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萬中國人因病致貧,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生活。資訊。 美學。

最美生活雜誌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中產和破產之間、小康和赤貧之間,只隔一場病。

在所有花錢的項目中,唯獨生病,是永遠沒法用金錢來度量的。

因病致窮的案例簡直層出不窮。就醫的困難令人畏懼,醫療賬單讓人窒息。網上有個話題,“你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錢很重要?”

最多的回答之一是:父母、親人重病,躺在病床上的時候。

有人說,醫療、教育、房產,是壓在中國人身上“新的三座大山”

相比已經焦慮了很多年、早已無力吐槽的房產,生不起的病,正在毀掉很多中國人的夢。

中國式悲劇: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網友 @明月清風3263108 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2005年,我人在內蒙古,媽媽突然得疾病。

醫院勸我們放棄治療,一是因為治療費得六七十萬,我們拿不出錢;而是因為就算治了也不一定能治好。爸爸跟我說明了情況,讓我把錢打回去就行,人不用回來,繼續等消息。我給爸爸打過去錢,一個人在大草原跪下,不停地給老天爺磕頭,大聲求他救救我媽。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生一場大病就等於要了一家人的命。

知乎上有篇回答,不是高贊,也不是神回覆,只是赤裸的真實。

答主叫雨瞳,她的外公外婆、兩個舅舅,還有父母,都在東北某央企工作。

有一年,外公確診鼻咽癌。

自此後10年,她目睹了3個子女的家庭,從小康滑落至貧困線。

她的小舅,請長假帶著外公全國奔波,只為就醫。大舅為了賺錢,申請到中東工作。她媽媽做後勤,用三姐弟的名義,向單位借錢。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外公的病拖了2年。

他走後,3個子女家底空空,負債累累,很多年沒緩過來。直至今日,雨瞳工作了,拿工資了,還在幫媽媽還債。

後來,她媽媽常對她說,以後自己若患重病,不要治。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一旦有人生場大病,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醫療費用,基本上一個家就垮了。

老中小三代人,一人重病,全家連坐。即使多年衣食無憂,大病面前,都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2016年,中國的醫療衛生總費用達到了46344億元,平均下來大約每人花了3351元(個人支付佔70%)。

考慮到同一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有17110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更是隻有10129元),這個醫療支出的佔比相當驚人。目前,還沒有看到2017年統計數據。

老百姓的看病負擔還是很重。

數據上看,2009年至今,農村居民個人自費的醫療費用、醫療保健費用(包括自費買藥、買保健品等)佔其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從2009年的7.2%到2017年的9.2%,佔比不斷提高。

城市居民的費用比重雖經歷了一次2009-2013的下降,但又於2016年,恢復到了2009年的自費負擔。

鉅額的醫療費用已經成為了中國人肩上最沉重的負擔之一。

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的統計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佔建檔貧困戶總數的42%,總共牽涉到七百多萬人

而這還不包括那些雖然最終情況還不至於淪落到貧困的範疇、但也花掉了不少家底的人,也不包括連治療的錢都沒有的人。

一位8歲女孩,被確診為惡性神經母細胞腫瘤,自患病以來,家裡已經花費了40多萬元,並欠下20多萬元的外債。要治好這個病,後續治療費用高達近40萬。

對於中國人來說,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全家賣房籌集醫療資金的選擇並不罕見。

但是,全國家庭自有住房套數平均只有1.044套,並沒有多餘的住房可以賣,更不要說農村家庭的住房還有85.62%屬於難以變現的自建住房。

換句話說,賣房已經是大多數人籌錢治病的終極手段,但即便如此,也依然不能保證夠用。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像《人民的名義》中所描述的老幹部可以把醫院當家,護士當免費保姆,住院十八年。

重大疾病就像隨機搖號,誰也不知道哪天會搖到誰的頭上。而它帶來的災難,不僅是肉體、精神上的,還有金錢上的。

有多少人、多少家庭的積蓄足夠抵禦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支付重症監護病房一日千金的賬單?

如果積蓄不夠,那該怎麼辦呢?

