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在共享概念中,过往炒得最为火热的就是共享单车,如今看来,早已变得一地鸡毛:

悟空单车早夭、小蓝车“作茧自缚”、町町被活活饿死,就连双寡头之一的摩拜也被美团收编,成为王兴“边界游戏”的筹码。

当初轰轰烈烈的“颜色大战”,似乎,只剩下小黄车还在蒙眼狂奔?

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共享单车行业格局


相比之下,OFO确实显得有些“独特”:暂未像摩拜一样向资本妥协、还在独立探索广告盈利方式、OFO的创始人戴威也还保留着董事局职位。这一系列举措,似乎在做倒下前的最后一搏。负隅顽抗的OFO,俨然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最后一颗稻草”。

但是资本是残忍的,有句话说得好:资本助推你的,到最后,你都得原封不动的还回去。

最近几天,关于OFO的几则新闻,或许预示着OFO这颗最后的稻草也即将被压倒:

9月初,凤凰自行车把ofo告上法庭,称其对公司的损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向其讨要对方拖欠的6815万货款。

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9月11日,据界面新闻报道,OFO再次向阿里借款,借款金额接近6千万左右。这已不是OFO第一次找阿里借钱,早在今年 3 月,ofo 创始人戴威曾先后两次以抵押共享单车的方式向阿里巴巴借入 17.7 亿元。

自此,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等一系列负面消息开始涌向OFO,不禁让人捏一把汗,OFO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最后一颗稻草,会倒下吗?



两年前,资本发明了共享单车这个漂亮名字,还一度与高铁、扫码支付和网购称之为新四大发明。

对比其他几大发明,共享单车无疑是落寞的,这个曾经扬言要致力于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新产物”,为什么突然就混成这个样了?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用这句话来形容共享经济也在合适不过,粗放经营、盲目扩张、豪掷补贴,这些致命的软肋,在共享单车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共享单车“停尸”场


资本给共享经济行业讲了个美丽的故事,在过往的风口当中,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投资人都认为,似乎和共享沾点儿边,创业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其实,只要我们细算一笔账,就可以发现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经不起推敲的:

有业内人士曾经算过,假设共享单车每辆车每天被骑2.5次,按客单价1元计算,每辆车每天获利2.5元。若每辆车每年有250天被骑行,则可创造收益600余元。按照ofo单车造价200-300元的成本来看,利润着实不高。

这还不包括,北方冬天骑行率低、单车的维修成本、以及随着投放数量增大,每辆的车利润只会更低等因素。

所以,早期的时候绝大共享单车企业,都是企图靠着用户的押金或得再投资收益,只要投资不出现大风险,运营不出现大的系统性问题,维持扩张都不是啥大问题。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用户基数的持续扩大,在去年8月,交通部等10部门出台共享单车新规后,被寄予厚望的押金也凉了,而这对于共享单车企业其实是很致命。

前车之鉴是P2P,许多公司就因为运用备付金资金池滚动操作、期限错配、资金和项目不一一对应等,带来了诸多金融乱象。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只要当融资速度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时,集中退押金的客户一多,就特别容易产生挤兑效应。


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ofo曾被爆押金退款难


商业的本质就是相互博弈,共享单车的结局,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容易预测。

根据比达咨询(BDR)公布的共享单车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OFO和膜拜目前已经形成了“双寡头”的格局。


加速“大逃亡”!资本狂欢过后,共享单车一地鸡毛!



而两大巨头之一的膜拜已经被美团收购,只剩下OFO在“苟延残喘”,所以谈共享单车行业的去处,本质上就是谈OFO的去处。

若是遵循历史的轨迹,它的结局似乎很明朗,被收购或是被吞并(个人认为OFO在不抛弃共享单车的前提下,想要探索出独特稳定的盈利方式的可能性较小)。

目前,从与OFO接触的资本来看,联系最为密切的就当属滴滴和阿里了,对阿里来说,OFO通过资产抵押向阿里借款,阿里完全可进可退,若是OFO还不上借款,阿里最后顺势通过股转债或者折价收购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个与OFO密切接触的就当属滴滴,之前,坊间盛传的说法是滴滴将收购ofo,每次流传版本略有出入,但结果都是一样:被ofo官方否认,至于缘由,传的最为可圈可点的就是,2017年7月时,滴滴和OFO决定拉上软银来一轮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本来双方都约定好条件,但最后滴滴以内部反腐等理由反复劝说,导致软银迟迟不签字,软银融资的事黄了,最后传出滴滴与OFO反目。

总得来说,共享单车最后大概率是要走向垄断的终局。至于是阿里、是滴滴、是美团还是其他大资本,我们就不得而知。

而那时,对于用户来说,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当巨头占山为王,“最后一公里”的诉求只此一家得以满足,“天下苦xx久矣”的哀嚎便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