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 茅盾故居

烏鎮 茅盾故居

小雨朦朧,我們撐著傘沿著"子夜"的路,很詩意地來到"烏青毓秀"牌坊。烏即烏鎮的"烏",那麼"青"呢?這就有了說詞。

烏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古鎮,坐落在浙北杭嘉湖平原的中心。最早的地名叫烏墩,春秋時屬吳國,南面毗鄰越國。吳國在此屯兵防禦,又叫烏戍。而且,以流經鎮中的車溪河(今市河)為界,分成兩個鎮:河西名"烏",烏鎮,屬烏程(今湖州);河東稱"青",青鎮,屬由拳(今嘉興)。唐朝置鎮遏使,遣將軍鎮守,在鹹通年間立石碑文中已有"烏青鎮"的記載。這就是"烏青毓秀"的由來,兩鎮兼顧,不偏不倚,共說一家。直到1950年,合二而一,從此,統稱烏鎮。

烏鎮 茅盾故居

雨還是絲絲不捨,石板路顯得十分光澤清潔,我們來到中市河東觀前街上。雨,彷彿明白了人意,悄悄消逝。這是一條小街,或者說里弄、小巷,按我們北方的話說,就是一條衚衕。不同的地域,派生出不同的名稱。

烏鎮 茅盾故居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竟是《林家鋪子》。這部電影我們看過,是在文革中批判它的時候看的。原著茅盾,改編夏衍,主人翁林老闆是謝添扮演的。謝添本來就是個幽默大師,他的一舉一動,讓我們看的津津樂道,今兒又在這兒看見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

烏鎮 茅盾故居

不遠就看到了茅盾故居,是陳雲題寫的匾額。茅盾故居與其他的房屋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木結構的二層樓房,樓下臨街是一式的木板排門,外面又裝有一排半截的木矮門,以顯示出住宅與商鋪的區別。

烏鎮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東單元先買,家裡人稱之為"老屋", 西單元后買,家裡人稱之為"新屋"。 兩個單元外貌一樣,結構相同,僅隔一牆,老屋樓下東面一間便作了過道,合二而一,融成一體。過道旁邊就是家塾。茅盾回憶,"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的母親"。

烏鎮 茅盾故居

茅盾的母親陳愛珠是當地有名的中醫的女兒,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有文化,知書識禮,婚後,又受丈夫的影響,讀書看報,關心時事。尤其是茅盾的父親英年早逝,她便獨自一人擔負起養育兒子的責任。母親對茅盾愛之愈深,教之愈嚴,不顧家庭的反對,毅然送茅盾到外面學校讀書。直至茅盾與弟弟沈澤民投身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她都慨然鼓勵,這對茅盾的成長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晚年,茅盾曾有一首《懷念母親的詩稿》:"鄉黨群稱女丈夫,含辛茹苦撫雙儒。力排眾議遵遺囑,敢犯家規走險途。午夜知檠憂國是,秋風落葉哭黃壚。平生意氣多自許,不教兒曹作陋儒。"可見,母親的心血全都灑在了他們弟兄兩個身上。

烏鎮 茅盾故居

從家塾過去,是老屋的二進,樓下兩間是家中會客的地方,中間懸掛一幅白鶴青松圖,左右有一聯:"青松寒不落,雲鶴高其翔",四周擺著桌椅。祖母是農家出身,沒客的時候,就喜歡在這裡養蠶,侍弄蠶。茅盾上學回來經常幫祖母喂蠶,從祖母那裡知道了許多養蠶的知識、故事,二十年後,為茅盾創作《春蠶》奠定下基礎。特別是那丫環、丫姑爺,都是附近農村的,家境的困惑,家庭的悲歡,生活的艱辛,都不時地向他流露、訴說,茅盾吸收、掌握了大量的農村素材、題材,豐富自己的頭腦,活躍自己的思想,又陸續創作出《秋收》、《殘冬》等作品。

烏鎮 茅盾故居

老屋的西面是新屋,只是二進樓房,當家里人得悉茅盾的曾祖父準備告老還鄉時翻建過,比其他的房屋略高些。1906年夏天,茅盾的父親病中為了避暑,由老屋樓上移到這樓下的起居室------

二進樓房的後面,是一個園子,幽靜,隱蔽,茅盾的曾祖父曾在這裡蓋了三間平房安度晚年。曾祖父去世後,一直堆放雜物。

烏鎮 茅盾故居

轉眼到了1933年夏天,茅盾回鄉為祖母除靈(撤除靈座,焚燒靈牌),見這後園三間平房還空著,不由產生了"躲到這裡來寫作"的念頭,於是親自設計,用《子夜》的稿費來翻建房屋,作為自己的書齋。以後,茅盾幾次回鄉就住在這裡。

1936年10月,茅盾又回家小住,不期患病臥床。哪知,突然接到妻子從上海發來的電報"周已故速歸"。 魯迅是茅盾的良師摯友,二十年代初茅盾主編《小說月報》和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時,魯迅就毫不猶豫地給予支持。兩個人在十幾年的交往中互相通信,互相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噩耗傳來,茅盾悲痛至極,病情越發加重,三四天後,才勉強返程。本來回鄉是想創作的,這下只好匆匆返滬了,這也是茅盾最後一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烏鎮 茅盾故居

1937年抗戰爆發,家鄉淪陷,1940年母親去世,更切斷了與故鄉連結的紐帶。解放後,幾次想回故鄉看看,由於種種原因,也沒能成行。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1983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同意修復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茅盾誕生八十九週年之際,茅盾故居隆重揭幕開放,1988年1月,茅盾故居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鎮 茅盾故居

與故居只有一牆之隔的"立志書院",是茅盾童年的母校。1991年修復落成,作為茅盾紀念館對外開放。書院正門兩旁立柱有一幅對聯:"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鑲嵌著"立志"二字。過去的講堂,即為茅盾紀念館的序廳,一尊茅盾青年時的漢白玉塑像,身著普普通通的裝束,腋下夾著一本象徵著成就的書,彷彿從小街中走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烏鎮 茅盾故居

內柱有聯:"分水舊規模但願聞風皆立志,殳山鍾秀傑定知異日有成材";廊柱也有聯:"歷觀文囿泛覽詞林此地讀書尋舊躅,伏處蓬芳繫懷民物幾人學道繼前賢。"書院老師循循善誘,嚴格的作文訓練,使童年的茅盾打下了厚實的寫作基礎。老師的批語不時讚譽:"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筆意得宋唐文脈,詞旨近歐蘇兩家"、"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烏鎮 茅盾故居

看著《茅盾走過的道路》,多少年後,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的茅盾,開始寫作處女作《蝕》三部曲(《毀滅》《動搖》《追求》)和《虹》,逐拿起了小說家的筆,寫出了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發表了《腐蝕》、《霜葉紅於二月花》、《鍛鍊》等大批著作,聲名日隆,逐成大家,終成文壇巨匠。解放後,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以他的積蓄定為"茅盾文學獎金",獎勵優秀的長篇小說創作,以鼓勵後人,繁榮文學,豐富社會。

烏鎮 茅盾故居

現在的烏鎮,更是今非昔比,早已建成聞名世界的互聯網國際大會永久會址。每當大會期間,人頭攢動,中外大佬,齊聚一堂,共商世事。烏鎮早已享譽世界、聞名世界。

九口2018-8-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