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名聲猶如江河,它既能載起輕浮之物,又能傾沉重之物。

——弗·培根

9月10日,是教師節。

9月10日,是阿里巴巴19週年。

9月10日,是馬雲54歲生日。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一、馬雲的退休宣言

2018年9月10日,馬雲發了一封早就寫好的內部信,宣佈:“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我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在到明年9月10日的這段時間裡,馬雲將“全面配合張勇,為我們的組織過渡做好準備。”

而馬雲準備徹底交割的時間點也基本確定,那就是“在2019年9月10日之後,我將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直至2020年阿里巴巴年度股東大會。”

信息一出,朋友圈一片叫好,畢竟在中國真正能夠功成身退的著名企業家鳳毛麟角,願意急流勇退的企業家更是屈指可數,更不要說在60歲前就要金盆洗手的企業家了。

有人說,大強子事件深深地刺激了馬雲,所以加快了阿里的傳承計劃,坤鵬論估計,刺激的不僅僅是馬雲,騰訊、百度、小米等眾多創始人與企業深度綁定的企業,都已經將相應的對策提上了議事日程。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王安石說: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李白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可以說,以上詩句代表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每個人心裡都藏著英難夢,俠客情,先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甚至“回狂瀾於既倒”,然後在最輝煌的時候悄然隱退。

其實大部分隱退並非真心所想,只因為不隱不退很可能惹禍。

比如:中國這些年的“富豪榜”,凡是成為首富的人,最終落馬的幾率非常高。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人性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弱點,那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歌德說,能分享他人快樂的,是神。

巴菲特說過,推動世界前進的不是貪婪,是妒嫉。

喝彩者表面上挑起了大拇指,而大部分內心其實豎起的是中指。

許多人研究成功者,是拿著顯微鏡來觀察、研究人家的原罪和缺陷,盼星星盼月亮,有時候盼的最多的就是別人倒黴,到時候絕對將整理的黑材料傾囊而出,落井下石。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說到這裡,坤鵬論不禁想起了以前曾介紹的一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范蠡。

范蠡發現了農業的十二年一週期,並揭示了反週期賺大錢的道理。

他先是從政,幫助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後來毅然帶著美人西施到齊國下海經商,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致產數十萬”。

但范蠡堅持認為,“久受尊名不祥”、“富好行其德”,物聚必散,天道使然,就在被齊王請去當了三年相國後,他居然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跑到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繼續經商致富,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

最重要的是,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范蠡一人。

所以,不管你有多麼牛,一直到閉眼那一刻還牛,那才叫有始有終,才是真牛。

真正的智者不囤積財富,不追求盛名。

但世上許多事情都是說易行難,特別是在中國,階層分明,雖然嘴上喊著勞動光榮,但大部分人都會鄙視靠出賣體力的底層,中國還是一個相當現實的社會,人走茶就涼,物是人卻非。

不得不承認,權利和地位是人類最牛逼的春藥,總是讓人難捨難分。

當然,股份制這個人類偉大的創造,使得不少企業家可以明面上退休,但依然能通過自己的股份保持在企業中的地位和話語權,甚至算是幕後太上皇。

截至2018年7月18日,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8.8%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改名Altaba的雅虎持有阿里巴巴14.8%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而馬雲持有阿里巴巴6.4的%的股份,為第三大股東,市值265億美元。

同時,他還持有螞蟻金服7.3%的股權,市值110億美元,算下來,馬雲總的個人財富,大概在375億美元左右,這還不算他參與的基金的投資所得。

三、馬雲為何學蓋茨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馬雲稱,他正緊隨比爾·蓋茨的腳步,將更多時間和財富投身於慈善事業,並且創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

其實,成功退休的企業家模範也不少,為什麼馬雲獨愛學蓋茨呢?

坤鵬論認為原因有三:

蓋茨曾是計算機時代的王者,而馬雲自然要向更牛逼的人看齊。

馬雲的個性註定這輩子離不開講臺或是舞臺,如果退休後就變得銷聲匿跡,籍籍無名,估計他會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不會舒服,退休可不是讓自己找不痛快,退休應該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變得讓自己更喜歡。

蓋茨退休後,依然被人們密切關注,隔三岔五上上電視臺,全世界四處走走,到哪裡依然都是眾星捧月,並未因為退休而丟掉了光環,甚至沒了企業的羈絆,配合上公益的加持,人設形象更高大上。

而公益是許多世界大富豪的選擇,人就是這樣,當財富不再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標後,精神追求自然會上升,特別是造福全人類,青史留名,每個有追求的富人都有著成為救世主的小願望,這樣的偉大願景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個是從政,一個是做公益,鑑於政治多風險,特別是幾千年來中國政壇沒有商人的土壤,後者就成了馬雲最佳選擇。

當然,蓋茨退休後的財富運作也相當令人豔羨,去年坤鵬論曾在《比爾·蓋茨真的遇到騙子投資專家了嗎?》中詳細介紹過蓋茨退休後的輝煌:

福布斯自1987年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的首富數據,蓋茨在30年中有一半的時間(15年)登頂,而且除了他,沒有任何一個首富能夠如此長時間穩坐榜首。

坤鵬論查了一下最新的全球富豪榜,蓋茨以938億美元位居第二名,拿出計算器一算,從1986年的3.1億美元,財富翻了302倍!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要注意的是,蓋茨手裡的微軟股票只有3%,按最新市值計算,也就不到250多億美元,其他大部分財富全靠他的家族辦公室——瀑布投資運作而得。

這樣的榜樣不學,學誰?!

