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扣非淨利跌八成 政府補貼獨撐大半江山

政府補貼對該公司淨利潤的貢獻已從2015年的4.44%增至2017年的22.60%,2018年上半年佔比更高達69.32%


長安汽車扣非淨利跌八成 政府補貼獨撐大半江山



《投資時報》記者 薛楠

2018年8月30日,長安汽車(000625.SZ)公佈了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356.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2%。淨利潤則出現下滑,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10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65.16%。

不過,如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則數據將更為難看。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6.9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達80.44%。

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推出《2018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扣非淨利潤降幅榜》,榜單顯示在納入統計的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長安汽車9.14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額度可以排名前20位,若考慮非經常性損益的貢獻程度(非經常性損益與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值),該公司也以56.78%的高比例排名前1/10位次。

《投資時報》記者查閱該公司半年報注意到,長安汽車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於政府補助,這一部分額度高達11.16億元,在扣除所得稅、少數股東權益影響及其他各項營業外支出後,最終獲得9.14億元。

事實上,近幾年長安汽車一直獲得政府補貼。2017年,其營業收入實現800億元,淨利潤達71.37億元,扣非淨利潤則為57.16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14.21億元,政府補助16.13億元。2016年,長安汽車營業收入實現785.42億元,淨利潤達102.85億元,扣非淨利潤為94.49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8.36億元,政府補助8.64億元。2015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達667.72億元,淨利潤實現99.53億元,扣非淨利潤為95.60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3.93億元,政府補助4.42億元。

可以看到,過往三年政府補助一直持續增長,且多年來均是長安汽車非經常性損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該公司淨利潤卻一路下探,從2015年99.53億元降至2017年71.37億,而2018年上半年僅實現16.10億元。這種剪刀差使得政府補貼在長安汽車淨利潤的貢獻率逐步上升,佔比也從2015年的4.44%增至2017年的22.60%,2018年上半年佔比更高達69.32%。

對於淨利潤大幅下降,長安汽車給出的解釋是:公司自主乘用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來源於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大幅下降,致使公司半年度業績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長安汽車7月份產銷快報顯示,當月其共計銷售汽車12.87萬輛,同比下滑20.3%。1—7月,累計銷量達133.61萬輛,同比下降16.0%。而長安旗下的幾家合資公司今年表現均不樂觀。上半年銷售數據顯示,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22.8萬輛,同比大降38.9%;長安馬自達銷量為9.02萬輛,同比微降0.9%,但離其全年31萬輛銷售目標,未及1/3。長安標緻雪鐵龍銷量為2022 輛,同比下降65.4%。長安鈴木近幾年亦表現不佳,上半年銷量為2.4 萬輛,同比下降71.2%。

9月4日,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將以1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股權及10%股權。鈴木汽車由此結束和長安汽車長達25年的合資合作,退出中國市場。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此次股權交割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

分析人士指出,長安汽車的投資收益主要來自長期股權投資的合營、聯營企業,包括長安福特汽車、長安馬自達等11家關聯企業。過於依賴長安福特的現狀,也使得長安福特一旦銷量下滑將直接導致長安汽車的利潤減少。未來,長安合資品牌業務,特別是長安福特能否扭轉去年以來盈利大幅度下降的狀態,或成為左右長安汽車盈利的關鍵點。而從長遠來看,提升長安自主品牌產品對公司利潤的貢獻,以及在新能源車、智能化等新技術方面的佈局,或是長安汽車未來能否崛起的關鍵。

截至9月5日,長安汽車以跌1.57%至6.91元/股收盤,盤中觸及52周最低點的6.9元/股,距近一年高點已蒸發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