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這批「半成品」如何?企業:其實只能算「原材料」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明確一點:學生作為社會的人才補給,由學校負責校園加工,成為“半成品”後轉由企業負責加工成所需“產品”,這是一個需要兩者配合的過程。

學校:這批“半成品”如何?企業:其實只能算“原材料”

高中畢業生作為原材料,經過高考的材料選擇,送入大學進行加工,大學畢業加工成“半成品”,“半成品”交由企業負責。

目前畢業生就業困難,很多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是現狀。

不考慮客觀存在擴招的因素,至少滿足企業現有大部分人才需求是基本要求。但現狀是二者的嚴重不匹配,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半成品”不合格,或者企業考慮成本,不願意再加工。

大學在這產品生產線上起到了中轉和加工作用,人生寶貴的3-4年的時間在這個大熔爐度過,大多數人都及時行樂,在以各種方式完成了國家規定的大學課程外,其餘的時光都用在了談戀愛、打遊戲、逛街、瀟灑上面,所謂的不負好時光。

學校:這批“半成品”如何?企業:其實只能算“原材料”

學校專業課可以多年不變,社會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崗位的不斷飽和、更新,幾個輪迴,但很多大學開設專業經久不變。

新社會崗位的需求的出現,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各種輔導機構,就算崗位只需簡單的基礎技能,但很多學校依然不能授予學生這部分技能。

轉眼間四年青春時光就花沒了,不得不面對就業,到了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的時候了,找工作時發現曾經的天老大我老二,此時天還是老大,自己是老多少呢?

其實在企業眼裡,畢業生根本不能算“半成品”,“基本什麼都不會”是很多畢業生最基本的標籤。

企業看中的是學生這塊“原材料”,在本身經過三、四年的時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能”,比如可塑性。

學校:這批“半成品”如何?企業:其實只能算“原材料”

社會發展太快,人才需求與培育嚴重脫節。這已經不是原材料與半成品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

如果目前的整個教育環境達不到預先設想的人才培養標準,那學校應該關心的是學生能多掌握幾項企業所需基礎技能。以利於孩子們就業,要想改變大環境,需要很長時間,等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