW多,考慮到接下來的4個月的時間,我想即便明年有10GW的分佈式指標,也會在今年用完。

下半年中國市場還有領跑者項目以及扶貧項目支撐,所以中國市場現在實際的需求還是可以的,而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們真正的看不到中國的需求在何處,只有那些平價化試點和那些不需要補貼也能做的小型工商業分佈式項目可以做,那麼這些項目有很多的限制條件:比如說消納條件,屋頂業主的資信等等方面,所以說,裝機量的潛容量遠小於今年上半年。,今年前七個月31GW的裝機量,明年中國上半年的需求,肯定是負增長的。

還有就是硅料、硅片、電池片的產能會在Q4大規模的投放,硅料新增11萬噸,,新增的硅片產能也會超過10GW,這些產能釋放出來會對本來已經十分艱難的行情進一步形成擠壓,新產能的現金成本極低,就算是需求不加他們依然會堅定地釋放出來,那麼對這些既有的高成本的產能將會是更大的挑戰。

最後一點就是,現在組件價格雖然大幅下滑,但是從組件價格下滑,到刺激海外項目的需求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海外項目招標投標以及最終到組件需求的形成的過程比較漫長,根據朋友們一些瞭解,至少要大於三個季度,所以說明年上半年也見不到海外需求超預期爆發的可能性,所以明年上半年,負增長將是必然。

預測1、2018年下半年GCL大量債務到期,沒有現金流入能力的兩個巨頭公司率先爆發債務危機,出現給付困難。

預測2、行業巨頭破產會給一系列與其有合作關係的企業帶來壞賬損失(具體參考當年無錫尚德)。

預測3、通過壞賬傳導影響,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市場對光伏行業整體的估值水平。

預測4、龍頭公司破產會顯著抬高銀行對光伏也貸款的壞賬率,導致銀行對光伏行業不分青紅皂白全面收緊貸款,提升全行業融資難度。

預測5、面臨壞賬時企業選擇拋售光伏電站來償還債務,此時又恰逢行業情緒低谷,電站自身也是搞負債資產,打折出售電站會使得淨資產歸零。

最後是週期底部的情緒底部,任何一輪週期都會有公司倒閉,甚至是龍頭公司倒閉,尤其是這樣大規模量級的光伏產業週期,要是沒有幾個龍頭公司破產,那就談不上週期,而龍頭公司的破產會導致銀行壞賬,更導致銀行抽貸和限制對光伏行業的貸款,促使整個負面情緒擴散到全行業,那麼這些事情目前還沒有發生,但是正在醞釀,這些事情我覺得有可能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導致2019年上半年成為一個極端的情緒底部。

那麼分析下來呢,這一輪產業週期並未真正到達底部,那麼在這個階段朋友們還要以審慎為主,多儲備過冬的棉被多儲備過冬的彈藥,祝大家好運。

價格下滑短時間內不會引起海外需求暴漲,國內目前還有前期項目的延續性需求,單2019年上半年看不到需求在哪裡。

目前龍頭公司還有一些脂肪但在快速失血,預計2019年上半年會有兩家龍頭公司遭遇債務危機,繼而把投資人的情緒推向深淵。

群友提問:在光伏佔比模型中,年利用小時數為啥每年都有增長?

回答:單晶PERC提高弱光發電,雙面利用刺激增加,高發電小時數地區裝機量增加。

群友點評:

分析和說的很對,我也是這樣看的,一直不抱短期樂觀的態度。全行業估計要倒閉關門65%以上,最殘酷的馬上要來了,很多都是了十多年的光伏,很多要面臨轉型,轉行,中年危機,房貸危機,2018到2019的光伏類似於1998年的國企大下崗。

SolarWitSolarwit治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