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偉大的時代,必然伴隨著偉大的工程;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剎那間的40年,於歷史來說如流星滑落,可卻成為了幾千年中國史乃至人類史最為絢爛的一頁。

而造就這一奇蹟的原因無非有二:

一是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被改革開放釋放了出來;

二是大規模興建能造福後人的超級工程,如始建於1984年的中國高速公路網(總里程現已全球第一)、三峽大壩(全球第一)、青藏鐵路、南水北調、港珠澳大橋、中國載人航天、始於2008年的中國高鐵網(全球第一)···

某種程度上,這兩點又是相輔相成,正是國人的“勤勞和智慧”造就了這些前無古人的“超級工程”,而這些超級工程,反過來又進一步解放了國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

或許正因如此,所以,中國的超級工程還會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

為此,本號特地篩選出了10個能夠引領未來十年、二十年發展的超級工程;

▌1. 全球移動寬帶衛星互聯網

今年以來,頻頻霸佔全球新聞頭條的“鋼鐵俠” —— 埃隆·馬斯克,又公佈了一個超級計劃,即全球互聯網衛星部署計劃

根據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文件,Starlink星座計劃,預計將於2025年最終部署12000顆衛星,為地球人提供至少1Gbps/秒的寬帶服務,最高可達23Gbps/秒的超高速寬帶網絡。

對於這樣的未來工程,中國當然不會缺席。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佈了中國的“低軌道通信衛星星座計劃”,一期工程將建設54顆衛星,二期工程將實現系統能力平滑過渡,衛星數量最終超過300顆。

據悉,中國自主的全球移動寬帶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將在今年全面啟動。建成後,它將成為全球無縫覆蓋的空間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為地面固定、手持移動、車載、船載、機載等各類終端提供互聯網傳輸服務

有人樂觀的說,到時候人手一個終端,就可以直接使用“星座計劃”提供的服務,不再有移動、聯通和電信等運營商賺中間差價。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新聞截圖)

▌2. 即將成型的“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系統”(BDS),即為中國版的“GPS”。

其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並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一起,被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為四大供應商。

從另外三大導航系統的歸屬人(美國、俄羅斯、歐盟)也可以看出,北斗導航(BDS)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及重要性;

雖然早在幾年前,大家對“北斗導航系統”就已經耳熟能詳,但北斗導航系統全面投入使用,卻是未來幾年後的事情;

據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有35顆軌道衛星組成,截止到2018年2月,才完成29顆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才會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並全面投入使用。

▌3. “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計劃

近日,中國科學院啟動了我國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其全名叫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背景型號項目(英文簡稱“eXTP”)。

該空間科學衛星有望於2025年前後發射運行,並將在此後10年間,成為該領域國際領先的旗艦級X射線空間天文臺。

其將比慧眼(中國首個空間天文望遠鏡)大100多倍,即使和國際上現今最大的X射線天文臺比,能力也要高於其好幾倍。

“eXTP”的征途,是太空的星辰大海,即“一奇二星三極端”。

“一奇”,即指“黑洞”;“二星”,即指“中子星和夸克星”;“三極端”,即指“極端引力條件下的廣義相對論、極端磁場條件下的量子電動力學、極端密度條件下的量子色動力學等理論”

黑洞附近會發生什麼?中子星內部是什麼物質狀態?···

這些人類迫切想熟知的太空奧妙,都將在這裡找到答案。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新聞截圖)

▌4. 探月工程及火星計劃

經過14年的實踐和摸索,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即“嫦娥工程”),終於走到了十字路口。

據悉,今年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而明年(2019年)嫦娥五號,不僅將在月球採樣,還將會自動返。

至此,中國探月三步走(繞、落、回三期工程)完美收官;

同時,探月第四期(即月球建造基地,並能實現自由往返)也已經被提升了上日程;

另一方面,“火星探測計劃”也在緊鑼密鼓的實施著。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人透露,中國將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能飛到火星,開展科學探測。

這也將意味著,在太陽系空間探測領域,中國將成為和美國比肩而居的實力玩家;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新聞截圖)

▌5. 時速1000公里的超級高鐵

中國現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高鐵領域的NO.1,高鐵運營里程佔到全球的65%,而且這一比重還在持續的提高中。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可以鬆口氣緩緩了。

今年年初,一則埃隆·馬斯克超級高鐵隧道動工的消息,再度讓我們拉回到了全球高鐵緊張的競賽中。

而中國對“高鐵時速”的追求從未停止腳步;

據悉,早在2016年,中國便啟動研製了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項目;

而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學搭建的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已經完成,其國內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正在著手研究時速1000公里的高鐵;

未來,其還將進行時速1500公里的研究實驗。

而去年,中國航天集團則宣佈,人類第五種交通工具“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已開展研究論證,其時速最高可達4000公里。

若這些研究實驗未來得到應用,航空公司可真的要倒閉了(現有民航客機的時速為900—1200公里/時)。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新聞截圖)

