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無私奉獻就是沒有私心的奉獻,不講名利的奉獻,不說空話的的奉獻。有一位老人,她完全把自己的精力,把自己的知識,把自己的財富都奉獻給了果樹發展事業,她有個樸實的名字——朱平風。

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退休前,朱平風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林研究室副研究員。2002年退休後,她隻身一人來到陝西安康瀛湖鎮洞橋村,在一片荒山上開始了將亞熱帶水果北移栽植的試驗 從2002年到2017年,15年彈指一揮間,朱平風把自己的“學術論文”寫在了山林之間。這樣的執著與堅守,常常讓人忘記她也已是一個七旬的老人。

將亞熱帶水果北移3至4個緯度

朱平風選擇瀛湖鎮,是因為20世紀60年代她在安康從事社教工作時,發現安康的氣候很適宜發展果業,尤其是瀛湖鎮。

幾十年過去了,這裡的一些老百姓還處於貧窮與閉塞之中。因此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這裡的老百姓走上富裕路。2003年,荒地經過平整成為試驗田,房子也蓋起來了,朱平風開始在地裡栽植果樹苗。她種的有枇杷、有楊梅,還有一些村民不認識的樹苗。每天清晨,朱平風早早就起床,在試驗田裡澆水、剪枝、觀測、記錄,一直工作到很晚。

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隨著樹苗一天天長高,朱平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她開始動員村民種植枇杷樹和楊梅樹。她自己掏錢從南方買回樹苗提供給村民,可村民不為所動。 

但為推廣種植,朱平風開始送樹苗上門。她每天一大早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挨家挨戶敲門送樹苗。她購買一株樹苗花費16元,但只收村民1元。“我想完全免費,但怕村民把樹苗當柴火一樣燒了。我收1元錢,村民就知道這些樹苗是自己買的,也就不會糟蹋了。”

起初,許多村民抱著“反正不花錢”“試試看”的心態栽種了楊梅樹和枇杷樹。幾年後,村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種的都是“寶貝”,楊梅每公斤能賣到30元,經濟效益比本地水果高10倍,城裡人還特地上門來買楊梅。現在,安康市場上賣的本地產枇杷、檸檬、楊梅、火龍果等,基本上都是她引進、培育的。

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不僅不計名而且不計利

朱平風雖有名,卻不計名,總是默默的奉獻。去年,全國老科協要表彰一部分在老科協崗位上做出有突出貢獻的老科協會員,安康當地就推薦了朱平風,作為候選人要求必須有科研成果、有總結論文,但推薦單位卻找不到可供有關部門認定的科研成果,也找不到科研論文。其實,經過十幾年不懈的努力,朱平風已有非常多的科研成果,她把亞熱帶水果的種植北移了三到四個緯度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然而,對於這些朱平風卻看得很淡,她的觀點是隻要幹好實事,文章和名譽都是次要的。不計名,只求實,朱平風無愧於是一名真正的科技工作者。

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不僅不計名,朱平風同樣不計利。朱平風最開始推廣檸檬的時候,當地的農民根本不相信,她就不厭其煩的做農民的工作。最可敬佩的是朱平風提出,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栽樹挖一個坑,她用自己的積蓄給農民補貼4元,把樹苗無償送給農民。朱平風只是一個退休的普通科技工作者,退休工資本就不多,她卻不計較這些,對她而言果樹的推廣和農民的增收才是最重要的。經常送錢送物,朱平風的退休工資也顯得捉襟見肘,經常靠家裡的接濟,丈夫的工資也常常用來補貼果樹發展事業,而對於這一切,朱平風從未想過計較。

打破學界長期論斷,將亞熱帶水果北移4個緯度,她把餘生奉獻給科研

“我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吃苦,二是更不怕吃虧。”朱平風這樣評價自己。 “讓農民富起來,這個擔子很重,我要擔到底。”朱平風這樣確定目標。在村民心中,朱平風是他們通往幸福生活的引路者。

6月6日,楊凌,朱平風躺在病床上,叮囑子女,自己“走”後,要簡化程序,不舉行儀式、不通知瀛湖鎮的村民、不佔用墓地,將骨灰運回瀛湖鎮,埋葬在大樹下。當天晚上,77歲的朱平風“走”了,“走”得平靜,“走”得安然。

大山無言,靜默無聲

瀛湖靜謐,暗含深情

果木林林,葳蕤如斯

秉持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誠樸勇毅”的校訓,朱平風將論文寫在了大山上,也將自己的餘生留在了安康瀛湖。

歡迎大家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部分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