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九月的白家,天藍水碧,秋高氣爽。

走進涇川縣涇明鄉白家村,只見一條碧波盪漾的水街,倒映遠山如畫,水街兩側隴東特色店鋪各類小吃滿目琳琅,遊客們或休閒垂釣、或划船娛樂、或漫步水街,宛如一幅恬淡閒適的田園風光圖。

1、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節會一角

“這裡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文化底蘊深厚,吃的玩的花樣又多,帶孩子親近山水田園,探秘遠古文化,感悟民俗氣息,特別適合度假休閒,放鬆心情,我週末經常帶著家人來這玩。”正靜坐垂釣的慶陽遊客張先生說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他的妻兒正在體驗水上騎行樂趣,一家人的週末時光顯得其樂融融。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水街一角

每逢節假日,白家村更是人山人海,村口的停車場早早就停滿了來自周邊市縣的自駕車和旅遊大巴,遊客們紛紛來到這裡,賞美景,品美食,憶鄉愁。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休閒垂釣的遊客

涇明鄉白家村地處陝甘兩省三市交匯處,是2017年省列“千村美麗”示範村。該村牛角溝遺址因出土五萬年前“涇川人”化石而聞名,201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鄉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借鑑農村“三變”改革經驗,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助推脫貧攻堅相結合,緊緊圍繞“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文旅融合、彰顯特色”的發展思路,積極學習借鑑陝西袁家村發展經驗,深度挖掘白家山水資源和牛角溝遺址歷史文化資源,全面建成牛角溝遺址展館、民俗農耕館、演藝廣場、白家水街及文化傳承、生態採摘、休閒垂釣等6個主題園,發展農家樂15家、農特產及手工藝品店3家,開發“白家黃酒”等鄉村旅遊紀念品11種。“遊客們都喜歡吃農家飯,手工面、蕎麵餄餎、涼粉魚魚都很受歡迎,今年我已經掙了5萬多塊錢了”“巧媳婦”農家樂的老闆白純國笑著說。鄉村旅遊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2、貧困村的"變形記"

“我們也想發展,但村裡以前基礎設施差,土地分散貧瘠,產業發展薄弱,沒有發展條件,我有心無力只有嘆氣的份,如今村子大變樣,這還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說著村支部書記白寧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村落一角

白家村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基礎設施條件差,增收產業薄弱。近年來,鄉、村依託省列“千村美麗”示範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全面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鄉村舞臺、文化廣場、衛生所、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完成村組道路硬化、砂化13.3公里,配套渠系3.59公里,新建農宅30戶,安裝太陽能路燈52盞,實施節水灌溉205畝,栽植綠化苗木2萬多株,全村自來水入戶率、寬帶網絡入戶率分別達到100%和75%。昔日的貧困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白家水街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牛角溝古人類遺址

同時,村上多方發展果品、蔬菜,扶持引導群眾發展山臺地果園980畝,建辦生態採摘園205畝,建成日光溫室6座、鋼架大棚13座,在方便遊客體驗採摘樂趣的同時,有效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隨著白家村鄉村旅遊發展,村上的蔬菜種植能手白小紅不用東奔西跑去賣自己種的果蔬了,每天早早“裝備”好自己種的甜瓜、黃瓜在自家門口銷售,來來往往的遊客你一袋我一袋,一車的甜瓜一溜煙的功夫就一售而空,他說今年光在自家門口的銷售收入就有2萬多元,他還註冊成立了運祥果蔬專業合作社帶領更多的人種甜瓜和蔬菜,還計劃要不斷擴大規模,種植草莓、櫻桃等時令水果。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正在購買山杏的遊客

3、積極培樹文明新風

村黨支部高度重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引導黨員群眾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開展“文明家庭”“十大孝子”“白家好人”評選活動,建立村級孝道“紅黑榜”。依託民俗農耕館,收集石碾、磨盤等傳統的農耕用品用具,多樣化展示農業發展歷程、農民生活演變、農耕文明進程。把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為全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立了由老黨員、村組幹部、老教師、群眾代表等組成的村級“紅白理事會”,參與群眾婚喪嫁娶監督、調解和服務,有效遏制了“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利用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民俗展演、戲曲表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連續舉辦兩屆“農民趣味運動會”、“山水白家”鄉村旅遊文化節等活動,搜狐視頻旅遊真人秀《好漢兩個伴》欄目組到白家錄製節目。村裡的劉建軍大爺好唱秦腔,閒暇之時自發組織村裡的自樂班子為村裡群眾演上一段,讓遊客們在充分體驗“親近山水”“體驗民俗”的鄉村旅遊樂趣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白家村農民趣味運動會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民俗戲曲展演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搜狐視頻旅遊真人秀《好漢兩個伴》欄目組到白家錄製節目

4、“三變+鄉村旅遊”鋪就脫貧致富路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折股量化

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按照黨組織引領、公司發展、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的思路,扶持引導黨員帶頭人及群眾出資480萬元,註冊成立了涇川縣牛角溝文化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按照“群眾自願、無股不入”的原則,結合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合作社動員群眾將144畝採摘園入股公司,將49.5萬元財政扶貧資金為83戶貧困戶、16戶低保五保殘疾戶每戶配股5000元入股公司,獲得保底分紅、佔股分紅和務工收入。至目前,為群眾兌現分紅4.29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26人。村集體將財政資金投資建成的牛角溝遺址展館、演藝廣場等村集體可經營性資及白家山水資源產量化入股公司,把市、縣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0萬元入股公司,已取得保底分紅1.3萬元,根據企業盈利及佔股取得佔股分紅。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白家蒸雞肉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白家黃酒

“在這裡幹活不累,每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離家近,還能照顧家和孩子。”說起在家門口就業,村民楊彩虹的心裡很高興。鄉村旅遊發展帶動村裡10戶群眾發展農家樂,30多戶群眾發展種植、手工藝品加工,同時也吸引了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白福平回村投資80多萬元建辦了兒童遊樂場。通過盤活“綠水青山”打造鄉村休閒旅遊新模式的同時,有效推進了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進程。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山水白家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兒童樂園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外國友人參觀白家民俗文化村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遊客人山人海

今年以來,白家村接待縣內外遊客3萬多人,實現旅遊收入80多萬元,全村下剩貧困戶5戶14人,貧困發生率將至2.17%。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涇川涇明“山水白家”旅遊發展記

綠水青山

“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悠悠山水景,濃濃民俗情”,這是對白家村的真實寫照,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鄉村旅遊正在這片沃土裡茁壯成長,“山水白家”鄉村旅遊品牌越來越吸引人們的視線,如今,白家村正在向建設全國生態文明村和“AAA”級旅遊景區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