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寫給外婆的家書:總有各種理由忙碌,卻遺忘了愛著我們的人

嗨,大家好,我是朵朵媽媽。

今天在微博看到了張藝興寫給外婆的一封家書,突然勾起了我對奶奶的思念。

張藝興寫給外婆的家書:總有各種理由忙碌,卻遺忘了愛著我們的人

張藝興在信中寫到:“找各種理由和玩伴們在一起,而我卻忽略了,在家裡,您還在等著我”,“總之謝謝您外婆,原諒我的不能陪伴”。

我們總有各種理由忙碌,卻忘了那些默默愛著我們的人。

被人愛著的感覺真好,不是嗎?

01

那年手絹包的梨子是最美味的水果

先鋒,普通的職場媽媽,家有二寶。

為了方便閱讀,文中採用第一人稱。

我生活在農村,原生態的山旮旯。

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到沿海城市打工,留下奶奶、弟弟和我相依為命。

儘管生在農村,但幸運的是奶奶不重男輕女,很疼愛我。

奶奶家後山有梨樹,每到梨成熟的季節,我和弟弟都會爬上去摘。

在那個物質特別貧瘠的年代,家裡但凡有收成都拿出去賣錢。

可奶奶家的梨子從不拿去變賣,而是留給我們。

也不知道奶奶用了什麼辦法,記憶中所有的梨子都皮薄肉嫩、水分多個頭大。

咬上一口,甜甜的水分沁入心脾。

這也成了我迄今為止吃過的最美味的水果。

小時候家裡條件差,父母打算讓我讀完小學就出去務工。

可奶奶不同意,說女娃娃也要讀書,讀書才有出息。

父母拗不過奶奶,我便得到了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我倍加珍惜。

最後,我沒辜負奶奶,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高中。

上高中後,學業更緊了,為了好好學習,也為了省路費,我每個月就回家一次。

每每回家,年邁的奶奶總會在村子口大樟樹下等我。

無論颳風下雨,她都亙古不變的站在那,手上還拿著梨子。

從縣城到家的時間有早晚,奶奶怕梨粘上小蟲,每次都用白色的手帕包好。

看到我後,她便樂呵呵的慢跑過來。

由於年邁發福,加之咧著嘴又雙手捧著梨子,她慢跑的姿勢居然有些滑稽。

等到了我面前,她一隻手握著手帕包好的梨子,一隻手慢慢把手帕打開。

嘴裡還唸唸有詞:快吃快吃,剛剛削好的,水分足著呢。

奶奶打開手帕時神聖的表情,小心翼翼呵護備至的動作,等梨子完全呈現出來時,她猶如見到新生兒的模樣,這都成了我腦海中有揮之不去的烙印。

每每想到此,我的眼睛都會不知不覺的溼潤。

自那之後,無論走到哪裡,只要看到梨子,就想到我最愛的奶奶。

是她讓我的留守生活變得溫暖無比,是她讓我享受到了被疼愛的滋味。

儘管奶奶已過世十餘年,她的樣子在我腦海中已模糊。

但她用手帕包著梨子站在樟樹下等我的畫面卻成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每年上墳,我都會將梨削好皮,用小手帕包好放在墳前。

張藝興寫給外婆的家書:總有各種理由忙碌,卻遺忘了愛著我們的人

02

火堆裡烤的玉米最軟最糯

玉娟,生於85後,她是我的一位粉絲媽媽。

追求事業,結婚生子較晚。

為了方便閱讀,文中採用第一人稱。

澎湖灣,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大家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外婆家的澎湖灣》,肯定不會陌生。

儘管我們不能身臨其境的感受陽光、沙灘的愜意。

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與外婆有關的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不是嗎?

我的外婆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淳樸勤勞,勤儉持家。

我出生在小縣城,儘管是很小的縣城,但是和外婆家比起來,卻要現代化很多。

在我讀書時,還不流行補習班和特長班,因此每到寒暑假,媽媽總把我送到外婆家去。

因此,外婆家煙囪上瀰漫的煙霧,夏日夜晚閃爍的星星,冬天的冰稜子,趕集時站在卡車上耳邊吹來的呼呼的風,都成了我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那美味的不帶轉基因的玉米,那粗糙卻又泥土氣息極重的餈粑,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暑假的玉米,寒假的的餈粑,這可是我小時候的美食。

還記得暑假時,一到外婆家,我就會跑到地裡去看玉米長到哪一步了。

如果鬍鬚顏色太深的話,則意味著這玉米老了。

我愛吃嫩點的玉米,因此在鬍鬚變深之前,我會提醒外婆。

後來我才知道外婆生怕我吃不到嫩的玉米。

每次玉米剛出鬍鬚時,就會跑到村口的小賣部打電話給媽媽,讓她把我送過去。

在玉米變老前,外婆便會把玉米從玉米杆上掰了下來。

在外婆家,無論是給豬煮豬食,還是給人做飯,都是用柴火。

當時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可真落後啊,但現在想起來,柴火飯可真美味啊。

烤玉米時,外婆麻利的把柴放入灶內,點火前,再把玉米埋入灶內的火堆灰內。

等火燃起來後,不用幾分鐘,玉米的香氣就撲鼻而來,引得我直流口水。

現在還清楚的記得當我聞到玉米香味時,催促外婆趕緊從火堆裡拿出玉米的情形。

外婆看著我,慈祥無比的說:

別急別急,婆婆啊馬上給你弄出來。

只見外婆一邊說一邊用長火鉗將蓋在玉米上的柴火灰撥開。

當玉米慢慢露出金黃的外殼時,外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玉米拿出來。

這時外婆臉上會揚起勝利的微笑,之後拿出一根筷子,把玉米一分為二後分別插在筷子兩頭,最後遞給我。

我迫不及待的接過來,坐在小板凳上樂呵呵的享用起來。

那外酥裡嫩的味道,至今回想起來都讓我唾液分泌。

在柴火映照下,外婆的臉龐成了我童年夢中出現最多的面孔。

那是一個孩子對美味的最初追求。

我當時以為外婆的手帶特異功能,不怕燙。

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不怕燙,不過是外婆為了讓我吃到最香甜美味的玉米,而不管不顧。

那是發自內心的最真誠的愛。

張藝興寫給外婆的家書:總有各種理由忙碌,卻遺忘了愛著我們的人

03

這兩個故事,是粉絲分享給我的。

我感受到祖輩們樸質又深沉的愛,特意分享出來給大家。

我們都知道長輩的愛很偉大,不計得失不計回報。

有時看似不能理解的決定,都是他們經過各種權衡後作出的選擇。

還記得當時引起巨大爭議的“爺爺怕孫子輸液著涼口含輸液管加熱”的新聞嗎?

有的說祖輩太溺愛孫輩,長此以往,會造就孩子無法無天的個性。

有的說父母在金錢方面太摳,如果多給生活費,在輸液管上貼熱寶寶,就不需要爺爺含嘴裡了。

朵媽也看了相關報道,當時只感到一股暖流瞬間襲擊全身。

爺爺含著輸液管站在孫子凳後堅毅的表情,彷彿在替代孫子與病魔做鬥爭。

姑且不去討論這種方式是否可取,但有爺爺這樣疼愛,可真是幸福啊。

有人愛的感覺可真好!

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著一切都剛剛好,趕緊回家,去老家看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了這份愛。

END

以上圖片均源自網絡。

互動

關於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有哪些讓你記憶深刻又熱淚盈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