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毀掉人生的真兇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1

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還不是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兒子讀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錢。”

……

王朔曾有一段內心剖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

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才能為自己總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層”找到合理開脫……

從而也證明了自己機智過人,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2

最近讀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地錯覺》,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後,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後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於憤怒、仇恨的情緒裡,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洩。”

也就是說:

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

你相信錢規則,就會發現無數錢規則。

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

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

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3

麥基還發現: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你怎麼期待,你就有怎樣的人生。”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

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

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

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

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他相信努力和奮鬥終會有回報,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不行就考第三次…… 最後終於考進北大,人生從此改變。

的確。

這個世界,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

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

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4

盧新寧回北大做了一個演講。

演講中,她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

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5

記得某年冬天的某個下午,打車回家, 一上車,我就發現這輛車很溫馨,裡面還掛著香包和裝飾。

剛坐下,司機就問:“您冷不冷?我備有暖手寶。”

車一啟動,司機又問:“您餓不餓?我備有零食。”

遇到堵車,司機又遞上幾本雜誌:“您翻翻。”

這樣的服務讓我大吃一驚:“你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的?”

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個喜歡質疑一切的人:“這社會,太不公平了。”,“沒錢沒權,什麼都行不通。”

一天,他聽一檔廣播節目說:如果你想改變生活,首先就應改變自己。如果你覺得世界太黑暗,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不開心。

“於是我決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

以前他生意很一般,還經常遭人投訴,現在卻業務火爆,無數乘客搶著預訂他的車。

他說:“我自己改變後,世界就變得美好起來了,遇到的每個人彷彿都是我的貴人。”

下車時,他說了一句讓我一輩子難忘的話:

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这才是毁掉人生的真凶

6

所以,你一定要守住心裡的那份光與熱。

你相信,才會靠近。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

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

你擁抱什麼,才能成就什麼。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沏杯茶,打開屏,月亮紅陪伴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您的吐槽和轉發

是月亮紅堅持和努力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