對於馬雲來說,未來財富肯定不用考慮,坤鵬論認為,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能不能管好自己的嘴。

馬克·吐溫曾說,一個人最危險的敵人是他自己的口舌。

中國有句俗話叫禍從口出,萬眾矚目加上金口玉言,這樣組合出來的快感絕對讓人慾罷不能,而教育偏偏又離不開口傳心授。

四、張勇絕對靠譜,中國的庫克!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有人說,馬雲這個時機選擇得不好,因為最近阿里的股價並不理想,尤其是近半年跌去了約1000億美元的市值。

還有人說,一個人對一家公司的影響有多大?資本市場的影響最容易量化,就在馬雲發佈內部信後,港股市場阿里概念股應生普跌。

也有人說,阿里不能沒有馬雲,因為把阿里的高管層瞧個遍,沒有一個靠譜的。

但是,坤鵬論認為,從長遠看,從大格局看,阿里很健康,並無遠憂,甚至只要接班人蕭規曹隨,穩紮穩打,阿里內部就出不了問題。

而對於阿里管理團隊的指責,坤鵬論只能說,作者本身就沒管過企業,更未曾深度觀察過阿里。

坤鵬論曾多次在文章中強調,一個初創企業要想成功機率大,創始人必須要是像蓋茨、喬布斯、馬雲這類天才般狂熱創新型的領導,如果企業想要走得長久,至少在穩定階段必須有一位像庫克這樣冷靜但執行力極強的管理型副手。

而張勇就是庫克這樣的管理型領導。

自從喬布斯後,一直有人質疑庫克,但他的成績卻相當斐然,蘋果在他的執掌下,連續六年增長,今年,蘋果更是一枝獨秀,市值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

這兩天,就連牛哄哄的高盛分析師都公開認錯,承認完全錯判了蘋果股價,大舉上調目標價20%。因為“蘋果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很難被做空。”

坤鵬論認為,喬布斯是蘋果的產品之神,而庫克則是蘋果的運營之神。

在喬布斯時代,庫克起著關鍵作用,與喬布斯互補,喬布斯離開人間後,庫克繼續創造了蘋果更璀璨的輝煌,而且這個輝煌是那麼穩定地綻放,絲毫沒有走弱的趨勢。

喬布斯為人類闡述了創新之力。

庫克則向世界展現的是商業之力,商業就是商業,不性感,賺錢就好。

而微軟為什麼這麼多年屹立不倒,還在最近老樹新花,最新市值8297.78億美元?

關鍵就在於其後的兩任CEO鮑爾默和納德拉。

鮑爾默從蓋茨手中接過微軟後,不僅曾讓公司營收翻倍,而且忍受著外部和內部的不理解堅定地推動微軟轉型,堪稱忍辱負重,甚至在他宣佈退休後,股價大漲,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啪啪打臉呢。

現在微軟的CEO納德拉作為鮑爾默的親密戰友,接任後,繼續堅決地執行著鮑爾默預定的轉型計劃,結果這家已經43歲高齡的科技企業,越活越年輕,絲毫不讓其他新興科技公司。

當然,國外有著很完善的企業接班和傳承規劃,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在這點上比歐美做得要差不少,比如聯想就算是個反面典型,坤鵬論曾在《柳傳志種下的因與愛 令今日之聯想沒落》一文中有過詳細的解讀。

馬雲也在公開信中也高度評價張勇:在擔任CEO的3年多中,張勇以卓越的商業才華、堅定沉著的領導力、超級計算機一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帶領阿里取得了長遠發展,連續13個季度實現阿里巴巴業績健康持續增長,已經證明自己是中國最出色的CEO。

綜觀BAT以及京東、美團、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阿里的人才和管理梯隊建設絕對算是佼佼者,馬雲說的“質量和數量都堪稱世界一流”,真不算吹牛。

坤鵬論甚至認為,張勇、彭蕾、井賢棟等到哪裡都是開山立派的人物,只可惜他們遇到了馬雲這樣“妖孽”的外星人,還對他一百個心服口服。

有人總結了中國創業團隊中的門派情況,BAT絕對是創業者的搖籃,其中阿里系最持久,騰訊系新銳最多。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坤鵬論:退休又何妨 阿里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

這樣的數據背後也反應出,BAT的人才濟濟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的成熟度都遠遠高於其他互聯網公司。

儘管馬雲在內部信中說,“實現這樣的使命就需要更多馬雲”,但是,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在這樣的科技青黃不接時代,阿里最需要的不是另一個馬雲,甚至也不是創新,而是穩紮穩打,夯實以前快速攻下的山頭,為基業長青102年努力!

坤鵬論相信,不久的將來,離開了馬雲的阿里,將比現在更輝煌!

因為“阿里從來不只屬於馬雲”!

創業的英雄時代開始落下帷幕,馬雲已經做出表率!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