七百萬人因病致貧

中國人的腰包雖然還不夠鼓,但是醫療賬單卻已經疊了起來。

考慮到同一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有17110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更是隻有10129元),這個醫療支出的佔比相當驚人。

鉅額的醫療費用,已經成為了中國人肩上最沉重的負擔之一。

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的統計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佔建檔貧困戶總數的42%,總共牽涉到七百多萬人。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8年2月9日,湖北荊州,一位85歲的老人在曬別人送來的衣服。老人全家四口人有三殘,二兒子從小就患有血友病,一直無錢治療 / 視覺中國

當一個家庭必須通過降低生活水平來支付醫療費用的時候,就認為該家庭發生了“災難性衛生支出”。

如何衡量災難性衛生支出,不同國家地區均有不同的標準,而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是,當衛生支出超出了某段時期內家庭總消費的40%時,就認為發生了災難性衛生支出。

全中國有多少人有自信不需要靠降低生活水平省錢看病,永遠不需要面對這樣的災難性衛生支出?

根據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數據,當將中國家庭按照收入分為五個層次的時候,最貧困組、次貧困組、一般組、次富裕組到最富裕組發生災難性衛生支出的比例分別為15.8%,14.4%,12.8%,11.4%,10.7%,情況比越南還差。

可見即便是富貴人家,也不見得能經得起病魔的折騰。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7年12月26日,天津。

一位8歲女孩被確診為惡性神經母細胞腫瘤,自患病以來,家裡已經花費了40多萬元,並欠下20多萬元的外債。要治好這個病,後續治療費用高達近40萬

以這個冬季的熱門話題流感為例,大家常常認為它只是感冒般的小病,但事實並非如此。在2003-2012年,中國的城市居民,每十萬人中大約有10人會直接或間接死於流感。

除了致死率高外,流感住院的花銷也很驚人。

2013年的一項回顧性調查顯示,流感病人的平均住院花費達到了9594元,其中來自城市的病人平均要花掉9436元,農村患者平均要花掉10287元,分別佔到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和113%。

一場流感,就可能會讓農村人一年多的努力付諸東流。對於60歲以上的患者來說,流感更加兇險,產生的平均住院費用也翻倍增加。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09年12月9日,廣州,殯儀館工作人員將街邊甲流患兒的屍體收拾後抬走 / 視覺中國

當然,儘管流感帶來的經濟損失慘重,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跟因病致貧的大戶腫瘤相比。

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有幾十個中國人新確診患上腫瘤或者因腫瘤而死亡。

中國人就連腫瘤發病率都要比國際平均水平更高。

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做的報告預計,到了2030年,中國將每年有487萬癌症新發病例,死亡病例數達到360萬。

國家癌症中心於2012~2014年調查了14594名癌症患者,其中77.6%的人表示患病給家庭帶來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7年12月11日,西安。

倆兄弟得肝病一死一晚期,家裡借了30多萬負債累累

從費用上看,全國腫瘤患者平均每次住院費用為24018元,考慮到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不僅一次住院,則大致總體花費在6-8萬左右,如果再考慮維持治療期間的費用,那麼癌症治療花費將在10萬左右,這已經是最保守的估計。

對於那些需要移植、併發感染的血液腫瘤病人來說,費用動輒可以超過一百萬。

一寸光陰一寸金

提起鉅額的醫藥費,就不得不提起揚名在外、讓人聞風喪膽的重症監護室(ICU)。

顧名思義,重症監護室就是為重症病人特設的監護病房。

它跟普通病房的主要區別就是擁有各種監護設備,能夠時刻監護重症病人的病情變化,便於隨時搶救。

在普通病房,可能醫生護士一天只在查房的時候來看幾次病人,而在ICU,醫生護士隨時都守在監護設備邊,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病人的心跳呼吸就會停止。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8年2月15日,濟南。某醫院重症醫學科病房醫護人員一大早忙碌著查房、處理醫囑、配液體、輸液、給病人翻身、吸痰。

中國ICU的起步相當晚,1982年,協和醫院才建立了全中國第一間ICU,當時裡面只有一張病床。

由於建設要求和醫治難度較高,此後ICU的發展速度並不如人意,直到1989年底,衛生部將“擁有ICU病房”定為三甲醫院評選的硬性指標後,ICU才在中國大地如雨後春筍一樣湧現。