▌6. 亞歐美高速鐵路計劃

未來,能讓中國把世界網進來,並與之深深融為一體的不是航空飛機,而是一張巨大的高鐵網,即橫跨亞歐美三洲的高速鐵路計劃。

據悉,該計劃又細分為4條線路;

一是歐亞高鐵線路

此線以倫敦為起點,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過莫斯科後分成兩支,一支入哈薩克斯坦,另一支遙指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之後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里

進程:國內段已經開工,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二是中亞高鐵線路

此線以烏魯木齊為起點,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

進程:國內段正在推進,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三是泛亞高鐵線路

線路:從昆明出發,依次經由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抵達新加坡

進程:中緬間鐵路已動工

四是中俄加美高鐵線路

此線從東北出發一路往北,經西伯利亞抵達白令海峽,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過太平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從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

進程:正在商討

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將會在未來一二十年得到落地實施;而其一旦建成,旅客從中國的腳底板—倫敦上車,48小時內就能抵達北京。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7. 雄安新區

40年前,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隨後,一個深圳河邊的小漁村成了中國南方的第一大都市;

20年前,中央的一紙文件,讓尚是一片農田的浦東,成了如今中國內地的金融中心。

對比之後,你會發現,用任何詞彙還形容這種鉅變都是無力的。

而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更被成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年後的雄安是個什麼樣?

今日的深圳、浦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所以,現今尚是一片農田的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絕對稱得上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超級工程。

▌8. 防治汙染攻堅戰&油氣管道建設

去年召開的十九大上,中央將“防治汙染”列為未來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這些年,每到的冬季就發作的霧霾,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欠的環境債該換了;

而防治汙染尤其是大氣汙染的首要措施,就是“煤改氣”,即用清潔的天然氣代替汙染嚴重的煤炭;

因自身油氣資源有限,截止2017年底,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達到了40%;

而國家為了保證能源安全,早在數年前便已規劃了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設四大油氣能源戰略通道,並在2014年,和俄羅斯簽署了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期限長達30年的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

但2017年冬季的“斷氣”,讓我們突然意識到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

據悉,未來7年,全國的油氣管網總里程將進一步達到24萬公里,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

其中,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建設將進一步加速,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亞天然氣管道二期即將建設,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正在建設;國內油氣主幹管網將建設西氣東輸三線、四線,西氣東輸、陝京線以及川氣東送等骨幹天然氣管道及聯絡線進一步建成和完善。

中國“新十大超級工程來了”,令人目瞪口呆!

▌9. 第三波城市化:二線城市的全面崛起

截止2017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58.7%,這個數據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平均80%)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城市化進程將不會再像以往那樣(特大、大、中、小、鎮)呈現普漲局面,而是陷入嚴重的分化,即中小城鎮趨於沒落,二線區域性中心城市將全面崛起;

而信號就是去年底掀起的“搶人大戰”!

自新中國成立後,“二元制城鄉結構”變成了橫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一道鐵幕,即使改革開放後,城市對外來人口的不包容,仍死死拽著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們的後腿。

最典型的就是新世紀初的“孫志剛事件”。

後來,對外來人口則是即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而出於工作機會等考慮,人們是爭相湧入珠三角、長三角、北京等大城市;

而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內陸二線城市們,如武漢、鄭州、合肥、南京、西安等,從去年起來,頻繁出臺落戶新政,降低住房門檻,向各類人才拋出橄欖枝,通過“送”戶籍 、“送”房子,掀起來了一場搶人大戰。

當然,這場大戰會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方能見分曉,但現在能肯定的一點,其必將重塑未來中國內陸的財富和人口格局,也將伴隨著更為波瀾壯闊的基礎設施建設。

▌10. 中國全球“港鏈”

想必諸位讀者,對“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這兩個名詞都不陌生,這是50年代由美國當時的國務卿杜勒斯提出的,封鎖中國大陸的戰略,即使是進入21世紀,在美日眼中,“島鏈戰略”依然有效,它們依然是能縛住中國這條“蒼龍”的兩條鐵鏈。

而時下,隨著中國的崛起及“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客觀要求還是主觀需要,中國都必須破解島鏈對中國的束縛。

破解的法寶就是“港鏈戰略”,即跟第三世界國家合作的方式,在全球佈局自己能控制的港口。

這些港口不僅成為中國貨輪或者軍艦可以獲得補給、歇腳的地方,還往往靠近全球重要的戰略通道,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潛在功能。

2015年,在非洲東海岸 —— 吉布提港興建軍事後勤保障設施,扼守住了紅海口;

2015年底,中國與西非幾內亞灣的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簽署合同,合作開發深水港,進入大西洋;

2016年,中國與阿爾及利亞簽署合同,拿下境內最大港口—中部港(2023年投入使用),進入地中海;

2016年底,中國又拿下馬來西亞的皇京港,而項目在2025年全面建成後,將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最大港。

而從2014年至今,中國又相繼拿下孟加拉吉大港、斯里蘭卡吉布提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坦桑尼亞巴加莫約港,猶如在印度洋打下了一排樁子。

猶如這些港口的建設週期,短則數年,長達幾十年,而未來二三十年內,正是這是港口全面建成,投入運營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