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能有幾多愁,一根K線跌到頭,從歷史看,底部還有多遠

今天的大A股又跌了,河對岸的一句喊話。A股應聲而落,今天暴跌了,想必咱們小散已經虧慘了。

就在今天早上,早上在路上走路,巧的狠,聽到這樣一段對話。有兩個目測最起碼70+的老大爺,在談論股市。說的內容聽到一耳朵,大概是現在這個股市,是不是到底了?孫子告訴,特朗普又要加稅了,放裡面的錢已經虧掉三成了,後續沒有聽到,就走遠了。這應該代表了所有A股的虧損幅度。

不僅僅是散戶,券商也在虧錢,今天東方財富的跌停帶動券商和創業板下行,已經創下了2014年以來的新低。今年上市券商8月成績單已出爐28家,業績增長方面幾乎全軍覆沒,看堪稱熔斷以來最慘8月。營收總額83.68億元較7月腰斬(下降49.74%),單月淨利18.93億元降至1月以來新低,環比降幅71.14%,不足牛市10%。

那市場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底,歷史終將會重演,讓我們從歷史數據上看看A股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是底。

造成現在資金恐慌的,A股大幅下跌有兩個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內一外,內憂外患。對內去槓桿,對外貿易戰,特不靠譜。

從貿易的角度來講,首先貿易戰的靴子遲遲不落地,今天2000億,明天2600億,不確定性實在是太大,而且在歷史上沒有先驅案例,這無從估計,無法斷定現在是否是利空出盡的,無法確定現在市場是否是底部。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是去槓桿 。我們都知道去槓桿這件事從2016年底開始就已經開始實質性推進,但是2017年市場對此並沒有反應,2017年股市總體來說還是慢牛市,上證50,白馬股的走勢都還可以,茅臺還一路創造著新高,A股也站在3500點。那為什麼直到18年,市場就已經變成了這個熊樣,去槓桿帶來的系統性影響開始反應。股市一直走勢較弱,然而大盤天天都在往2700點底下鑽。

實際上這可以說是政策的滯後效應影響所致,去槓桿簡單來講就是緊縮的貨幣政策,第一次是短期流動性大幅收緊,第二次衝擊是信貸和社融大幅出現收縮,出現各種違約事件,第三次衝擊是盈利出現拐點。

假設我們投資公司剛好是要去槓桿的公司,原本過去幾年,該公司借錢或者靠欠錢擴大生產和服務,推動了利潤絕對數的增厚,但是由於市場有限以及勞動生產率沒有大幅度提高,之前賬面上的利潤增厚就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潮水退去,公司的利潤又回到了以前,市值隨之也縮水,之後等待下一輪的寬鬆的貨幣政策,企業重新復活,當然,在這期間,很多小的週期性的公司會活不下去,所以很多人說,將來的A股,1元一下的仙股會遍地都是。

韭菜能有幾多愁,一根K線跌到頭,從歷史看,底部還有多遠


歷史上因政策收縮形成的熊市主要有2003-2005年、2007-2008年、2010-2012年

我們拿2003年—2005年舉例,2002-2003年國內投資增速不斷抬升,但直到2003年初CPI才終於回到0以上,到年中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確認後,政策上開始轉向緊縮。

2003年6月份規範房地產信貸,同時加強對商業銀行貸款的窗口指導,9月存款準備金率由6%上調為7%,凍結商業銀行約1500億元的超額準備金。2004年,防通脹,央行要求商業銀行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的授信總量。

對股市來說,當政策開始轉向後對股市影響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3年中-2004年1季度),股市從2003 年年中開始第一階段的調整,但是在調整的過程中,信貸還在回升,上市公司利潤加速上漲,2003年底股市V形反轉。

第二個階段(2004年二三季度),信貸開始拐頭,宏觀數據開始拐頭。

第三個階段(2004年4季度-2005年中),上市公司盈利開始下行。

2006年開始走出兩年的超級大牛市 。

韭菜能有幾多愁,一根K線跌到頭,從歷史看,底部還有多遠


那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

總的來看,本輪去槓桿從2016年開始,第一階段在2016年底—2017年底 ,

從今年的2月分到現在是影響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的慘烈程度不用我說,現在還無法判斷是否進入到了第三階段 。

第三階段也還是需要半年到1年的時間 。

所以,綜上所述,現在來看,A股還是沒有到底,還有很長的時間的盤整期。當然,這中間不是說沒有賺錢的機會,現在的5G、芯片、基建都還有投資價值 。但是真的要走出反彈 ,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

現在的資金還是會抱團取暖,或者割肉出局。

散戶朋友們,可能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是否為國護盤,不過第三階段離我們也不會太遠 。

各自安好 ! 希望點贊和轉發 ,謝謝大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