ICU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就已經因為極其昂貴的收費而聲名鵲起。

根據1989年第四季度北京數家三甲醫院的數據,當時普通住院病人的平均醫療花費是1600元左右,而住進ICU的病人的平均花費達到了24524元,是普通病人的14倍以上。

近三十年過去了,ICU依然還是那麼貴。根據2011-2012年北京13家頂級三甲醫院的ICU住院數據,每位患者在ICU平均花掉了9.7萬元,而如果加上他們在普通病房的花銷,每個ICU患者的平均住院費用則達到了14.6萬元。

住進ICU,就好像給醫院買了臺印鈔機。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8年2月26日,西安,24歲的年輕爸爸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外看著早產的4胞胎女兒,高達60萬元醫療費愁壞了全家 / 視覺中國

光從數額上看,ICU確實昂貴,如果跟別的國家對比一下呢?

每位患者在ICU的日均花銷大約是8000元人民幣,低於2005年美國的3500美元,高於2012年印度的299美元。

考慮到年份不同和三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研究人員用人均GDP校正了這個數據,計算了每日ICU花銷除以當年人均GDP的比例,結果美國是8.1%,中國是19.8%,而印度是20.2%。

也就是說,即使看起來費用沒有美國高,但中印兩國的ICU看病負荷,實際上卻比美國重得多。

為什麼住ICU會那麼貴呢,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中國患者在入住ICU期間,有42.2%的費用花在藥物上,有20.1%的費用花在了一次性醫療耗材上,另外,ICU的花銷裡還有15%的實驗室檢查費用,以及8.7%的醫務人員的人工成本。

由於進口藥品和耗材的效果明顯優於國產,所以往往是重症病房的首選,但同時,進口的匯率及高昂的關稅也讓醫療費用成倍增長。

ICU的檢查費用跟普通病房是一樣的,

但由於重症病人病情變化快,所以做的檢查多,相應費用就提高了。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6年12月30日,河南洛陽。20歲少女患重病住ICU一年,欠費賬單100多米長。

當有人抱怨ICU的費用高昂的時候,往往會有人拋出“錢重要還是命重要,八千塊買一天的命貴嗎”的質疑。這樣的質疑看似是在肯定醫療服務的價值,但其實很霸道。

因為首先,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ICU確實很貴,而且,八千塊的錢並不是全部交給醫生充當贖金換命的,而是用來買藥買耗材做檢查的。

進入ICU的患者和家屬,必須做好花光了錢、但依然人財兩空的心理準備。

事實上,即便是在中國最好的醫院,ICU病人的死亡率也超過了27%。

如果刨去那些病情比較穩定、只是術後送ICU進行短時間觀察的手術病人,那麼ICU病人的死亡率甚至可以達到40%以上。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7年12月25日,青島。守護在重症監護室外十幾天的病人家屬。

在中國,那些最終死亡的病人的花銷反而比倖存病人的還要高,這一點與美國正好相反。

在美國,85%以上的中大型醫院在ICU設有臨終關懷病區,這些接受臨終關懷的重症病人只接受簡單的、減輕痛苦的治療,希望在安詳的狀態下離世。

因此費用不會很高、住院時間也較短。而相對來說,中國ICU患者相對來說會在無望的情況下堅持更久,他們對治療和搶救的需求更高,因而花費更大。

沒錢怎麼辦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3年4月7日,西安。55歲的父親患了肝癌晚期,兒子白天則忙於賣房為父親救命。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新聞中的兒子 / 視覺中國

在這樣的困境之下,醫保又能幫到多少呢?

2012年開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陸續在各地啟動,作為對普通醫保的補充。然而,由於目前政策的不完善不成熟,大病醫保尚沒能如預期一般解決居民因病致貧的問題。

首先,大病醫保對“大病”的界定至今還有很多爭議。

廣東省2017~2018年實行24種重大疾病的保障政策,但如果患的大病不在這份目錄裡,就報銷無望。

有些省市則按照醫療費用的數額來確定是否大病,這樣的規定對那些疑難雜症患者更好,但也會帶來新的問題:

