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燕雲十六州」,遠比影視劇中演繹的更曲折!

燕雲十六州,在我們看過的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被多次提及,因為燕雲十六州所包含的範圍對一個王朝,特別是中原王朝起了屏障作用,戰略作用巨大。因此在歷史上,它成為了一個焦點和各政權之間博弈的籌碼。

歷史上真正的“燕雲十六州”,遠比影視劇中演繹的更曲折!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主要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九州,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之於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於北方,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而這一重要戰略地理的丟失,使得這一重要地區在少數民族政權控制下長達二百年,直至明朝朱元璋將其收復。

歷史上真正的“燕雲十六州”,遠比影視劇中演繹的更曲折!

唐朝滅亡後,沙陀人李存勖建立了後唐,控制了這一地區。等到到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時,大將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兩人之間互相猜疑。於是石敬瑭發起反叛,在不敵後唐軍隊時,石敬瑭向契丹求救,以燕雲十六州作為支持條件,竟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在契丹支持下,後唐滅亡,石敬瑭建立後晉並獻上了燕雲十六州。

歷史上真正的“燕雲十六州”,遠比影視劇中演繹的更曲折!

自此這一重要地區在少數民族政權控制下長達二百年,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一族的天然和人工防線,之後宋朝和遼簽訂的“澶淵盟約”以及“靖康之難”都與這一地區的喪失有極大關係。不管是之後的後周世宗柴榮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都沒能收復這一地區。直至明太祖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燕雲十六州才得以重回中原漢王朝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