舉個例子,假如“大病”的定義是住院花費3萬以上,那些原本2萬元可以治好的病人可能會為了追求更高的報銷比例而過度醫療。

另外,很多省市的大病醫保都設置了報銷的封頂上限。

比如,西藏最高報銷14萬,重慶最高報銷20萬等。然而,很多學者都進行過測算,認為就算不設封頂線,也不會對醫保基金帶來太多負擔,因為患大病的人畢竟是少數。

再者,大病醫保的報銷目錄跟普通醫保大同小異,除了少部分地區為大病醫保單獨設置了特殊藥品目錄外,在大部分地區,很多昂貴的腫瘤靶向藥物、高級的抗生素依然需要自費購買。

七百万中国人因病致贫,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2017年4月25日,青島。罕見病寶寶住院上百次,去世前母親曾呼籲讓救命藥可以納入醫保 / 視覺中國

雖然大病醫保號稱報銷比例不低於50%,但實際操作時,病人需要自費承擔的醫療費用往往還是會超過這個比例。

以湛江為例,這是全國大病醫保發展最早、最成熟的城市之一。

2013年,全市共有5638人享受大病醫保待遇,共報銷1476萬元,人均也只有2600元。

有人說,既然普通醫保和大病醫保無能為力,那為什麼不提前買商業保險呢?還有人振振有詞地指責同胞——自己不買商業保險,自己不努力,還怪醫保不行。

但其實,賠付金額較高的商業保險,對大部分中國人只是一種奢望。按照目前主流的保險價格,50歲的人想要買重大疾病商業保險的話,一年的保費要三千元以上。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想給一家幾口都買上商業醫保是不可能的。

加上大部分人對各類醫保的保障範圍、力度都糊里糊塗,根本也沒想過要去買額外的醫保。

藥價近50%回扣

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血淚

你買藥的錢近半成他們的回扣!

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上海、湖南6家大型醫院,發現醫藥代表提成是藥品價格的10%,醫生收的回扣則是藥品價格的30%至40%!

醫藥代表稱,若醫院藥品採購目錄裡有兩種藥治同一種疾病,醫生一般會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

部分醫生收受藥價回扣,已不是什麼新聞;收受回扣比例不低,也難言新奇。

可新奇的是,報道中那些醫生能拿到高額的藥價回扣,竟是因為這些藥品在地方的藥品採購目錄裡,中標價已是市場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更高。

若沒有虛假的高中標價,這麼瘋狂的藥價高回扣恐怕難有騰挪空間。

這讓人驚愕:原本作為降低藥價利器的地方藥品招標採購,卻變成有些醫院、醫生藥品收取高回扣的工具,這是怎樣的扭曲與畸形?

還有更誇張的,央視曝光部分藥品利潤達2000%

白巖松曾在中央電視臺哭問:

“防癌疫苗”這種神奇而偉大的藥物,能像牛痘消滅天花一樣消滅癌症的藥物,早己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陸續上市,並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它卻被死死的關在國門之外長達11年之久,現在終於上市,可上市的卻是國外已經淘汰的產品。我們能不問一聲嗎?這究竟是為什麼?

人民網曾報道: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近1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為1.3萬人,胃腸間質瘤患者缺乏數據統計,但年發病率約為1/10萬-2/10萬人,高於前者。這些昔日被判為絕症的病人,因為瑞士諾華研製成功的藥物-格列衛,從而看到了生命得以延續的希望。

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在中國這種藥物一個月的服用費用是23500元,儘管諾華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措施,但是一年7.2萬的費用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格列衛在中國的價格是全球最高的。為什麼?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超出了大部人的能力。

有信息顯示,很多跨國公司生產的專利藥來到中國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貴的藥。在價格這個利益傳導的鏈條上到處都是吸血鬼,價格低了,他們沒有利益。

越是進口的療效好藥,越不報銷。我們的醫保機構對於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督非常薄弱,還對居民的健康權益卻設置了種種的限制,比方說我們都是參加醫保的,大家在看病報銷醫藥費的時候都有一個目錄。

這個目錄內的是可以報銷一部分的,但是還有相當多的藥品和服務是在目錄外的,是全部不報銷的。

我不贊成我們的費用報銷體系是採取一部分報銷、一部分不報銷的雙軌制,凡是與治病救人有關的費用和服務都應該納入到報銷的範圍。

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希望看病不難,看病不貴。

如果能有自已的家庭醫生,那就更加感激了。

沏杯茶,打開屏,月亮紅陪伴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您的吐槽和轉發

是月亮紅堅持和努力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